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垂釣時子線纏繞打結,相信不少釣友都在這個上面栽過跟頭。說起來並不算什麼特別大的事兒,但是不幸遇到的話,多半是個煩心事。纏得輕還好,三兩下就能解開,如果纏得厲害,就只能拿出剪刀,快刀斬亂麻,再換上一副新線,煞是費時。倘若能在垂釣前、垂釣中下足功夫,就能很大程度減少子線纏繞的情況。


子線

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除了選擇材質較好、表面光滑的子線,在長度方面,子線越長,擺動的幅度就越大,纏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針對不同的魚情水情,子線的長度需要做出合理的改變,這一點可以參考 。在某些釣法中(如飛鉛),通過上移鉛墜,間接延長子線長度,增加了擺幅也減少了打結的可能。

子線損傷後,同樣容易造成纏線,甚至是斷線。綁鉤時,要注意避免子線呈麻花狀。抽線過程中,動作要慢,尤其是最後抽緊時,不能用力過猛。綁好的子線,應有序地掛在子線盒內保存,避免被硬物擠壓、刮傷,從而造成損傷。

關於子線掛八字環的方法,這裡說三種,網上各說各的好,筆者還未驗證,這裡僅供參考。釣友們也可以推薦一下好用的綁法,這裡筆者常用的是第三種。最後抽緊時,最好分開來抽兩根子線,讓子線下垂時能夠自然分開。

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如果子線打卷,可以用香菸盒外面的塑料紙包裹住,再捏緊拉幾下就直了。此方法在同一子線用上一兩次就可以,對子線還是有一定的損傷,彎曲嚴重建議及時更換。

釣鉤、鉛皮、配件

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釣鉤」

為了更容易中魚,並且中魚後不易脫鉤,從而產生鉤尖彎曲的一類釣鉤。一種鉤尖是內傾,如伊勢尼,對子線纏繞基本沒有影響。另一種鉤尖是側向偏移,如伊豆,使用這種鉤型在揚竿時,會產生高速偏向旋轉,致使子線打結。因此釣鉤在長時間使用後,要及時檢查鉤尖的側偏情況,按需更換。

「鉛皮」

鉛皮應選擇比重較重、質地柔軟、薄厚均勻的。體積過大的鉛皮,在提竿時受到的阻力也會增大,線組更容易纏繞。同樣,鉛皮的薄厚不均勻,在卷鉛皮時,層與層之間容易留下縫隙殘留空氣,影響漂訊。卷好後的鉛皮,其重量也會不均勻,造成細微的傾斜,提竿時造成旋轉從而纏線。

在修剪鉛皮時,進行加鉛也是不好的習慣。加鉛會增大一邊的重量,破壞了鉛皮座的平衡。修剪後,鉛皮的末端儘量修圓,不留稜角。末端的鉛皮截面可以用指甲刮平,使其光滑、貼合。

「防纏繞配件」

市面比較常見的防纏配件有兩種,一種是防纏豆,一種是子線分線器。防纏豆安裝在八字環與主線連接的位置,主要是防止子線與主線打結,並保護主線連接八字環的結不易鬆開。子線分線器相當於加長版太空豆中間挖去了一部分,適用於較短的子線,至於實際效果,就見仁見智了。同理可在兩條子線上,分別串上一顆太空豆,起到相似的效果。

拋竿、提竿、卸魚

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拋竿與提竿」

拋竿時,需要手捏較短的那根子線,人為的將兩根子線分隔開,再將整個線組盪出去,就能有效減少纏繞的幾率。

提竿可以分解為兩個步驟:刺魚與提魚。刺魚過程中,僅通過抖動手腕的力量,就可以把魚刺牢固。新手很容易在提竿時,過於激動,大幅度揮動手臂猛然提竿,導致鉤線脫離水面,在空中纏繞在一起。提魚時,先通過手感預估大小,決定要飛魚後,立即將魚提離水面,不要讓魚擊打水面,否則容易纏線,甚至跑魚。

「卸魚」

卸魚的手法不對,也容易造成纏線。卸魚時,不要將釣線當擋針用,擋針也應該儘量避免選擇較硬的。應搶在魚體掙扎前,或比較安靜的時機,進行卸魚,尤其是卸體型較大的魚。應該將釣鉤卡在擋針上進行卸魚,而不是將釣線放在擋針上。

釣魚與生活

子線纏繞很鬧心?六方面入手,痛快解決


看到最後,有釣友肯定會想:你說了一大堆,還不如我單鉤傳統釣來得實在,也頗有幾分道理。正如一則軼事所說的,當年美國宇航局重金研究出一種在太空中不漏墨的筆一樣,轉頭卻發現蘇聯用的就是普通的鉛筆。雖然後來被證實是一則謠言,但也無不說明,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