資本論疏草 第二章交換過程(6)

資本論疏草 第二章交換過程(6)

按,金銀擔任貨幣的自然特點。】“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135頁[52]。“貴金屬……天然是貨幣。”(加利阿尼《貨幣論》,見庫斯托第編《意大利政治經濟學名家文集》現代部分,第3卷第137頁)]【按:這是馬克思的名言】,這句話已為金銀的自然屬性適於擔任貨幣的職能而得到證明。[注:詳見我的上述著作中《貴金屬》一節。]【按:金銀當然貨幣只能是有原因的另外,馬克思給了越讀的提示。】但至此我們只知道貨幣的一種職能【按:開始提到貨幣的職能。】:它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或者是商品價值量藉以取得社會表現的材料【按:這裡具體說這種職能。商品價值表現的職能。或者也可說是商品價值量表現的職能。到了貨幣這裡,就只有量的區別了。】。一種物質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質的,才能成為價值的適當的表現形式,或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類勞動的化身【

按:這裡解釋原因。】。另一方面,因為價值量的差別純粹是量的差別【按,量的差別。因為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以只能有量的區別。這點在前面第一章解釋過了。所以此處就不多說了。】,所以貨幣商品必須只能有純粹量的差別【按,也是量的差別。】,就是說,必須能夠隨意分割,又能夠隨意把它的各部分合並起來【按:對錶現物品的要求。可見金銀的這種特點其實是折射了社會關係的。是社會關係的要求附著在了金銀上面。】。金和銀就天然具有這種屬性【按:落實到金銀上。讓人煩惱的是,曾經無比尊貴的金剛石、鑽石現在居然可以人工製造了。那麼,這些人造鑽石都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

首先,工作人員會在特定的製造容器中模擬天然鑽石在地下形成的條件,將氫離子做成的“種子”放進甲烷“養料”中,這裡我們可以類比一下珍珠的形成過程,種子就好比起初進入貝殼的沙粒。

然後,經過微波等離子氣相沉積反應,碳原子會逐漸附著在“鑽石種子”上,成長為更大的鑽石晶體。

最後,經過10-12周,就造出了鑽石!培育出來的鑽石成分、性質等與天然鑽石並無差異。

要知道,天然鑽石那可是要經歷億萬年才能形成的,而人造鑽石僅僅需要數週!相比較天然鑽石,人造的鑽石大大縮短了鑽石的形成時間,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成分一樣,為什麼價錢相差那麼多

http://www.sohu.com/a/201466051_222106)這真是叫人情何以堪!如果人造黃金和白銀實現那天,世界將是不敢令人想想的。畢竟這與大印紙幣還不同。】。

資本論疏草 第二章交換過程(6)

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按: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注意是使用價值。而且是貨幣商品。讀到這些細節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注意。否則就給搞糊塗了。本來使用價值就是使用價值,怎麼還會有二重化?但是這裡指的是貨幣商品,就是貨幣。之所以附帶商品二字,一方面當然是在強調貨幣不過也是商品,但是另外,這裡是以金銀的實物為背景。貨幣還表現出自己固有的實物商品形態。】。它作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如金可以鑲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按:我們普通的那種使用價值。】,此外,它又取得一種由它的特殊的社會職能產生的形式上的使用價值【按:特殊的社會職能——交換商品。形式,只是從其形式來說的。或者說此處的貨幣商品就價值形式,承擔形式的功能。】。

按,商品和貨幣商品的關係】既然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貨幣的特殊等價物,而貨幣是它們的一般等價物,所以它們是作為特殊商品來同作為一般商品的貨幣[注:“貨幣是一般商品。”(維裡《政治經濟學研究》第16頁)]發生關係【

按,馬克思這裡的表述是最為精準的:我們常說的商品是特殊商品,而貨幣商品則是一般商品。二者是特殊和一般的關係。這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的關係。】。

資本論疏草 第二章交換過程(6)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中關於金銀適於擔任貨幣的原因:(中文版第一版第十三卷。http://www.71.cn/2011/1124/641661.shtml)

因為一般勞動時間本身只容許有量的差別,所以要充當它的特殊化身的那種物體必須能夠表現純粹的量的差別,因而首先要有同一性,同質性。這就是一個商品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第一個條件。如果我用牛、獸皮、穀物等等來計算一切商品的價值,那末實際上我就必須用觀念上的平均牛、平均獸皮等等來計量這些商品的價值,因為牛和牛、穀物和穀物、獸皮和獸皮之間,在質上是不同的。金銀則不然,它們是一種單純的物體,本身總是相同的,因而等量的金銀代表同樣大小的價值[注:“金屬有這樣的屬性和特點,就是隻有在金屬中,一切關係才歸結為一種關係,即它們的量,因為它們不論在內部構成上或外部形狀和構造上,天然沒有不同的質。”(加利阿尼“貨幣論”第126—127頁)]。要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還需有另一個條件,一個直接從它應當表現純粹量的差別的職能產生出來的條件,這就是它要能夠任意分為若干部分,並且能夠重新合而為一,以便計算貨幣在外表上可以感覺出來。金銀特別富於這種性質。

用作流通手段,金銀比其他商品優越;它們的比重大,一個小的體積代表著較大的重量,它們在經濟上的比重與此相適應,一個小的體積包含著較多的勞動時間,就是說包含著較大的交換價值。這就保證了運送的方便,便於從一手轉到另一手,從一國轉到另一國,保證了它們既能迅速出現又能迅速消逝,總之,保證了物質的靈便性,這是要充當流通過程的perpetuum mobile〔永動機〕的商品的sine qua non〔必要條件〕。

貴金屬比值高,耐久,比較不易損壞,在空氣中不氧化,特別是金,除王水外不溶解於其他酸類,這一切自然屬性,使貴金屬成為貨幣貯藏的天然材料。因此,那位似乎特別喜歡巧克力的殉道者彼得,關於曾充當墨西哥的一種貨幣的袋裝可可說過:

“哦,有福的貨幣,既供給人類以甜美滋養的飲料,又不會使它的無辜的所有者染上可怕的貪婪病,因為它既不能埋藏,也難於長期保存。”(“新大陸”[32])

一般金屬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重大意只是同它們當作生產工具的作用聯繫在一起的。撇開金銀很稀少不談,僅就它們比鐵甚至比銅(指古人所用的硬銅)軟而論,這已經使它們不適於這種用途,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它們喪失了一般金屬的使用價值所依以存在的那種屬性。它們不僅在直接生產過程中沒有什麼用處,而且作為生活資料,作為消費對象,它們同樣不是必需的。因此,不論把多少金銀投入社會流通過程,也不致對直接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發生不利的影響。它們本身的使用價值並不與它們的經濟職能發生衝突。另一方面,金銀不只是消極意義上的剩餘的、即沒有也可以過得去的東西,而且它們的美學屬性使它們成為滿足奢侈、裝飾、華麗、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總之,成為剩餘和財富的積極形式。它們可以說表現為從地下世界發掘出來的天然的光芒,銀反射出一切光線的自然的混合,金則專門反射出最強的色彩紅色。而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雅科布·格林曾經指出過印度日耳曼語系的各種語言中的貴金屬名稱與色彩的相互關係的詞源聯繫(見他的“德意志語言史”[33])。【

案:注意的是馬克思這裡討論了貨幣的美學形式的問題。

最後,金銀可以從鑄幣形式變為條塊形式,從條塊形式變為奢侈品形式,並且也可以變回來,因此,金銀比其他商品優越之處是不受一成不變的、一定的使用形式的束縛,這就使它們成為貨幣的天然材料,因為貨幣是必須經常從一種形式規定性變為另一種形式規定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