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湖南、湖北两省历史渊源深厚,都属古九州之“荆州”,春秋战国时都为楚国地,两汉是均隶属于荆州刺史部,而元朝时期施行“行省制度”时两地也都为一省,到清朝康熙初年才大致以洞庭湖为界分设为湖南、湖北。分省之前,湖南、湖北统称湖广省、湖广行省,省境就为今湖北、湖南之地,“湖”为洞庭湖,“广”是如何而来呢?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湖南、湖北之名始于北宋,北宋初年改唐“道”为“路”,最初将全国分为十五路(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均位列其中,此两路又简称湖北路、湖南路,所辖地域大致可与今湖北、湖南两省等同,此也是湖北、湖南作为政区名之始。荆湖北路路治为江陵府(今荆州市),荆湖南路路治为潭州(今长沙市)。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行省制度”是元朝以来我国施行的主要行政模式,“行省”即“行中书省”,蒙古国及元初仅为“中书省”(元朝又称都省)向地方所派出的临时机构,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行走的中书省。元世祖(忽必烈)后期,随着元朝在全国统治的稳定,行省逐渐开始成为地方上的常设机构,成为地方最高官府。元朝将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之外的地区划分为十个行省,湖广行省就为其一。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湖广行省全称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又简称湖广或湖广省,是元朝时期的一级行政区,以武昌路(原称鄂州路)为治所。1274年(元至正十一年)“立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因省治鄂州而又称为鄂州行省,但此鄂州行省并不是湖广行省的前身,湖广行省是由潭州行省改设而来。

1276年,元军攻克长沙,1277年改宋之潭州为潭州路并于此设潭州行省且将鄂州行省并入,1279年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着少帝沉海自尽,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后元朝统一全国。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元至正十八年(1281年),潭州行省省治迁往鄂州路,改潭州行省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因辖宋之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西路等地而得名。鄂州路即今武昌,1301年改称武昌路,仍为湖广行省省治所在。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湖广行省面积广大,辖今湖南、广西、海南及湖北、广东及贵州等省部分地区。元朝行省的划分改变了我国历代“山川形便”的划分原则,改以“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仔细看元朝湖广行省地图,可以发现今湖北仅有一小部分隶属于湖广,这即符合“犬牙交错”的原则,又方便“以北制南”。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原河南江北行省桐柏山、大别山以南部分划入湖广行省,同时湖广行省的两广部分析出设广西行省,海南岛及钦州、廉州部分划归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湖广行省改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此时尽管两广部分已经析出,但仍沿用元朝时期“湖广”之名,承宣布政使司驻地为武昌府。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明初湖广除了两广部分析出外,原属于湖广行省的贵州部分也有一部分划入四川,明成化年间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成立,由四川、湖广、云南三个承宣布政司各一部组成,但大部元朝时期属湖广行省。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设立后,湖广省境基本稳定,大致与今湖南、湖北两省地域等同。

清朝建立后改承宣布政司为行省,清初满清曾与南明于湖广行省长期相持,大陆最后一支抗清明军就是位于湖广、四川交界处的夔东十三家,其于1664年被消灭后清政府将湖广行省大致以洞庭湖为界分为左右布政使,1667年正式定名为湖北省、湖南省,省治分别为武昌府、长沙府。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湖广分为两湖后,作为一个政区名不复存在,但清政府于两湖设置的总督尽管正式官名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但仍被通称为湖广总督。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所以说,尽管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只有湖南、湖北两省,但由于两省原为同一省湖广行省,还是被称为湖广总督,湖广的“广”则来自于元朝湖广行省所设时管辖的原宋朝广南西路。湖广行省省会一直为武昌(先后称鄂州路、武昌路、武昌府等,今武汉市),但其前身为潭州行省,省治为潭州(今长沙市),可以说长沙也做过湖广行省的省会。

湖广行省的“广”从何而来,长沙做过其省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