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76年,为何有些王朝国祚难破300年?

葉夜love


看了几个答案,把我看笑了。先说结论吧:

第一,由于秦朝之后,中国大多是是皇权郡县制,与欧洲的封建制完全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对比意义。

第二,日本天皇的无权象征意义导致其没有存在意义的存在了那么多年,和中国的皇权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第三,中国是全世界在工业革命前,唯一的一个(请注意,是唯一的一个),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信息传递速度的情况下,依靠信仰半径的方式长期管理这么大帝国的国家,并且管理如此长时间的国家,在这一点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以中国的管理方式“有效管理”过这么长时间,而仅仅从形式上说的,其他国家的管理自己的国土是没意义的。

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讨论是否可以破300年没意义,因为反正中国这样的“有效管理”国家的方式已经是全球独一份了,如果这个数字不是唐朝290,明朝276年,而是唐朝390年,明朝376年,依旧会有人问为何难以突破400年,这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下面我一点一点来解释,大家仔细看,我不接受没看完就逼逼的杠精:

第一,我国的两千年,根本不是封建制,而是“反封建”的郡县制!

封建这个词,是马克思说的,并且最有意思的是,马克思自己曾经也说过,以这种方式来描绘中国的进度,是不合适的(当然这句话没有被翻译过来)。

封建制的核心,是分封建制,也就是有些像周朝那样,每个地方分给诸侯来管辖,共同拥戴一个天子。从行政关系上来说,封建制的每一个小国是独立的,之间没有强的制约关系。这个关系一直存在到春秋战国。

而秦最牛逼的,就是“发明”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最大特点是,全国的权力集中于皇权,各个地方的管理者是官员,而不是一个个的诸侯,而官员是皇帝任命的,换言之,皇帝可以随意换掉对应的官员——与之对应的,封建制的诸侯,天子是没有任命权的,比如周天子在牛逼也不能对赵王说你别干了,让别人来当赵王,如果天子真这样说了,那赵国必然造反,这就是郡县制和封建制最大的区别——这点很重要,这点是福也是祸,这是我后面要说到的。

郡县制的好处是整个帝国的权力极其集中,就是皇帝,所以那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指的是郡县制里面的皇帝,商周时期的天子哪里有这待遇啊?所以《封神演义》里面臣对纣王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很明显是许仲琳老先生根据那个时代的情况自己意淫的。

但是郡县制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管理成本很高。

主要高在:如何控制远方的官员,如何通过皇帝来管理天下的琐碎事情,以及如何以中央集权的方式来调配天下资源。


基本上,中国的历朝历代没有超过300年,都是毁在以上三件事(这个问题我回头再说)

所以大家也就不用纠结,为啥欧洲的小国能存在那么久(坦白的说实际上也没多久),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方小,管理成本并不高(几个兄弟就管完了,大家看看权力的游戏,里面的国王住的比知府还差);另一个就是长期神权高于君权,导致就算有人篡位,只要教皇不同意,你也没法当国王。但是大家只要熟悉欧洲史就知道,欧洲国王的那点儿权力,真的还不如不让百姓点灯的州官。况且对比而言,欧洲的国王根本不能算皇帝,只能是一个诸侯的性质而已。


然后我们说第二点:也就是有些人说的日本天皇存在那么久。这件事情也是日本特别骄傲的地方,说咱们中国改朝换代那么多次,他们日本天皇一脉相承。

这话不假,但是这才是他们日本天皇最丢人的地方。

因为日本天皇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基本上等于一个长期的汉献帝。

日本几百个诸侯混战的时候,谁管天皇啊,而且基本上是谁赢了,谁想起来天皇,然后养着天皇,但是不让天皇管事儿——这里要说一句,日本的天皇,有神的性质,所以在日本人的心中,天皇是神的代言人,普通人是不能取而代之的(想想咱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概念,早了多少年?)——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个日本大名,都是供着天皇,但是自己拿实际的好处。

换言之,日本天皇的长期存在,是牺牲了自己管理天下的实权,换来的(苟延残喘?)长期不死的,一种活死人的存在。

这一点,和中国的郡县制的皇权恰好相反。

刚才第一点里面说到,中国的郡县制会导致三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通过皇帝管理天下事,这从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另外一个职业:宰相,也就是官僚体系。长期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皇权史,就是皇帝和宰相为首的官僚体系的拉锯战。

明朝皇帝集权,是朱重八老爷子精力旺盛,一举取消宰相制度的结果,当然,客观来说,他的后世的子孙不可能像他一样精力旺盛,一个人把宰相和皇帝的活儿都干了,所以我们看到明朝皇帝多奇葩——相反,唐宋时期的皇帝还比较像样子,就是因为唐宋时期有宰相制度。

厄好像说远了,我们继续说,中国的每朝代,似乎皇帝总在琢磨者如何能让自己大权在握,我们都知道,你的位子的权力越大,就越有人盯着你的位子。当然,与封建国家的诸侯不能被天子控制相比,中国的皇帝权力最大,并且有一套制度来防止皇帝这个位子出乱子。

相反,日本天皇的“无权无势”,把权力都给大名(其实已经相当于元帅+宰相)了,再加上神权的的附加,活得久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然,日本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想收回皇权的例子,但是都没有好结果,比如圣德太子(就是那个小野妹子时代的太子),他也试图做这样的事情,最后被弄挂了,所谓太子不过是后世给的尊称,他根本没当过天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日本,如果想当和中国权力一样的皇帝,等死吧你!呵呵哒~

然后咱们说第三点:中国的郡县制,是当时世界上在信息传递速度,管理半径上的极限了。

大家要知道一个前提,从理论上来说,封建制的整体疆域可以大于郡县制,但是封建制的整体实力远远低于郡县制。

因为封建制是诸侯自治,换句话说,如果是很大的地方,完全可以多一些诸侯,自己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实际上欧洲就是这样),但是这样的问题是无法调集大量的资源,比如斯巴达也只有三百勇士,还不够白起塞牙缝的。

但是郡县制也有问题,由于是皇帝管天下,那么所有的信息就需要到皇帝这里,这样问题就来了,以过去的车马速度,一个奏折从官员手里到皇帝手里,如果这个官员在杭州,奏折到皇帝手里一个来回,一个多月过去了,这还怎么干活儿?

但是这就是客观情况(也是因为这个情况,欧洲基本处于封建制),所以在我国的几百年间,一直都是用“信仰半径”来管理国家的。

所谓信仰半径,指的就是:全国一盘棋,用的是一套教材,所有书生都学儒家,所以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你的指导思想和皇帝是一样的,你办事不会差太远。


这个发明极其牛逼,这是在技术半径(信息传递速度)不够的时候,通过这一套信仰半径能够相对有效的管理国家,并且将权力收到皇帝手里的最好办法,没有之一。


当然,以上夸了咱们国家这么多,也澄清了中国皇朝没有外国皇朝时间久的谬论:我们玩的和欧洲日本玩的根本不是一个套路——坦白的说,如果我们也像欧洲一样是一个个小国,难说会怎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华夏大地都是一个个小国,西方入侵之时,我们一定抵挡不住。


以下我们来说说中国这套郡县制,导致的朝代不能超过300年的问题:

首先大家必须明白一点,中国这套郡县制的模式,一定会出现有时间上限的问题,只不过这个上限是多少的问题。

因为这套模式的三个先天缺陷在当时的生产力之下是没有完全解法的:

如何控制远方的官员,

如何通过皇帝来管理天下的琐碎事情,

如何以中央集权的方式来调配天下资源。

通过信仰半径控制官员干活儿,长久之后,一定会出现人心变化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往往对应的是整个官僚阶级的问题,具体请参照明朝东林党。

如何通过皇帝管理天下的琐碎事情,一定会出现皇权和相权之争,而中国郡县制的基础,让皇帝绝对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如此长久下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中央集权的方式调配天下资源,有资源流过的地方,一定会有捞一手的情况,长久下去,必然效率低下,如果效率低下到整个社会资源和生产力无法承受的地步,必然崩溃。

以上还只是对内,如果有外族的问题,更会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郡县制过段时间就会崩溃的基本原因,这是郡县制在那种生产力下的先天不足问题。

但是中国的郡县制也有幸运的地方,那就是它有一种“重启机制”,也就是改朝换代。


这种先天不足,在王朝崩溃的边缘,总会有另外一拨人,打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来当皇帝,然后重新开始分配资源,重新开始管理天下,重新来一波。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种幸运呢?


因为王朝的管理方式是“信仰半径”。


由于是信仰半径,有形无形之间,历朝历代的文化不会差异太多,所以生产力可以稳步向前,生产资源,生产经验也可以积淀,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异教徒,什么因为信仰问题而大规模的砍杀文化(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为了灭文化),所以这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华夏文明的不间断。


300年,我认为不是一道坎,300年,我认为只是中国郡县制情况下,在先天不足和有效管理之间产生的一种时空平衡,这种平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你说有四百年的王朝也不是不可能,但我认为没有本质解决问题,反正谁也没有千秋万代过),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过去两千年都在努力什么,都有什么不足,原因是什么就够了,是不是300年不重要,因为:


即使每个朝代只有三百年,我们的文明也可以让我们不断持续下去,直到永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是江南沐雨,纵横文学《众神聊斋》作者。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以前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喻一下更恰当。

1,新王朝建立,一个农民分的地一年可以产600斤大米,自己吃300斤够了,剩余可以换钱

2,王朝前期,人口剧增,新开发田地能供应多出的人口。一个农民每年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

3,王朝中期,大地主,大财商增多,垄断出现。一个农民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但是只能换更少的钱。

4,王朝后期,阶级固化。矛盾增多。人口太多。新开发的土地以及提高的生产率都不能满足剧增的人口。大量农民剩不下粮食。

5,王朝末期,逢天灾人祸,矛盾激化,大部分农民破产或濒临破产,温饱问题不能解决。造反。王朝推翻。人口骤降。

6,以前看过一篇论文讲研究地质发现,找不到出处了。大概意思是历史上基本几百年就会出现几十年天气异常情况,这也是一个原因。


罗非鱼55202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国的封建王朝超不过三百年,绝非巧合。

与中国相比,古代的西方王朝则要长寿的多,奥斯曼土耳其国祚九百多年,波旁王朝从建立到现在也超过了四百年(西班牙仍然是波旁王朝)。西方王朝超过三百年的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就超不过三百年呢?强汉盛唐,那么大的帝国,为什么也挺不过三百年?

(唐朝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注意不是版图而是势力范围)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名经济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以几何倍增长,而生产资料以算数级增长,生产资料的增长永远跑不赢人口增长,所以人口必然以各种方式被削减到与生产资料匹配的程度。

是不是听着有点晕?我解释一下就不晕了。

我们发现,能够超过两百年的王朝,基本都是靠战争创立的,而不是宫廷政变,阴谋篡权的这种。无论是西汉、唐、明、清这种持续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空前惨烈的统一战争而诞生的。

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战争,人口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土地抛荒导致的饥荒,战争杀伤导致的瘟疫,都使得人口锐减。几十年混战下来,人口能损失七到八成。东汉巅峰期人口曾经达到五千万,但曹操描写的东汉末年就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世界,可见战争中人口损失的巨大。

但是这样的世界,一旦有一个王朝统一安定了下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土地资源充沛。

因为人口锐减,等一切安定下来以后,活下来的人发现耕地多到种不完的程度。所以当王朝统一之后一般都是一个“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说白了就是因为地多人少,老百姓因此吃喝不愁了。

但是,这样的日子是不会持久的。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工具,所以安定下来的古人就会一门心思的造人。古代人口因此产生了几何级增长。

一家夫妻俩人,如果能活下来四个孩子,则他们的人口数量就增加了两倍。繁衍几代下来,被抛荒的土地全部被占有了,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养活人口了。

但是古人是没有土地人口矛盾观的,他们还会继续生,没有土地怎么办呢?垦荒。

靠着垦荒,总算还是养活了一部分人口。但是架不住人口越来越多,垦荒也无处可垦了。渐渐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了。

本来一个村一百人一万亩地,一个人一百亩,哪怕天大的灾荒,靠着丰年存下的粮食,也可以轻松度过(一百亩地养活一个人太轻松了)。但是如果一万亩地五千人分呢?

一个人两亩地?

如果人口繁衍到这个程度,那么丰年的时候,两亩地只能保证一个人勉强的温饱。一旦发生歉收或者绝收,就有人要挨饿。

更可怕的情况是,有人要没饭吃,要饿死。

因为一个人两亩地,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粮食储蓄的的,自然也难以抵抗自然灾害。

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有反抗基因。吃不饱饭的农民们,不会觉得是马尔萨斯陷阱害了自己,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没吃的,官老爷家里缺有吃的,所以造反,起义。

西汉的绿林军,赤眉军,东汉的黄巾军,唐朝的黄巢,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末的洪秀全,捻军等,都是带领了这些活不下去的农民造反的。



那么人口经历了瘟疫灾荒等等,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到人均资源脆弱到一有灾害就会造反呢?

答案是大约三百年,这就是本问题的终极答案,在工业革命以前,这是一个无法破解的终极问题。


小约翰


【1】

从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没有真正意义超过四百年的王朝,甚至连三百年的都没有。

秦朝以后,超过四百年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朝,西汉东汉累计四百多年。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那就是东汉其实是一个新王朝,而非西汉的延续。

东汉是在西汉整体灭亡很多年后,重新建立的王朝,除了皇帝是西汉远支宗室以外,整个东汉和西汉其实没啥瓜葛。

而秦朝以后,超过三百年的王朝,除了汉朝,也就是宋朝。

而宋朝是由北宋和南宋两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北宋末年,北宋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照那样发展下去,即便金兵没入侵北宋,那么北宋也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2】

而金兵的南下灭亡北宋,固然是北宋的不幸,但是却是宋朝的幸运——金兵的入侵,改变了宋朝的社会矛盾,让本来该由宋朝朝廷对付的农民起义,变成了对金人的起义战争。

而南宋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农民起义的压力,从而继续对南方进行统治,并延续了一百多年。

【3】

而此外,其余的王朝,不论是晋朝,还是唐朝、明清,都不曾超过三百年国运。

似乎,三百年,成为了一个王朝的极限。

而之所以是这样,那就是因为一个王朝的兴衰,好比一个人的成长一样。王朝的初年,好比一个人的青少年,身体健壮,各种社会问题好比疾病,在强大的免疫力下,一般的疾病不足以致命。

而到了王朝的末年,好比一个人到了晚年,身子骨差,甚至于,一个感冒,都可能要了这个王朝的性命。

因此每当人说,如果崇祯用了XXX,明朝就不会灭亡,我就觉得可笑。

因为明朝晚年,天灾之外,最要命的是人祸。

即便是丰年,也依旧挡不住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辰州观海


建国初期都是还为百姓做点事的,基本上在百年左右腐败,独裁欺压百姓,压榨,剥削百姓,肆意妄为了,这个时候还不至于生活不下去老百姓。再过百年,当老百姓民不聊生有苦没处说,有冤无处申的时候就会有人起来反抗了,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心的港湾5679828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和大家说个历史故事吧,南宋末年,贾似道掌权,蒙古军队已经开始进攻南宋了,当时朝廷可以说外患严重,皇帝就派贾似道去前线支援。贾似道路上,手下人就问他有什么退敌良策,他说没有,手下人就好奇既然没有问什么你还要求去前线支援。

贾似道是这么说的,宋朝立国三百多年了,该灭亡了,我们投降吧。

宋朝开国,960年到1276年,三百多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们就认为该灭亡了,我们不说全部,毕竟贾似道不代表所有人,但毕竟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

这个可能和五行相生相克,朝代轮回有关系。

当然这是当时人的一种迷信看法,但毕竟当时代表一种观点,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觉得王朝气数已尽,就墙倒众人推了。

明朝灭亡时候也有这个观点,当时是内忧外患,一个是后金,一个是农民起义军,明廷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堵窟窿的办法,就像现在的套路贷,慢慢地还不上了,窟窿堵不上了,明朝也就灭亡了。

灭亡唐朝的朱温,他哥哥朱全昱说过一句话,朱三,你本无赖,蒙上天眷顾,让你当个节度使还不行?奈何你灭了唐朝300年社稷,你这样我们朱家是要遭报应的。

结果,朱温和儿媳妇乱伦,被亲儿子朱友珪杀死,儿子之间又相互仇杀,朱友贞灭了朱友珪,最后朱家王朝被死敌李存勖灭了。

这算报应吧。

综上所述,当时人们都有个宿命的看法,有的时候王朝灭亡,是当时人二三百年差不多了,墙倒众人推了。

其实更重要的是,开始皇帝都是从刀光剑影过来的知道获得江山不容易,为了长治久安,愿意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措施。

而越到后面的皇帝,从小在深宫中长大,对民间不了解,养尊处优,不知道百姓疾苦,所以很多措施不利百姓。

最重要的一点,长久稳定带来的问题。最底层和最高层中间那部分人固化了。

最底层的生活最高层不了解,中间阶层人盘剥底层百姓,蒙蔽上聪。

所以雍正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才会那么难办。


勾勒历史的世界


中国朝代极难超过300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实从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来看。也只要夏商真正的超过了300年,其他皆没超过。有人说周朝和汉朝,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话题实际指的是有效统治期,而不是名义上的。

周朝汉朝中断

像以周为名的周朝,到了东周已然不是周天子的天下了,而是诸侯国的天下。周朝实际控制应当就算作西周周幽王时为止。汉朝西汉和东汉中间隔了新朝,也已经算作两个时代了。其实类似的还有夏朝,夏朝曾经中途短暂失而复得,但从延续性来说,还能算作一个完整的朝代。因为夏商年代太早,没形成完整的帝国模式,还处在方国和邦国阶段,因此也只有这两朝超过了300年。

频繁更迭

回到正题,秦之后,中国进入了帝国时期,也就是中央集权的开始。三国中有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就是说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频繁交替,中央控制力下降,地方势力就会膨胀,演变成军阀混战,经过一番争斗,再由最强的势力重新大一统。

实际因素

为什么只在300年以内,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嫡系传承,家天下思维。不能以最优秀的后代领导国家,王朝初期再强大,也必将有衰落之际,纵然有思想禁锢来打压人民的反抗意识,也不能挡住被压迫者奋起抗争。王朝一旦衰落,控制不了局面,立马就是天翻地覆,能延续到200多年的朝代,已经算长久的了,为什么不超300这个数字只是巧合罢了。

历史必然因素

另外中国五千年历史,战争占据了主要成分,相比于印度一个王朝能延续800年,简直天壤之别,中国人是负有反抗精神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封建社会必然的结果。只有真正做到为民着想,争取人民最大的利益,这样才能稳定长久。


博古又通今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外国不存在中国式的帝制传承,外国一个政权的结束都以帝制(王位)终止来算。

如果按西方王朝的算法,我国帝国的各个时期远远不止300年。

1,六国灭,标志着王国时期结束,帝制时代开始。

此后,从汉朝开始帝制一直未断,通过禅让延续至南朝陈被灭为止。

时间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89年,凡795年,这是第一帝国时期。

2,南朝陈被灭,标志着第一帝国时期结束。

而第二帝国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此后帝制通过禅让一直延续到公元1279年南宋北灭,凡840年,这是第二帝国时期。

3,南宋被灭,标志着第二帝国时期结束。

第三帝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此后帝制在辽~金~元~明~清之间传承,至公元1912年止,凡996年。

4,至于帝制传承之间王朝更迭,是因为我们喜欢换“国号”,而这个在外国是不存在的,所以罗马换了N个王朝依然叫罗马。

5,此外,我国王朝更迭的另一个原因是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古代,西方贵族永远是贵族,而在中国则不是这样,有两个办法改变出身:一是科举,最高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是造反,成为皇帝。







心向青山


我们简单的探讨一下这一个问题。

中国历史上,超过300年的朝代是有的,比如四百余年的夏朝,历时五百余年的商朝,以及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9年,历时787年的周朝。就算分成东西两周,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是275年,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9年)则是512年。

这其中,西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朝代。

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以后,虽然两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历时422年,但被王莽拦腰斩断。东西两汉各有200年左右。两宋的情况也一样,合在一起有319年,分开后各一百五六十年。而唐朝则被武则天斩断,扣掉武周的十五年,唐朝实际只有274年。

除去夏商和东周,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西周:275年,

唐朝:274年,

明朝:276年,

清朝:276年。

其他封建王朝的时间就更短了。

为什么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超过300年呢?

这就是带上西周的原因。

因为原因就出在西周身上。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一个朝代。因为它改变了中国历史。

西周结束了上古至夏商以来的“神”崇拜。开启了“人”崇拜的时代。而“人”崇拜的核心是“德”。与一成不变的“神”不同,“德”是可“得”可“失”的。西周又以“德”为中心,制定了一整套的宗法制度,即“礼乐制度”。对包括天子在内的所以人都有约束力。这就是造成“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的源头。

周朝虽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又亲手把它毁掉了,而且也打开了千年宫斗的“潘多拉魔盒”。有人说《郑伯克段于鄢》是周朝礼坏乐崩的起点,但至少当时还是立长不立幼的。礼坏乐崩真正的起点是“曲沃代翼”。因为它是“小宗”取代“嫡系”的第一次。也是被承认“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第一次。

换句话说,改朝换代其实是儒家的功劳,是西周留给自己和后世历朝历代的一把双刃剑。

这是中国古代王朝频繁更迭的核心因素。有“德”就可以做大,有“德”就可以取而代之。

那么,前朝是如何失“德”的呢?

原因有很多,比如旱,涝,瘟疫等天灾,连年用兵,大兴土木,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等人祸导致的百姓民不聊生而朝廷又不重视的话,就极易导致众人揭竿而起。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而土地又是农业的根本。无论是官宦还是商贾,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土地。王朝更迭也是一个土地再分配的过程。特别是那些以战争立国的朝代,更是如此。

一个新王朝既然是以“德”得天下的,自然要以“德”治天下。由于连年征战,人口流失严重,皇帝影响天下太平,自然要休养生息。而休养生息的基础就是土地再分配。人们有了土地,自然就会安心的种地过日子了。然而随着王朝的发展,继任者们渐渐的离“德”了,而随着土地兼并局面的愈演愈烈。那些没有了土地的百姓自然希望对土地再分配,而在有这种需求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土地再分配就在所难免了。最终,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再分配以后,新的王朝又成立了。

这个期限的最大值就是三百年。

百姓需要土地,而野心者以“德”聚之。最后,百姓得土地,野心者得天下。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然后,双双失之。。。周而复始。


陌上云白


中国历代王朝国祚很少有破300年的,这其中也不乏魔咒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王朝国祚都没有能破300年的呢?

夏朝疆域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祚年表及其灭亡原因:


一、奴隶制王朝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国祚471年; 灭亡原因:暴桀亡国,不顾民众疾苦,商汤灭夏。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国祚555年;灭亡原因:商纣暴虐,民不聊生,武王伐商,奴隶倒戈。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国祚271年;灭亡原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国人暴动,平王东迁,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西周灭


注:这里之所以没有列出东周,是因为平王东迁后,东周的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各诸候国的控制,东周王室衰微,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各诸候几百年间为争夺土地永无休止的进行着战争。


一、封建王朝

1.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国祚15年;灭亡原因:严刑酷法、横征暴敛,百姓生活极苦,农民起义暴发,楚汉相争,刘邦夺位。


秦朝统一全国地图


2、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国祚210年;灭亡原因: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莽篡汉。经短暂的15年后,绿林军起义,新朝灭。


3.东汉:(公元25年~220年);国祚196年;灭亡原因:宦官、外戚祸乱,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地主豪势力强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黄巾军农民起义,分裂成三国。


4.隋朝:(公元581~618年);国祚38年;灭亡原因:①大运河的开凿,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百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②过急地打压豪强,引发不满。③各地农民起义

唐太宗李世民


5.唐朝:(公元618~907年);国祚290年;灭亡原因:藩镇割据,宦官当道,门阀党争,赋税、徭役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爆发农民起义。


6.北宋:(公元960~1127年);国祚168年;灭亡原因:①以文制武、兵权分立;②独特的地缘缺陷重文轻武;③庞大的官僚、军队系统需要养 ,与民争富。


7.南宋:(公元1127~1279年),国祚152年;灭亡原因:①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差②南宋国内经济几近崩溃,逐渐无法维持国民生计③外因自然是蒙古铁骑彪悍,长期重文轻武,军队根本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手。


8.元朝:(公元1271~1368年);国祚89年;灭亡原因:①社会等级制度严重②内部争权夺利,兼并土地,民不聊生③农民无法生存爆发起义。


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国祚276年;灭亡原因:①官场腐败,贪官横行,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②宦官专权,杀忠臣,刮民膏,勾结敌国③天灾人祸, 农民起义

10.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国祚:267年;灭亡原因:①阶级矛盾不断积累②官场腐败,百姓疾苦③思想落后,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弱国无外交,被西方国家联合入侵,大量赔款加重农民负担

明太祖朱元璋


各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大体上梳理了一遍,当然,个别王朝的灭亡还有气候说等等就不一一道明。之所以梳理这个灭亡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王朝的灭亡的主要共同点。

那就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土地的冲突。


一、首先讲奴隶制度下的王朝,这些王朝的国祚相对长一些,夏朝471年,商朝555年,都超过了300年,这主要原因还是奴隶制度下,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样制度下土地问题不是很突出。所以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


二、封建王朝时期:


1.王朝建立早期,农民都还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可以吃得上饭,但随着大地主阶级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掠夺,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户,有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2.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可以动员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服徭役,战争的发生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每个朝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到底的,跟波浪线一样,都会有很多的波峰和波谷,从历史的现实来看,每次王朝的从波顶到波谷一般持续时间约50年左右。度过这个波谷就可以大约延寿50年。但4、5次以后,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极点了,王朝也就差不多到了灭亡的边缘了。


这就好比,人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脏了,那么必然要通过洗澡的方式洗掉身上的脏东西,重新保持干净和健康。所以在封建王朝历朝的中兴阶段和变革期也就是王朝自己给自己“洗澡”,重新涣发青春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一个王朝的波谷时期,往往要么出现了一位英明的皇帝带领一班文臣武将进行变革,延长王朝的寿命。


三、历次变革都与土地有关

历史上历次著名的变革一般土地都是一项重要的变革内容。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关于土地的变革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样做到了百姓耕者有其田。



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中其一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此举的重要作用是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张居正改革(影视资料)


3.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涉及“考成法”、“与蒙古通商”“一条鞭法”,其中“一条鞭法”是跟农民息息相关的,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向百姓征收的役银也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是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这就是所谓“摊丁入地”;田赋及其他土页方物一律征银;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以减少各种弊病。


雍正改革(影视资料)


4.雍正改革:

雍正改革中“摊丁入亩”是出于当时的弊端而作出的改革举措。清朝政府的徭役,无田的穷民不堪负荷,有田有势的又勾结官吏进行规避。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所谓,船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但可惜的是不管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属于独裁制,王朝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顶端位置上面那个人的个人能力和勤奋程度。帝王英明则王朝兴,帝王昏庸则王朝衰。没有一个很好的可以真正制约统治者的制度存在,王朝的自净能力就相当差,自然逃不过历史的自然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