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能懵,佔據先機有幾招?

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能懵,佔據先機有幾招?

現在有車的人越來越多,發生交通事故也在所難免。事故發生後,很多車主比較緊張,不知道該如何與交警溝通。對交警調查事故、認定責任、解決糾紛的流程等也都茫然無知。還有一部分車主怕說錯話,反而承擔責任,今天我們就聊聊,發生交通事故後,如何迅速佔據先機。

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能懵,佔據先機有幾招?

01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停車

一般來講,發生交通事故後,如各方損害不嚴重,可以選擇雙方私下協商解決,實現交通事故的快速處理。協商不成,馬上報警。不管是私了還是報警,事故發生後,您都應該第一時間停止駕駛、保護現場,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拍照,保存證據。

02報警後如實陳述,這對您很重要

交警到達現場後,肯定會對您進行詢問。在配合交警現場記錄過程中,一定要如實陳述意見並提供證據。對於事故造成的一方物品損壞,一定要寫進事故認定書裡,便於後期主張損害賠償。

03揭秘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心中有底

如果交通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輕微受傷的情況,一般會適用簡易程序。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二四十條規定,交通警察當場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不具備現場製作條件的,交通警察應當在三日內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另一種處理交通事故的方式為普通程序,通常包括調查、勘察現場、詢問當事人以及必要的檢驗、鑑定環節,然後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

04重要證據之“三證一單”向交警索要

《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是辦理交通事故案件最重要的證據材料,您必須妥善保存。除此之外,你還應該向交通管理部門索要事故車輛的行駛證、事故司機的駕駛證和身份證及事故車輛保險單,俗稱“三證一單”,這些材料都是將來發生糾紛時,去法院訴訟解決所必需的材料。

05交警幫忙催要醫療費,這招有效

交通事故發生後,一般都是傷者先自己花錢治療,事後再向事故責任人追償,責任人願意主動承擔的情況不多。所以,在事故認定書出具之前,通過協調交警給事故責任方打電話催要醫療費較為有效。而在事故認定結論出來之後,由於大部分被扣的事故車輛已被返還,催要醫療費變得相對困難。

對於醫療費的墊付,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只會墊付交強險項下醫療費用限額10000元,超出部分的醫療費,可以和事故責任方協商解決。這裡需要提醒您,無論醫療費是自己墊付,還是保險公司或事故責任方墊付,在治療過程中,應當按照醫生要求進行,不能盲目要求使用自費藥或者過度醫療。否則,保險公司會對超出社保用藥的部分提出拒賠,法院一旦查明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也會不予支持。

07利用交警扣車申請財產保全

交通事故中最常見的問題是醫療費,可能存在事故車輛的保險不足以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失的情況。這個時候,受害人最好趕緊找找事故責任人的財產線索,而事故車輛就是最好的線索。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事故車輛。” 通常來說,交通管理部門在交通事故發生後,一般扣留事故車輛15天到20天。所以,這段時間非常的珍貴,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對扣押車輛進行財產保全,以防事故責任人無法補償您的醫療費用。

08申請財產保全的材料及流程

受害人在起訴前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扣押事故車輛,這樣事故責任人就無法處分這輛車了,一旦確定賠償金額,就算事故責任人沒錢賠償您,您還有這輛車用以彌補損失。

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各地法院要求不盡相同,大體來說,要向法院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書、事故認定書、車輛信息、保全擔保等材料。在這裡提醒您,保全擔保是必須要向法院提供的,其用途是一旦出現保全錯誤,以便賠償他人因此產生的損失。

保全擔保的方式多樣,不同法院也要求不一樣,但一般法院都接受保函擔保,就是財產保全申請人向保險公司購買保全責任保險,由保險公司向法院出具保證函,保證一旦出現保全錯誤,需要賠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

09法院扣押前警惕案情發展

通常法院會在收到申請後7到15天才會採取扣押行為。所以,很多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錯過了交通管理部門扣留事故車輛的這段時間,等到後面去法院申請扣車時,交警已把事故車發還事故責任人,如果事故責任人再把車輛轉移了,您就什麼都得不到了。事故發生後,在治療傷情的同時應當留心案情的發展,一旦得知對方沒有保險或保險限額可能不足以賠償您的損失時,自己或委託律師儘快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發生交通事故車主不能懵,佔據先機有幾招?

以上就是在交通事故發生後,如何佔領先機的9招。我們做個總結:

第一、事故發生後,積極配合交警辦案。

第二、向交警索要事故認定的證據材料以及對方當事人的相關材料。

第三、及時通過交警催要醫療費等損失賠償費用。

第四、利用交警扣留事故車的時間,儘快申請財產保全。

好了,這期節目到此結束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到喜馬拉雅或者蜻蜓FM,搜索張強律師,收聽關於交通事故處理的相關法律規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