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小飯正義匯


大部分人就是不想欠太多的人情,感覺麻煩別人心裡過不去,畢竟還人情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

1.獨立能力強

什麼事情都喜歡一個人去做,只要不是辦不到的,都儘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再苦再累,也不願意麻煩他人。

2.喜歡換位思考

當想麻煩別人去做事情時,就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在想他會不會很忙,這樣子打擾他是不是不好。

3.性格高冷

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入集體的關係裡,社交關係不好,當想找人幫忙的時候,不知道找誰,還是靠自己,漸漸的就不想去打擾他人。

4.胡思亂想

有時候在擔心對方會不會拒接,如果真的被拒接了,那應該怎麼辦,就這樣一連串的怪念頭,打消了找人幫忙的勇氣。

5.不想欠人情,

很多時候麻煩他人,覺得很不好意思,佔用了他的時間,要表示一下,請吃飯送禮物什麼的,覺得很繁瑣的過程。

儘自己最大的 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能獨立完成的,就不必要麻煩其他人,人情這些東西很難說清。


愛笑的女孩xs


答,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有以下幾種心理:

一,臉皮薄,感恩情結重,怕欠別人的人情,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別人張口的。

二,多愁善感疑心重,害怕被別人拒絕、被別人瞧不起。

三,做事喜歡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處處事事為別人著想。

四,責任心特別強,很在乎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害怕自己的訴求會引起其它的不良後果。

五,總是權衡利弊,分析得失。真需要求人時,會讓那些幫助他的人,是還人情的一個機會。

六,個別人是因為天生性格倔犟,盲目自傲、極端害羞、執著堅守彼此不沾的情緒所造成的。


0老三兩0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因為我也是學習過心裡學的,再說我的生活閱歷也能讓我看清這個問題的本質!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這句話說得有點絕對化,應該改為:儘量不麻煩別人。這種人到底是一種什麼人呢?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這種人是非常具有正能量的!是我們的大多數!而且工作學習都很努力!思維也很縝密!而且特別聰惠!考慮問題很全面!要說這種人是一種病的人——他本身就有病!哈哈,你們說是嗎?

從心裡學來分析這種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吧,可以肯定的是本來就是不想麻煩別人了,自己解決起來有點困難的事情,但是儘量自己想辦法、多努力也能解決!如果讓別人幫忙,別人也許要花時間和精力,所以就自己幹不麻煩別人了,當然遇到自己真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也許會求人幫忙的!但在他(她)的心裡是特別感謝給予幫助的人,可能還會用其他方式表示感謝!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他的行動標準!相反的來說:這種人也會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的——儘量不麻煩自己,自己能解決就自己解決最好!當然了,有的所謂心裡學家就說這種人就是不想幫助別人——這是大錯特錯的!其實這種人特別有愛心!是新時代的活雷鋒!幫助別人他們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幫助他人會覺得特別幸福!他們總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相比那些啥事總是想著讓別人給自己幫忙的人,這種人難道不是社會的好人嗎?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朋友一定認為我說到他(她)的心裡去了!🙏🙏🙏是的,我們的絕大多數人才是社會的主流!才是社會的正能量的來源!我是驚心明智,關注我!有啥和我說的,在下方留言,我會及時回覆您的!


驚心明智


不願意麻煩別人,什麼事情都想著自己獨立去解決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會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願意麻煩別人,什麼事情都想著自己獨立去解決。在社會心理學中,這有一個專門的名詞“旁觀者效應”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僅僅是其他人的存在抑制了我們在緊急情況下的幫助行為。


“我不想惹麻煩……”,“讓我們為你做任何更容易的事。”也許我覺得我的一生都在說這樣的話。我總是擔心別人的煩惱或不便。我一直認為這是缺乏自尊。當我看到他們比我更重要、更有經驗、更聰明、更富有或更忙時,我最關心的是不打擾他們。我是誰來打擾他們?


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做嗎?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不給別人帶來不便?這是為了防止他們覺得我給他們帶來不便。我很害怕人們會認為我很煩人,我會不顧一切地去確保他們不會有這種感覺。


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也會很難說不。“沒問題!“這是他們經常說的話。“當然可以,我今晚可以工作到很晚。”“是的,你可以在我家過夜。”“我可以照看孩子,沒問題。”“當然,我可以借給你更多的錢。”


為什麼人們很難說“不”呢?因為他們不想讓別人說他們沒有幫助。如果你總說“是”,他們就不能說你從不遲到,你不慷慨,你永遠不會照看孩子,等等。你被掩護了!


我們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就像作者向世界提供書籍一樣,但實際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時候你想要影響別人,你都需要別人尊重你。


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只是為了展示你的資歷。

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只是為了展示你的資歷。有些人似乎認為,如果他們試圖讓談話圍繞著他們,其他人就會認為他們很重要,值得尊重。這不是真的。如果,當別人說某件事時,你一貫的回答是“是的,這有點像我……”的某個版本,那麼你就不會建立你的可信度。


讓它不再是關於你的:


另一方面,過度自我貶低也不利於建立可信度。最近,我參加了一個團體,其中一個參與者看起來很聰明,很體貼,但是很安靜,並沒有真正地談論自己。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獨特或困難的事情,讓人們知道是好事。


指出你看不見的錯誤:

幾周前我剛剛看到有人這樣做。她在一群人面前陳述——這種情形顯然讓她感到不舒服——每次她沒有做她想做的事情,或者忘記了她想表達的觀點……她會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她對此事的感受。比如說,她說:“哦,天哪,我真不敢相信我忘了下一張幻燈片了。我正要走到下一個地點。記住,當你和一群人談話時,他們可能不知道你要說什麼或做什麼——如果你偏離了你計劃的路線,他們就不會知道。除非你告訴他們。向別人評論你所犯的所有小錯誤以及你對自己犯過的小錯誤感到不舒服,只會讓你看起來沒必要那麼有能力和能力。


如果有利益的朋友是你想做的事,那麼就去做吧。


它可以是有趣的,無壓力的,可以包含你真正想要的關係的所有部分而不需要任何真正的承諾。然而,這種情況被認為是醜陋的,因為有人總是要去墜入愛河或其他什麼。如果有益處的朋友變成“很複雜”,那麼也許重新評估一下你希望從關係中得到什麼,然後和你的人交流。如果這不是他們想要的,也許可以繼續。或者至少考慮一下,因為這些東西很糟糕。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總是有一些人看起來很個性,什麼事都是親力親為,不喜歡麻煩別人。哪怕自己做的很辛苦、很吃力,也不會向他人張口相求。好心人主動伸手相幫,問一句“怎麼不招呼一聲啊”,他們一般會說“不想給大家添麻煩”。這樣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呢?仔細分析一下,無外乎以下五種原因:

一,強烈的自尊。這是一種典型的因為自尊而排斥他人幫助的心理。自尊心太強,特別是喜歡爭強好勝的人,下意識中總想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強大,不想因為求助而讓他人看到自己的虛弱。

二,極度的自閉。有些人因為性格內向,喜歡孤獨自處,甚至有自閉傾向。這樣的人,不喜歡、也不善於與人交往,更不要說開口求人了。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孤僻自閉的心理表現。

三,頑固的自立。還有一種人,因為經歷比較豐富,具有頑強的自立自強心理。因為自立,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應付,沒必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沒小事麻煩別人。

四,怕自己難堪。更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好面子,萬事不求人是因為怕別人拒絕,那樣會讓自己很難堪。現在的社會,畢竟人情薄如紙,貿然開口相求,很難說不吃閉門羹。

五,怕別人難堪。這種人一般比較善解人意,自己能辦的事,輕易不找別人幫忙,為什麼呢?怕別人難堪。自己把話說出來了,別人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讓別人左右為難。所以,不麻煩別人就是了。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在心理學中被稱作“依賴無能者”或者“反依賴者”(counter-dependent)。

他們會盡量避免向他人求助,即使萬不得已開口求助,他們也會因此感到強烈的尷尬和羞恥。同樣地,他們也不希望別人依賴自己,因為在他們看來,依賴本身就是可恥的,自己的事情應當自己解決,而不該讓他人代勞。

那麼,在“不願意麻煩別人”的行為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心理呢?

1. 接受別人的幫助,會讓他們感到低人一等

依賴無能的人可能擁有一種脆弱的自尊感。

對於一般人來說,得到他人的幫助是心生溫暖的,但是對依賴無能的而言,接受幫助等同於承認自己的弱小和無力。對方高高在上,而他處在低位,需要他人“賜予”,這種低人一等的感受會刺傷他們的自尊,甚至使他們厭惡自己。這是他們寧可硬撐,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原因。

2. 不願意麻煩別人,是因為缺少這三種信任

依賴無能者可能是信任感缺失的,這裡的信任包含了三個方面:第一,相信有人是願意被我們“麻煩”的;第二,相信對方是有能力幫助自己的;第三,相信麻煩別人、提出需求這個行為不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

缺乏第一種信任的人害怕被他人拒絕,很容易將他人的一句話、一個表情理解成對他的拒絕,因而不敢提出需求;缺乏第二種信任的人不認為別人有能力幫到自己,因而麻煩別人只是徒勞,甚至還會欠下人情;缺乏第三種信任的人擔心求助會使人看輕他,也害怕有人利用他的脆弱對他造成傷害。

3. 不麻煩別人,是為了看起來“獨立”

依賴無能者拒絕他人的幫助,逃避幫助他人,只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裡是“獨立”的,這種“獨立”會讓他們獲得對自己的正性評價——我能照顧好自己,我不需要任何人。即使他們心中有對他人的需求,想要與他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他們也強迫自己不去這麼做,因為那會破壞他們的獨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獨立”並非發自內心,而是基於他人的評價,並不是真正的精神獨立。

如果你也從不願意麻煩別人,上面的三種心理戳中你了嗎?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幫每個人學會幸福生活。 關注KnowYourself 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Reference

Weinhold, J.B., & Weinhold, B.k., (2008) The flight from intimacy : healing your relationship of counter-dependency, the other side of co-dependency.


知我心理學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充滿同情心,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想一下這句話,別人說不定也不願意做呢。所以能做就自己做了,實在做不了就算了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怕麻煩

“麻煩別人”是有成本的,你去麻煩別人,那麼下一次你就得還別人人情,而這樣下次別人就機會來麻煩你,這會讓有的人覺得很麻煩,乾脆就自己做了,實在不行就算了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自己能行

“麻煩別人”,會給別人感覺自己好像低人一等,這麼簡單的事情都還得去麻煩別人,自己能行的,就是不想承認自己比別人弱,就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怕別人不願意幫助自己

有一種人,總是害怕自己會被別人拒絕,麻煩別人,怕別人不願意。會被別人拒絕,這樣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丟臉,所以就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

但在現在的社會中,麻煩別人有時候也是一種能力,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麻煩適當的人,恰恰能夠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通過互相幫助、互相幫忙才形成的。或許你現在覺得你幫不上他,但不要怕只要你堅信自己以後可以幫上他,哪怕只有一點點,只要你需要幫助就勇敢地去麻煩別人,麻煩別人能夠讓別人更加清楚的認識你,麻煩別人是一種加強溝通的方式

不要怕麻煩別人,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只有被麻煩了的人脈才叫“人脈”!

不要怕被別人麻煩,能被別人麻煩也是一種能力,至少他相信你能夠幫助他,不要辜負每一次信任,能夠幫助就幫助。


深度讀書了嗎


周所周知,如果孤單地生活會導致情感孤獨,長此以往,會與社會脫節,最終失去人的特徵與所有功能,這絕非聳人聽聞。


1920年10月,一位叫辛格的印度傳教士,在叢林中發現兩個女孩,她們都是在半歲左右被母狼帶到森林與狼生活長大的, 辛格發現她倆的一切行為都同狼一樣,不會雙腳站立,只能四肢走路,她們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習慣在黑夜裡看東西,一切行為都與狼相似。後來還有諸多被狼同化的特徵,不忍描述.  

這事例說明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為人類同化才能成為會使用語言與工具,有高等智慧的動物;換句話說,沒有在人類社會中成長、生活、工作及競爭奮鬥是不能成為人的。



本來,自己的事情喜歡自己做,從來不會麻煩別人是好的品格;如此會有自信與成就感,隨之而來的是高貴與矜持和心情愉悅;但前提是你已經具備了人的功能,早融入了社會,早麻煩了別人,早接受了人的教育,有了人類文明的薰陶,因此會做這些事。否則,脫離人類社會面孤單生活會一籌莫展、面對現實會束手無策、最終會飢寒交迫而一命嗚呼.



縱使主觀上“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潔身自好、能力突出、修養豐富、養尊處優的表現,而客觀上沒有誰不在麻煩別人.你走的交通工具,你吃的糧食,你的工作單位都是前人奮鬥後產生的,你身體力行時已經麻煩了人類!甚至你吸吮第一口奶時就已經麻煩了你媽!能否認嗎?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生活在集體中才有會有人類的思想與共鳴,才會關注人類的現在與未來,才會與人為善而進行各種創造活動,才會有正常的生活作息與良性發展.所以“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不正常心理!要認識到嚴重的危害性,別以為是內涵豐富、自尊心強、素質高的表現!現實生活中,清高無為隱士是生活不下去的。



食人間煙火就要麻煩別人,同樣也要被別人麻煩,在麻煩與被麻中溝通交流,深入增進親密關係,建立豐富人脈才是正常的表現.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樣的心理,一般是因為個體在三歲左右時,受到父母親人過度保護或干擾所導致的。


三歲左右是一個人一生中的“第一叛逆期”,這時候個體開始要求獨立的去嘗試做各種事情,對父母的要求開始說“不”。比如說,要自己穿衣服,哪怕媽媽給自己穿好了,也要脫下來自己再穿一遍,儘管很有可能結果是把褲子套到頭上;以前吃飯都是媽媽喂,現在也要自己吃,拿著勺子,把米飯往鼻孔裡塞……同時,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東摸摸洗碰碰,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麼?”

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能夠做到在保護好孩子安全的基礎之上,給孩子充分的獨立自由的空間。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比較外向,對周圍的人事物充滿著探索、交往的慾望。但是,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的自主行為阻止的太多,或者孩子生長的環境裡,經常有人阻礙孩子自主探索的行為。那麼,孩子潛意識中,就會積累許多對他人的憤怒和不信任。長大之後,他們這種潛意識心理依然會影響他們和別人交往時的態度,就會比較內向,就會形成“什麼事都不想麻煩別人”的心理。

這種心理,在九型人格中,也是典型的“第五人格”的表現,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詳細瞭解。


姜丁粽子


我是朱英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通常情況下,善於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往往具有獨立自主的品格,不依附、不攀援,常常是受人尊敬的。他們具有同情心,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他們更多樂於幫助他人,從不麻煩別人來幫助自己。


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

然而,讓我們來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避免建立人際關係

麻煩別人的時候,就需要主動和對方打交道。因為害怕社交,則寧願克服些困難,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成了一個“閉環”。許多人都有“社交回避症”,這使我們生活在一個日趨冷漠的社會環境裡。當你走出去,麻煩他人的時候,就從閉環變成了一個線性的“關係”,人際網開始交織,生活的氣息日益濃重,人味兒就日益濃重。

獨立,是對“渴望依賴”的防禦

有一種獨立,叫做“我渴望依賴,卻失敗了,從此我只能獨立”。這是沒得選擇的獨立行為,和成熟的自我選擇的獨立行為有本質的區別。當我們在兒童時期,和媽媽在建議獨立還是依賴的課題上,產生了困惑,長大後對於依賴、相信陌生人會有矛盾心態,


此時傾向於“什麼都自己來”的模式,這是對“依賴”的反向形成——我不再對依賴你抱有希望,我就不會失望。這是對“依賴”的壓抑——每個人都會有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


什麼是成熟的獨立行為?就是當你真的有求於他人的時候,並不在乎會否麻煩到別人,並不在乎會否遭到拒絕,心理上有清晰的看待問題的“界線”,那就是成熟的獨立行為。

共情,是在共“自己不想被人麻煩”的情

這是一個心理投射的過程。“因為我不願意被他人求助,我會感到麻煩,我感到這樣不怎麼好,於是我也不會允許自己去麻煩別人,因為我堅信他是會感到麻煩的。”發現了沒有?這一切的心理過程,都是出於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投射給了別人,


再去對此做的一個行為決策。看清了這個過程,再去對照一下,“老孃舅”、“柏阿姨”為什麼就不需要你的共情,因為他們對於能夠幫助別人、被別人麻煩而感到樂此不彼。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有價值的工作。

分別心,致使了自我輕視

在我們的心裡,有好壞區分,有麻煩與不麻煩的區分,我們希望被人認為潔身自好、懂事明理,不希望被人認為是個麻煩。因此,心裡對自己和旁人,有了上下高低的分別,把自己放在低處,不值得去受助於別人,要藏拙、害怕受人嫌棄而隱藏需要。有些人管這種心理感受叫“自卑”。

能夠被他人麻煩,實際是一種價值

心理學在生活的運用,更多是希望加強人們建立良好的“自我功能”,更好地適應和創造好的社會環境。當一個人過於麻煩別人,或一個人過於不麻煩別人,我們都希望能矯枉過正一些,目的是尋找平衡點,更加中立地對待“獨立-依賴”的關係。


古人都說,“水至清則無魚”,也說“人無癖不交”,假如每個人都獨善其身,人情味兒這個東西,就會變得很令人懷念了。讓我們更樂於麻煩別人,善於主動建立關係,增進一些互動,消除一些冷漠吧。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