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與中國未來經濟走勢、經濟發展關係密切的問題。實踐已經初步證明,近年來,我國匯率調控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是成功的,既維持了匯率的基本穩定,也沒有使外匯儲備過度減少。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一次強調了“六穩”,其中之一是“穩金融”,我的理解包括保持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與中國未來經濟走勢、經濟發展關係密切的問題。實踐已經初步證明,近年來,我國匯率調控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是成功的,既維持了匯率的基本穩定,也沒有使外匯儲備過度減少。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一次強調了“六穩”,其中之一是“穩金融”,我的理解包括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首先,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和人們的預期是密切相關的。預期的自我實現和加強會使匯率超調。讓我們看一下過往經驗,也就是2015年“8.11”匯改,離現在已經3年多了。“8.11”匯改時人民幣一次性貶值1.86%,當日人民對美元的離岸匯率貶值3.02%。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做這個幅度的貶值?這個貶值一開始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掌控之內的。因為“8.11”匯改主要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改革,第二件事情就是一次性貶值2%-3%。為什麼貶值2%-3%、不貶值1%或者是6%?因為人民幣匯率有貶值壓力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我國在2014年6月30日外匯儲備最高的時候達到3.99萬億美元,但是以後匯率就有貶值的壓力,同時外匯儲備逐漸地減少。但是由於我國使用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所以沒有允許匯率完全按照市場,想怎麼貶就怎麼貶。從2014年的6月底到“8.11”匯改是1年多一點的時間,不管是中央銀行還是學術界,一般都認為一年多來積累了4%左右的貶值壓力。那麼一次性釋放2%-3%,隨後通過市場調節再貶1%左右。這樣不是很好嗎?既改革了匯率形成機制,又可以保持匯率的基本穩定。但是,市場可不這麼認為。市場會認為,中央銀行原來是不允許貶值的,現在允許貶值了,好,那就等於“潘多拉盒子”打開了。所以無論是在岸人民幣匯率還是離岸人民幣匯率都承受了較大的貶值壓力,尤其在離岸市場上做空人民幣的比較多,這就是所謂的預期導致的匯率超調。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辦?三條路,第一條路是回到原來的老路,還是不允許人民幣貶值;第二條路,隨便市場怎麼貶,貶多少就多少;第三條路是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允許一定幅度的貶值,但是央行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引導大家的預期。這三種方法人民銀行最後是選了第三種,也就是說,人民銀行沒有讓市場隨意地超調,而是在整個過程當中,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其中也包括通過賣出美元來穩住匯率。所以,所謂的“購買力平價”,所謂的一次性到位,一次性釋放人民幣累積的貶值壓力達到均衡匯率,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從“8.11”匯改就看得出,真正的短期的外匯市場的調節、外匯市場的變動不是根據這些理論來的,市場在短期內並不會自動地迴歸基本面。由於預期的自我實現和加強機制,單邊的預期往往使匯率超調——大家一定記得兩年前,保儲備和保匯率討論得非常熱烈,要麼保儲備,要麼保匯率。實際上,保儲備和保匯率是不矛盾的,如果匯率保不住,那麼外匯儲備也別想保住,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整個市場都預測人民幣會迅速貶值,儲備還保得住嗎?大家都會買美元,都會拋人民幣,或做空人民幣。我們不是國內每個人有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嗎?我們股民有多少?9000多萬!如果大家都買5萬美元,我們的外匯儲備還有嗎?沒有了。所以保儲備和保匯率是不矛盾的,如果我們付出一定的成本保住了匯率,實際上也保住了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