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1、氣滯血淤:氣滯血淤肝鬱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表熱證:表熱熱重惡寒輕,微渴有汗咽腫紅。咳痰粘稠脈浮數,舌紅苔黃銀翹靈。

3、表寒證:惡寒身發熱,鼻塞無汗浮緊咳。中分惡風脈浮緩,頭項強痛自汗出。

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4、寒證:寒證面白畏寒冷,蜷臥口淡尿長清。便溏舌淡脈遲弱,陰盛外寒陽虛生。

5、虛熱證:虛熱骨蒸五心煩,盜汗乏力悸失眠。頭暈眼花腰痠痛,氣短咽乾痰少粘。顴紅無苔脈細數,育陰潛陽治可愈。

6、實熱證:實熱高熱面目紅,汗出煩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譫語,舌絳脈洪和神昏。

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7、實證:實證氣鬱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裡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8、虛症:虛症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9、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10、氣虛: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黑。頭暈眼花腰痠痛,自汗脫肛內臟重。

11、血虛證: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12、氣逆: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噯氣呃逆胃,腫逆昏厥頭暈眩。

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13、血瘀:腫脹刺痛有定點,日輕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質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口乾嗽水不欲咽,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政見。

14、血熱證: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疹斑。舌質紅絳脈細數,月經先期崩漏連。

15、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簡單實用的中醫辨證論治口訣,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