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宿遷大部分學校是蒸飯吃的嗎?是什麼樣的?

來咯努


其實農村長大的孩子應該都有帶飯盒蒸飯的那段時光,上小學那會兒家裡條件好點的都是把飯蒸好了到食堂打菜,兩毛錢一勺 三毛錢兩勺,我家裡那時候沒有人家條件好,都是飯上面加一層菜拿到學校一起蒸,最多的時候也就是個白菜之類的,早上菜還是青的中午就是淡黃色的,(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小學吃了六年的蓋飯,只是那時候理解不到而已)有時候父母也會給幾毛錢到食堂去打菜,有幾次中午看到的飯盒都是被前面的同學給弄翻了,後來為防止這類事情發生就用小一點的繩子在飯盒手握的地方打個結,然後就繞著飯盒系一圈,有的同學乾脆把飯盒用繩子綁成十字架,(用筆寫容易被洗掉,用膠帶沾也容易掉,刻名字不容易看清楚,個人認為用繩子更好)下午放學了飯盒裡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一路跑回去,家長不看時間就知道孩子放學了,唉!想起來這麼多年這麼多童趣都過去了心裡總感覺酸溜溜的,不過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戎馬一生為誰殺


說蒸飯的時代一直伴隨著我的初中,相信提到蒸米飯就會回憶起這段時光。

那時中午的最後一節課是最難熬的,只因為放學時,大家一窩蜂的跑到食堂去找自己的飯盒,因為蒸飯的人太多了,不早去,那隻能承擔人擠人,找半天自己的飯盒的後果。為了自己飯盒辨識度高,一眼就可以找到,就形成了飯盒宣傳文化,有把飯盒整個面貼上自己名字的。有最新偶像的貼畫,貼在自己飯盒上的,初中時好像時流行F4吧,不知道被蒸了多少回。有的乾脆就是一張紅紙,鮮豔、顯眼。。。

我那時的飯盒是比較大的鋁製飯盒,因為比較大,所以基本都是放置在飯盒底層。一般一個蒸籠可以放置兩到三層的飯盒,大的飯盒基本放在下面。基本上學校一次要蒸整個年級的飯盒,所以每次蒸大概10個蒸籠疊加起來,只要一下課,上千名學生去找飯盒,那場面真是說不出的壯觀。而蒸飯最大的樂趣在於蒸什麼飯,所以飯裡面加什麼才是土豪的體現。基本上,雞蛋、紅薯是必備,八寶飯算是土豪了,加綠豆、紅豆等等。所以那時候,拿別人飯盒裡的雞蛋成為了很多人深惡痛絕的人。

那時候最喜歡的是冬天,因為冬天的菜保持更長久,所以每次回家,媽媽總是炒足了菜帶到學校去。那時宿遷還是比較冷的,所以帶去的菜能夠保持好久不壞。這個我相信劉強東一定經歷過, 畢竟這樣的蒸飯是在我高中時代淘汰了。而這種蒸飯的方式,也持續很多年。那時最希望帶到學校的菜是豆芽炒牛肉。這在那時算是我的奢侈品了,每次都是一個月回去一次,所以家裡總是給我最好的菜帶到學校。我還記得帶了整整一條大魚,硬是吃了一個星期。而豆芽炒牛肉,是我捨不得吃完的,每次都是吃一兩塊,下次在吃。而我們帶的最多的是鹹菜,之前寫過關於鹹菜的文章,可以翻看一下,那時蘿蔔乾,拉各斯。。因為可以保存很久,所以會吃上很長時間。我記得有一次我一個月生活費70塊丟了,硬是一個月的吃著鹹菜度過來的。學校裡也提供的飯菜,只是帶的菜吃完了才會打一盤,或者帶的鹹菜實在吃膩了。那時後每天都去學校買飯菜吃就算是土豪了。

時代在發展,每個人都窮過,目前看明白很多事情。以目前來看吃不飽飯的已經很少了,存在的吃不飽飯大都是那些根本就不奮鬥的人。還得感謝那個吃苦的年代,否則還真不太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有了那些吃苦的經歷才會鞭策自己不斷去奮鬥,去改變現狀。或許年齡大了,才經歷這些,目前來看現在的小孩太嬌貴了,稍微有一點不好家長就叫屈。我記得之前有個事件,幼兒園中午只提供了一個葷菜,家長硬是鬧事。還是園長說了一句,孩子比你在家吃的都開心。所以家長過分放大了,孩子受的苦難,其實也是家長不讓孩子在經歷自己的苦難的日子。貧窮只是限制想象力,但提供的是無窮的生活動力。


來咯努


我經常餓肚子的



AA教授


2000年時初中時是住校生,那個時候吃的是大食堂,要自己從家裡帶米去學校蒸飯!小時候家裡窮,我每次都淘的很少都米,然後放很多的水,蒸出來是那種粥不是粥,乾飯不是乾飯的!那個時候我們會在飯盒上寫上名字和班級,每天食堂專門有人把飯盒分擔各個班的籃子裡,最後由值班的同學抬到飯堂!現在的條件好了,估計現在的學生很少再蒸飯了!但是長大後,真的挺懷念那段時光的!



流動的血液哦


90年代大部分鄉鎮中學都是蒸飯吃的,那時候多數人一星期的生活費都是兩塊錢,蒸飯每次五分錢,那時候星期六下午才放學,蒸飯要蒸17頓,要1.05元,湯也是五分錢一份,基本上如果頓頓蒸飯就不能每次都買湯,有時候為了省錢就蒸滿滿的一盒飯吃兩頓,第二頓買湯泡涼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必須晚上把米淘好放到蒸籠裡,夏天第二天早上吃的都是餿飯,想吐都吐不出來!食堂燒一鍋開水,大白菜連爛葉子一起削兩顆在裡邊,等水開了加一鐵勺鹽,再加一鐵勺油,油沫子很多,導致飯盒怎麼也洗不乾淨!吃飯都是到宿舍吃的,滿屋的拉各斯醬豆味配上臭鞋味,到現在都忘不了!


無欺自安cheng


96...97..98...99蹲級了,王官集一中,由於學校人多,一年級兩學期丟了四個飯盒,我們那時候身上都沒什麼錢,飯盒丟了就預示著要餓肚子了,二年級開始學校為了防盜,就按每班統計的蒸飯人數,用扁鐵做了帶鎖的小鐵籠,吃飯時間去幾個人抬回教室,淘完米放好鎖好再由值日的抬去大籠屜集中,這樣做飯盒就不會丟失了。每個星期天下午我們從家裡出發,帶上衣服,一布袋大米,小瓶鹹菜,若干零錢,一星期的量,那時候鹹菜也就是拉各斯,蘿幹,醬豆,除了冬天能稍微帶點豆乾,豆芽。豆腐蘿蔔丁之類的,學校也有若干小食堂,菜三毛,湯兩毛,一頓飯五毛,一天三頓一塊五,雖然不怎麼樣,但是跟鹹菜比也屬於美味了,偶然去老師食堂開個葷(有本家哥在學校當老師)。因為長身體正常帶的米啊錢啊不夠,中途還得回家一次,雖然比較艱苦,但是那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回憶。。


風的季節146504943


初中到高中都是自己蒸飯的,帶家裡的鹹菜。一個月100塊錢生活費,一個月回家一天半。我是宿遷來龍高中來龍初中的。09屆


過客is群姐


02年就讀泗陽縣三莊中學,星期日下午上學從家裡帶上一布口袋的大米,正好夠吃一個星期5天的,正常是中午蒸一頓晚上蒸一頓兩頓,週五放學回家然後再帶米。我們那時候自己淘米蒸飯,冬天的早上起床蒸飯是比較痛苦的事情,初中時代比較喜歡飆,穿的衣服比較少,手凍的像饅頭一樣。有時候會在米里放一些花生或者紅豆一起蒸,那算是美味佳餚了。我們初一的時候有12個班,每個人的飯盒都被用綠色的油漆寫上自己的班裡,這樣方便食堂工作人員分揀,一個班的分揀到一個鐵框裡,到下課之後負責值日的過來把框抬走。初一那時候學校還沒有大食堂,吃飯都是在班裡吃的,除了自己從家裡帶的蘿蔔乾,學校還提供菜湯,裡面有菜也有湯水,一個班級一桶,那種半米高鐵桶。記得比較清楚的兩樣菜是豬肉燉豆芽,豬肉切的比較碎一般指甲大小,這是我比較喜歡吃的,因為有油水,即使肉比較少那也是很美味的,豬是純綠色的有機豬肉,學校用食堂剩菜養的。還有一個是頓豆腐湯,那是我不愛吃的,一般吃這個菜時候只會讓負責打菜的同學從上面給我舀一勺純湯給我。吃飯的時候能有一包方便麵的調料拌飯,那也是極其美味的,一包調料包會有好幾個同學過來討要。中學時代正是長身體,可惜那個時代吃的並不好,可是回想起那時候還卻並不感覺到有多苦,而是偶爾回想起來青春年少是甜的;初二學校開始建食堂了,大家就不必再在班級裡吃飯了,菜也是菜而不是菜湯了。


行走天下140708456


還記得剛上初一的時候我買了個鋁飯盒,2.5元!用的是自己家裡磯出來的米,還有稻殼,得多淘幾遍!吃飯的時候去鍋爐房拿出來,回到宿舍,拌著醬豆子還有拉個絲,有時候是蘿幹。一宿舍人一邊打鬧一邊吃飯,吃完飯再淘些米去蒸!整個初一,我被偷了5個飯盒,都是那些不蒸飯卻偷別人飯吃的傢伙乾的!初二時,膽子大了些,也不蒸飯了,也大搖大擺的去蒸籠跟前隨便拿一盒飯就跑,這種情況斷斷續續一直延續到初三畢業!現在想想,真特麼有意思!


下相散人


上中學時,泗陽中學有蒸飯有買飯的,因為飯量大,大部同學都自己蒸,蒸一盒飯,五分錢菜票。當然,蒸的有各色各樣飯,有蒸山芋、有蒸玉米的。下課後,箭一樣奔向食堂,遲了,飯盒就被別人拿去吃了,自己只能忍著。我被拿走三個飯盒,我們學校後面小河,人家打漁,打上好多飯盒。那歲月,是苦點,但那特有的美好滋味,享受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