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張魯為什麼能盤踞漢中近三十年?

淮上秋陽


張魯本是沛國人(今安徽淮北),因其祖父張陵在益州傳道,入道之人要交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續傳道,張衡死後,兒子張魯接班,在蓋州有一定聲望,張魯因為自己母親與劉焉家熟識,而得到劉焉信任,被任命為督義司馬。

191年,劉焉派張魯及別部司馬張脩率兵進攻漢中,殺漢中太守蘇固,然後張魯又殺了張脩,並截斷斜谷道(漢中通往關中的官道),殺害朝廷使者,扼漢中而自立。



同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廢立皇帝,倒行逆施,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孫堅與董卓部戰於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朝廷一片混亂,無暇他顧。

194年,劉焉死,劉璋繼位,張魯不聽從劉璋調遣,劉璋就殺害張魯母親及家室,又派人攻打張魯,但多次被張魯打敗,劉璋見無法打敗張魯,便聽之任之。

於是張魯以漢中為根據地,傳播五斗米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逐漸在漢中站穩腳跟。



同年,漢獻帝在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的控制下,互相爭鬥,朝政混亂,連年兵災戰亂,百姓大多逃亡。

漢中在長安南邊,翻越秦嶺南下就到了漢中,長安及三輔地區大量流民為躲避戰亂,而南下漢中,張魯免費供應流民糧食,並宣稱多吃會得罪鬼神而得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張魯治下的漢中成為沒有戰亂的地區。



211年開始,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大敗韓遂、馬超。

212年開始,劉備入川與劉璋發生戰爭,到214年劉備奪取益州。

215年,曹操見劉備佔益州,遂發兵漢中,至此張魯投降。

從191年,張魯進漢中算起,到215年投降,張魯經營漢中己經25年了。在這25年,沒有人顧及漢中而攻擊張魯,所以張魯才盤踞漢中近30年。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魯家族雖然是五斗米道的首領,但是說到底也不過是一介有影響力的豪強,又是如何成為漢中之主的呢?這其實和張魯母親,益州牧劉焉的密謀有關係。劉焉入蜀以後,對蜀中的豪強幾乎連根拔起,唯獨沒有對張魯下手,就是因為張魯的母親。張魯的母親不但是美女,還是五斗米道創始人之一,是很有手腕的。《三國志.劉焉傳》記載張魯母,始於鬼道,有少容,常往來劉焉家。



劉焉和張魯母二人,有沒有“私情”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張魯被任命為督義司馬,成了朝廷官員,和別部司馬張脩一起攻殺了漢中太守蘇固。詭異的是,張魯還殺了同僚張脩,以及往來的朝廷使者。於是,益州牧劉焉可以藉口米賊斷道,不理朝廷了,成了“土皇帝”。所以,這很明顯是劉焉和張魯母授意張魯乾的事,讓張魯背鍋,條件是張魯佔據了漢中地盤。因此,劉焉入蜀,奪取漢中這幾年,一直和張魯母,張魯密切配合著,劉焉也算是張魯的“貴人”了。劉焉去世後,劉璋成了益州之主,張魯就開始驕橫了,畢竟張魯是本土派外加元老派。劉璋估計也想立威,於是就殺了在成都的張魯母和弟弟。這下,巴蜀和漢中鬧翻了。



劉璋從194年繼位,到214年投降劉備,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楞是沒打贏過張魯,還丟了巴西郡一部份領土。按理說,巴蜀地盤的綜合實力是超漢中不少的。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幾個原因的。第一,劉璋不會駕馭屬下,除了張魯叛亂,還出現元老趙韙的反叛,而且是被“東州兵”平定的。第二,大量的東州士人流入,造成統治不穩定,劉璋不能化為所用。第三,劉璋用好基友龐羲為大將,對付張魯,後來又無端猜忌龐羲,導致人心離散。所以,這幾點都限制了劉璋對張魯的用兵,再加上劉璋並無軍事才華,二十年時間搞不定張魯,也是自然的。

那麼張魯又有軍事才華嗎?不能說沒有,但是他的能力要比劉璋強。張魯在漢中自號“師君”,用五斗米教控制人心,新加入的叫“鬼卒”,已受道的叫“祭酒”。漢中文武配置都用祭酒代替,領部眾多的叫“治頭大祭酒”。所以,這種管理制度自然比劉璋要強勢得多,也比較有效率得多。但是,張魯最終在215年被曹操打敗,最後還投降了。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攻打漢中為艱難取勝的。根據《魏名臣奏載董昭表》記載,曹操誤信人言,以為陽平關好打,結果士卒傷亡很多,打算退兵。幸虧劉曄,夏侯惇,許褚等人勸住,於是才拿下陽平關和漢中。




所以,漢中有陽平關之險,強大如曹操尚且打得很艱難,更不要說其他諸侯了。而且,在關中關右的諸侯大多向中原發展,不會選擇漢中的,除了失敗的馬超和平定雍涼的曹操。所以,綜合形勢,地形,張魯本身這些因素,張魯能佔據二十多年的漢中,就不奇怪了。


大飛熊ヽ騎士


答丨super

真的有近三十年嗎?我們來簡單回顧下。

公元189年左右,益州發生較大動亂,劉焉主動向朝廷請求出任益州牧,其實他就是想割據益州,而張魯家和劉焉關係很不錯,為啥不錯呢?主要原因是張魯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祖輩都是搞宗教的,“張師君”就是這麼叫出來的。

不久之後,劉焉就派張魯去佔領漢中地區,這是劉焉割據益州的重要一步,漢中地區是朝廷和益州取得聯繫的要塞,劉焉假裝說道路不通,就可以不聽從朝廷的話了,這個大逆不道的事情就是張魯替他做的。

至此,張魯就在漢中地區常駐了。


劉焉

公元194年,劉焉掛了,劉璋繼位,顯然劉璋的能力比不上他爹,沒啥魄力,很快張魯翅膀硬了就和劉璋決裂了。劉焉本來就沒給兒子留下啥資本,劉璋本事又小,也沒法去吞併張魯這一股勢力。就這麼,張魯開始統治漢中地區。

之後什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都和漢中的張魯沒有直接聯繫,而涼州的馬超也並沒有侵略的意圖,張魯活得自由自在。

劉璋

直到公元211年,潼關之戰發生,馬超被曹操擊敗,張魯本來就沒啥大的志向,涼州被吞併後,他已經開始慌了。

公元215年,漢中地區被曹操佔據,張魯歸降。前前後後,張魯統治漢中地區25年左右,也可以說是近三十年。

張魯

那麼問題來了,張魯是怎麼做到的呢?這裡可以分為外因和內因來說。

內因方面。其一,張魯是軍政教合一的統治,在漢中,他說的算,他還廣步宗教信仰,教化世人,很好地保證了統治的穩定性。據記載,當時他的信徒挺多的,其實黃巾起義本身也是一次教徒造反。

其二,漢中這個地理位置好,易守難攻。這也就是劉備一定要攻取漢中的原因,要知道後來王平以少勝多,打退了曹爽的大軍呢。張魯只要中規中矩的守,鬥鬥馬超這些勢力還是不吃虧的。

馬超

外因方面。曹操忙著打袁紹,打劉表,打劉備,打孫權,打馬超,哪有空理張魯?馬超的涼州兵對付張魯?沒必要啊!劉璋太弱打不過來。


就這麼,張魯在漢中地區做了近三十年的“土皇帝”,治理得還算不錯,值得表揚,雖說是個無大志的人主。


小刀文史


張魯能夠盤踞漢中二十多年,主要與當時的政治形勢有關。

當時的三國,群雄爭霸,曹操、劉備、孫權這些勢力,主要逐鹿的還是中原地區,還無暇顧及西邊的張魯,西涼董卓也進京爭雄,西北權力出現真空。而南邊的劉璋闇弱,缺乏軍政才能,這就導致張魯有機會在漢中發展壯大。

其次,是因為張魯一家三代傳教,藉助五斗米教,吸引了大批教眾,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政教合一的政權,相較於其他政權,在意識形態上更加穩固,也更多群眾基礎,所以張魯才能以小博大,在夾縫中生存了20多年。

另外,張魯針對當時亂世之中,流民較多的情況,對待災民都發放糧米,也吸引了很多人來投,比較得民心。但隨著三國局勢的穩定,曹操開始騰出手來經營西北,張魯的漢中很快歸順。劉備入蜀之後,漢中再次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