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回忆:“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三线回忆:“三大战役”

俗语说“人们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前进人也在市场中学习市场、读懂市场、把握市场,在厂领导形成统一思想后,紧接着,一场围绕 “精气神”大提升的三大“战役”全厂上下擂响。

第一大“战役”,“前进精神”大讨论;

第二大“战役”,劳动纪律大整顿;

第三大“战役”,市场销售大会战。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记载到前进史册上的“三大战役”,从这年的11月上旬起,上到董事长,下到普通员工和离退人员中全面展开,全厂上下近3000名员工参与其中。

这次大讨论,也是一次参与面广、影响深远、效果良好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前后集中了近2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内部刊物、广播站等宣传平台,让广大职工围绕“前进精神”畅所欲言。

经过总结提炼,职工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开拓创业、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作为前进精神的表述。这个精神,也是前进人对军工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扬。

与其同步进行还有劳动纪律大整顿。厂区大院里张贴不少标语,各个车间搞了很多黑板报,内容多是“依法管理”、“做守纪模范,当劳动标兵”。为彻底剔除过去那种“拿鸡毛当令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旨在通过这次纪律整顿,煞住多些年来存在的管理跟不上,纪律松驰等现象。

公司领导认为,作为前身是一个军工的企业,就应像一支军队,没有严明的纪律,怎能打胜仗?整顿劳动纪律,从领导干部抓起,干部率先垂范。干部违纪,处罚重于职工。

这项活动首先要求的是遵守工作时间。工人工作时间进出厂门,必须在门卫处进行登记,这对中途溜号和外出办私事者,是一个有效的约束。对此,已退休的原党委书记吴效元说,有理解支持的,有骂娘的,更多的则是感到不自由不习惯。

三线回忆:“三大战役”

有一名同志自持是公司中层干部。对公司颁布的新令,起初不以为然,多次出现工作时间不假外出后,部门对其提出警告批评。然而,他不是把批评当成爱护,反而认为是与他过不去,就闹起了情绪,一连三天不上班。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问题反映出来的当天,公司研究决定,对其做出撤职的处分。这一决定,在上下起到了很好警示。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一块,作为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要想实现逆势突破重围,唯一突破口就在销售。而销售功能弱又恰恰是公司的短板。

相对而言,与精神大讨论的“活”,劳动纪律大整顿的“紧”,在这三场“战役”中,市场销售大会战可以称得上是“难”,并且是艰难!这也是新班子成立后最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何尽快把厂里的销售工作搞上去?

早在新班子成立后当天,彭立就召集车间和销售、计划、财务、技术、宣传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开会。这个会议整整开了14个小时,也是前进历史上的一次最长会议: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0多点钟结束,中间除了休息半个小时吃了份盒饭外,班子成员和职工代表一直都在会议室内,集思广议,轮流发言。

会上,大家都谈到要转变观念、占领市场。

“振兴前进,就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实干,走向市场,扩大销量,增产增收,向市场要效益。我们在跑,别人也在跑,要实现“直道超车”是很难,但绝对不是没有希望,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彭立做了总结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市场就是战场,销售大会战就是一场战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这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改革浪潮……

这次会上,彭立还郑重宣布:争取到明年底实现“四个突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个亿,销售收入突破一个亿,增加值突破五千万,利税突破一千万!既是目标,更是承诺。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环顾当时前进的现实条件,实现“四个突破”,无论是从生产能力,还是销售渠道,几乎是“天方夜谭”,或是“画饼充饥”,很多人都不相信,普遍认为彭立是在说“天书”。

王艳芳在当时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她在一篇文章中也写到:我厂由原来单一的军品生产型企业转为军民结合生产经营型企业,在过去的10年间,民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很不够,随着军品连年锐减,民品的增长与军品的锐减不成比例,因此,这几年亏损严重。由于财力有限,一时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补亏。实现“四个突破”,这其中需要的不仅是魄力,更需要的是实力。

不过,有目标就有希望!虽说有怀疑,但大家听着这番具有振聋发聩之功力的话,个个还是热血沸腾,群情激昂!也可以说,这也是在经受了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后第一次形成的共识。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就是战场,销售大会战就是一场战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对于大家思想上的迷茫,彭立敏锐地指出:在当下市场是主导,不再是生产决定销售,而是销售决定生产。说直白点,就是订单决定生产。过去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客户是“上帝”,要把用户当“衣食父母”,一切为用户服务。

他多次走车间到市场给大家加油鼓劲,提醒大家,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比的不仅是综合竞争力,更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定力的“持久战”。

三线回忆:“三大战役”

思路有了,但拿什么去占领市场?企业要有新发展,如何做大做强?决策者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略来迎接新的机遇、适应新的机制呢?

对此,彭立胸有成竹。他的想法是,转换经营机制,化整为零,实行层层承包,激活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在随后的大半年的时间里,为使企业搁下“包袱”、轻装上阵,这位年轻、果断的 “掌舵人”,再次对企业内部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首先,打破干部管理秩序和模式,公司领导、中层管理干部,一下子由127名精简到38名;打破职称评聘“大锅饭”,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按岗位需要和能力实行择优任用。

其次,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工资管理向生产一线和重要管理岗位倾斜,突出岗位贡献,使员工工资收入与当月生产、销售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紧接着,更是以大魄力将所属的所有子公司“推墙下海”,放手让其面向市场各显其能。

紧接着,承包与分配挂钩,调动了承包人的积极性;撤销分公司设置,变三级为二级管理……从机构、人事、工资改革下手,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以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多样化分配制度,解决合而不融、两张皮的问题。

困难和试金石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检验着一个人的成色,也磨炼出一个人的纯度。一系列崭新的管理体制相继出台,让企业彻底褪下桎梏、解放思想、迸发活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三大战役”是全新的,也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从山间峡谷倾泄而去,汇聚成新的前进的力量,奔涌向广阔的市场。

事实也证明,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内部机构改革等,让前进扩大了生产能力,既推动了前进的健康发展,又拉长了产业链条。前进就像一路轰鸣着奔跑的列车,不到半年时间,目标任务就完成过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