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堅持黨建引領 壯大集體經濟

2017年以來,白水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集體經濟從無到有、逐步壯大。

以美華為代表的“村黨組織+”引領模式。打造村企聯合體。在發展蘋果產業中,面對貧困戶缺技術、資金、勞動力等難題,我縣堯禾鎮由鎮黨委牽頭,按照“黨建引領、支部搭臺、農企共贏”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聯合黨總支,下轄美華果業黨支部以及阿東、薛圪嶗、支肥三個村級黨組織,創新建立果園全託管、半托管、反託管、產品入股、現金入股五種模式,託管果園362戶2250餘畝,果農畝均增收800餘元,實現了企業增效,村上得利,群眾增收的目標。隨後,這一模式被總結推廣,先後有仙果科技、聖源果業等23家涉果企業參與,參與託管村31個,託管果園13500畝,帶動貧困戶脫貧1350戶。打造田園綜合體。杜康鎮和家卓村依託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田園綜合體項目,按照集體股30%、個人股70 %劃分設置股權。爭取農業廳扶貧資金300萬建設10座產業大棚,吸納貧困勞動力40餘人,務工收入達48萬元,合作社收益45萬元,為62戶貧困群眾分紅62000元,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收益當年分紅的目標。建立三產聯動體系。雷牙鎮堯頭村依託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籌資202萬元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打造休閒美食一條街,目前已進入全面招商階段,10戶農家樂項目已正式營業,帶動32名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流轉土地100畝建成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由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運營管理。發展傳統豆腐產業,對全村15戶豆腐作坊進行改造升級,20戶享受豆腐產業幫扶資金7萬餘元。

以林皋鎮許道村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聯合帶動模式。建立“1+3”分紅增長機制。林皋鎮許道村依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採用“合作社+產業基地+入股企業+示範園”模式,在發展過程中,為解決技術支撐不足的問題,由縣農業局黨委聯合果業、農技等7個涉農部門黨支部,成立黨建聯盟,組建農機、畜牧、果業、電商等專業技術服務隊,搭建“1+N”技術服務體系,為發展集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今年已實現現金分紅。發展聖女果產業50畝,實現經營收入22萬元,淨收益13.4萬元;投資20萬元入股白水縣仙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年保底分紅2.4萬元;新建100畝優質花椒示範園,預計3年可實現長期穩定收益。構建“1+4”村級產業佈局。城關街道小雷公村採用“1+4”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1”就是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4”就是四種模式:利用村莊屋頂、閒置莊基等發展光伏產業,投資144.5萬元,建成170千瓦光伏電站,年純利潤17萬元;入股大強果庫55萬元,企業為村上每年保底分紅5.4萬元;村集體經營管理4口灌溉機井,覆蓋周邊十多個村,為村級帶來收益;新建100畝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為發展長期產業打好基礎。

以史官鎮堯科村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互促模式。

形成基地增效增收機制。史官鎮堯科村利用村集體的荒坡溝地,從林業局爭取1.6萬株花椒苗,投資2萬元,新建300畝花椒示範園。同時,利用5戶貧困戶的7孔廢舊窯洞做廠房,發展秀珍菇種植,一期培植菌棒4000個,產出秀珍菇2750公斤,實現收益4.6萬元,僱工帶動群眾增收1萬餘元,走出了一條“花椒+秀珍菇”相結合長短互補“組合拳”,為發展長期產業開出了“藥方”。打造村企互利雙贏模式。西固鎮雷村村黨總支通過“黨總支+村集體合作社+企業”模式,整合資源新建溫室大棚14座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月季花、西紅柿、草莓等產業,貧困戶通過互助資金協會貸款入股項目,既是項目的“參與者”又是“投資方”。修建了蓄水晾曬池並投放了1500斤草魚、鯽魚,既解決了溫室大棚的灌溉問題,又發展了生態垂釣園,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