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小说、戏曲和民间演义,让《杨家将》广为流传,杨业、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等人物热血忠勇,是家喻户晓的英雄。广为流传的桥段是这样的:杨业忠君爱国,最后被潘仁美陷害,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他的儿子杨延昭,以及孙子杨宗保穆桂英夫妇,也都持续为国效力。杨家和潘家有了这层世仇,导致“潘杨不通婚”这个祖训流传下来。但事实上,杨家将并不存在,而且大部分人物,如穆桂英都是虚构的,那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当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周边强敌环伺,赵匡胤打算先扫清中原,然后再北伐辽国。当时南唐、后汉等势力犹在,尤其在后汉,有一名叫杨业的大将,对后汉忠心耿耿,给赵匡胤造成了很大麻烦。赵匡胤去世后,宋太宗赵光义接替哥哥,继续征讨后汉,后汉终于灭亡。因为爱惜杨业,赵光义对杨业非常礼遇,杨业对着北汉痛哭一场后,投降宋朝。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此后,赵光义延续哥哥的遗志,开始举兵北伐,杨业被任命为大将,在北伐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还在幽州(北京)取得一场大胜。但辽国猛将耶律休哥的出现,让宋军无法抵御,宋军溃败,北伐失败。此战称为“高粱河之战”,让宋朝元气大伤。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接下来,辽国乘胜追击,宋朝严防死守,杨业被赵光义安排在郑州一代,抵御辽国的侵犯。而杨业的直属上司,名叫潘美。此人就是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赵匡胤时代的旧臣,也曾战功赫赫,算是北宋的开国重臣。在杨业和潘美的配合下,他们大胜辽军,取得了雁门关大捷。杨业和潘美的组合在北宋和辽国都出了名。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大概过了6年,辽国新老皇帝交替,赵光义觉得是个好时机,于是派了三路人马,分左中右三路北伐,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三路军的主帅分别是曹彬、田重进、潘美。潘美肯定不会忘记把老伙计杨业带上,因为杨业是潘美最得力的先锋。杨业连续攻占四个城池,锐不可当。但曹彬和田重进的两路人马却一败涂地,赵光义只好下令让三路人马都退回来。并且潘美这一路人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掩护大军和百姓撤退。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辽军趁着宋军撤退,一路追击,情况非常危机。为了保护百姓,杨业和潘美商议,由杨业带领小股人马,把辽军引诱到陈家谷口,让潘美带兵埋伏在两侧伏击辽军,这样才能拖延辽军的速度,掩护后方撤退。但辽军强大,杨业的人马少,他很有可能在未完成诱敌人物之前就被掩杀了。但杨业不怕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甘愿试试。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杨业带人出发后,潘美心里算计,觉得杨业有可能是去投奔辽国了,所以他如果埋伏在陈家谷口,可能会被杨业和辽军反包围。所以滑稽的一幕发生了:当杨业的人马历经九死一生,把辽军引入陈家谷口时,潘美的伏兵没有出现,杨业的人马本来都死伤惨重,此时再掉头应敌,完全是螳臂当车。后世分析,潘美并不是怕杨业投敌,而是怕杨业抢功,所以撤走伏兵,打算除掉杨业。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杨业是忠勇只辈,他的死,潘美应该负责。所以《杨家将》里的人物大多为虚构,但杨业和潘美确实有这一段深仇大恨。潘美虽然被改成了潘仁美,但还是姓潘。潘杨不通婚的习俗,因此被流传下来。

“潘杨不通婚”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杨家将,而是因为一场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