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記憶(一)

玉門記憶(一)

玉門在線

玉門記憶(一)

追憶四十年代

那些曾近的人和事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到1938年10月,沿海各主要城市和大片土地先後被日寇佔領,內地和海外的進出口通道被截斷,中國長期依靠國外進口石油的局面迅即陷入窘境。作為重要戰略物資和工業“血液”的石油極度匱乏,對全國人民救亡圖存,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直接產生了嚴重影響。形勢所迫,政府當局不得不著手加快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位於甘肅西北部的玉門,被認為是加快開發國內石油資源最有利地區。

為了滿足戰時軍用需要,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著手開辦玉門油礦,擬了一個500萬美元的預算,報行政院。行政院提出沒有錢,決定招商承辦,後經國防最高委員會的國防工業會議討論,取消了行政院的決議,同意由政府開發玉門油礦。

玉門記憶(一)

1938年8月下旬,資源委員會從四川調領班於懷霈帶領15人到達陝北。在拆運過程中,邊區政府幫助解決了很多具體困難,從鑽機到動力,從鑽頭到鑽具,一一配齊,使之一到玉門就可以安裝開鑽。延長的兩臺鑽機準備好後,國民政府無法派出車輛運輸。儘管八路軍將士在前線作戰,運輸車輛非常緊張,仍前後派出汽車共13輛,將兩套鑽機及配件悉數運到咸陽。在裝運過程中,由於鑽機不靠公路,陝甘寧邊區政府又發動老百姓,把鑽機搬到公路邊,於1938年12月運到酒泉,1939年5月運抵玉門。這是國共合作史上光輝的一頁。

玉門油礦出油,緩解了油荒,鼓舞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煉出來的汽油,大力支援了西北軍事之用。這一年,日軍企圖強渡風陵渡,入侵陝西,由於我們有了汽油,能及時將蘇聯供應的大炮,從新疆趕運到前線,阻擋了日軍的進攻。以後兩年,玉門煉出的汽油,年產都保持在200萬加侖以上,對維持戰時後方交通運輸作出了貢獻。特別是1944年,美國空軍飛虎隊的飛機從成都基地起飛,去轟炸東京和已被日軍佔領的唐山開灤煤礦林西發電廠,用的就是玉門油礦供應的汽油,從而有力地支援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擊。

玉門記憶(一)


玉門記憶(一)

到1949年,玉門油礦實際探明可採儲量1700多萬噸,年產原油7萬多噸,在將近11年的開發中,共生產原油50多萬噸,佔全國同期產量的90%以上。可煉製汽、煤、柴、潤等12種成品油,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員工最多、工藝技術領先的現代石油礦場。

玉門記憶(一)


玉門記憶(一)


玉門記憶(一)


懷念那些為玉門留下珍貴圖片的前輩!

玉門記憶(一)

1/40

1863年(清同治2年)由石油河兩岸淘金人所建的老君廟,面積15平方米。1941年,油礦當局為多產原油,曾進行修整。文革期間被拆毀,1981年重新修建。

玉門記憶(一)


2/40

1863年(清同治2年)由石油河兩岸淘金人所建的老君廟,面積15平方米。1941年,油礦當局為多產原油,曾進行修整。文革期間被拆毀,1981年重新修建。老君廟雕像。

玉門記憶(一)

3/40

1934年7月,經翁文灝推薦,任命已在國防委員會任職的孫越崎為中福煤礦總工程師,1935年接替翁文灝擔任中福煤礦整理專員副本。

玉門記憶(一)


4/40

1937年6月,受顧維均中國煤油探礦公司籌備處聘請,史悠民、孫健初、韋勒、薩頓組成西北地質礦產試探隊調查玉門石油。圖為顧維鈞

玉門記憶(一)


5/40

1937年6月,受顧維均中國煤油探礦公司籌備處聘請,史悠民、孫健初、韋勒、薩頓組成西北地質礦產試探隊調查玉門石油。圖為孫健初、韋勒、薩頓合影

玉門記憶(一)

6/40

1938年12月27日,地質家孫健初(左1)同嚴爽、靳錫庚等9人率領勘探隊來到老君廟,展開勘測工作。

玉門記憶(一)


7/40

1939年地質家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率領勘探隊在老一井旁的帳篷

玉門記憶(一)


8/40

1938年翁文灝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長兼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和工礦處處長時,決定由政府撥款開發玉門石油。

玉門記憶(一)

9/40

1938年翁文灝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長兼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和工礦處處長時,決定由政府撥款開發玉門石油。

玉門記憶(一)

10/40

1939年2月,甘肅油礦籌備處購買了第一輛汽車,為員工運送供養

玉門記憶(一)


11/40

1939年3月,甘肅油礦籌備處在老君廟東設置了臨時機廠,1942年遷至南坪,並進行了擴充,設有機鉗、鉚工、鍛工、翻砂、木工等工段。圖為機電廠的電焊工

玉門記憶(一)


12/40

1939年3月,甘肅油礦籌備處在老君廟東設置了臨時機廠,1942年遷至南坪,並進行了擴充,設有機鉗、鉚工、鍛工、翻砂、木工等工段。圖為機電廠的電器修理工

玉門記憶(一)


13/40

1939年3月,玉門礦區至酒泉的電話線架通,並通話。1942年3月甘肅油礦局開辦長途電話業務。圖為油礦機關的辦公工作人員已經使用電話辦公

玉門記憶(一)


14/40

1939年3月13日,井位定在老君廟北15米的一號井開始人工挖掘,5月6日用頓鑽鑽進鑽,8月11日至115.5米處,獲日產原油10噸。

玉門記憶(一)


15/40

1939年3月從延長油礦調來兩部德國和美國製造的衝擊式鑽機,動力為蒸汽機,井架為木製,圖為老君廟5井頓擊鑽(廬克君、姜輔志、蔣陵湘、靳壽山)

玉門記憶(一)


16/40

1939年4月,一井出油後,籌備處從酒泉西北化學公司購得70加侖蒸餾鍋一個,在老君廟前開始煉油,試煉成功,獲得汽油、燈油、柴油等產品。

玉門記憶(一)


17/40

1939年8月,甘肅油礦籌備處重慶辦事處購得3.5噸卡車50輛,組建運輸隊。圖為在南坪準備出發的車隊。

玉門記憶(一)


18/40

1939年10月,甘肅油礦籌備處在石油河畔興建第一煉廠,於1940年2月底建成,到年底加工原油1050噸,汽油211噸,燈油100噸,含蠟柴油193噸

玉門記憶(一)


19/40

1939年10月,甘肅油礦籌備處在石油河畔興建第一煉廠,於1940年2月底建成,圖為西河煉油廠

玉門記憶(一)


20/40

1939年甘肅油礦籌備處成立了蔬菜部和供應社,由設立在河西的各辦事處採購的各種肉食在油礦供應

玉門記憶(一)


21/40

1939年甘肅油礦籌備處成立了蔬菜部和供應社,由設立在河西的各辦事處採購的各種蔬菜供應

玉門記憶(一)


22/40

1939年甘肅油礦籌備處設立了老君廟礦場醫療所,於1942年更名為老君廟礦場醫院,醫務室也不段擴大,有病床33張,分內、外、兒、產、牙、中醫等科室,有醫師、護士49人。

玉門記憶(一)


23/40

1939年起,老君廟礦場的主要運輸工具--駱駝運輸隊

玉門記憶(一)


24/40

1939年起,老君廟礦場的主要運輸工具--駱駝運輸隊

玉門記憶(一)


25/40

1939年起,老君廟礦場的主要運輸工具--駱駝運輸隊,歸馱運課管理。

玉門記憶(一)


26/40

1939年油礦就開始建造土木、磚木、竹蓆泥巴單身職工宿舍。圖為出生在圓門宿舍的第一代石油娃

玉門記憶(一)


27/40

1939年油礦就開始建造土木、磚木、竹蓆泥巴單身職工宿舍。圖為早期玉門油田兒童合影

玉門記憶(一)


28/40

1939年油礦就開始建造土木、磚木、竹蓆泥巴單身職工宿舍。圖中右上角是老君廟前的職員宿舍,因有一個拱形門洞,被員工稱做“圓門宿舍

玉門記憶(一)


29/40

1939年至1949年,玉門油礦共建成土木、磚木結構的家屬住宅40313平方米,分佈在八井、西河、東崗、南坪、中坪、北坪、四臺,有住戶1016戶

玉門記憶(一)


30/40

1941年2月1日開鑽的八井,10月22日,鑽至448.76米時發生強烈井噴。圖為八井噴油時的井口裝置(又名高壓聖誕樹),其時鑽桿還在井內

玉門記憶(一)


31/40

1939至1943年,往煉油廠運油,靠人力和畜力車及汽車拉運。圖為馬車運輸隊

玉門記憶(一)


32/40

1939至1943年,往煉油廠運油,靠人力和畜力車及汽車拉運。圖為馬車運輸隊在運油

玉門記憶(一)


33/40

1939至1943年,往煉油廠運油,靠人力和畜力車及汽車拉運。圖為馬車運輸隊在裝油

玉門記憶(一)


34/40

1940年建成的日處理原油2噸的間隙性立式煉爐,能產汽油煤油柴油等四種石油產品

玉門記憶(一)


35/40

1940年開始建設的嘉峪關關城西門外的嘉峪關煉油廠,1942年建成,不久遷往玉門礦區四臺

玉門記憶(一)


36/40

1940年開始建設的嘉峪關煉油廠,1942年建成。

玉門記憶(一)


37/40

1941年1月8日,煉油廠試製蠟燭成功,最初日產20包(每包6支),圖為四臺煉廠生產的石蠟

玉門記憶(一)


38/40

1941年2月1日開鑽的八井,10月22日,鑽至448.76米時發生強烈井噴,圖為井噴後修築的土油池

玉門記憶(一)


39/40

1941年2月1日開鑽的八井,10月22日,鑽至448.76米時發生強烈井噴,圖為老君廟八井。左側為1942年1月鑽至415.15米時遇L層,發生強烈井噴的十井

玉門記憶(一)


40/40

1941年3月甘肅油礦局成立後,對第一煉廠進行了擴建,1943年7月玉門地區連降暴雨,主要設備沖毀,後將煉廠遷至四臺。圖為西河煉油廠


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