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董姝廈


二戰也不能完全怪希特勒,按照德國當時那個情況來說,如果沒有人領導他們反抗,德國的生活會非常悽慘,這都是因為在一戰後,協約國對德國的過分壓榨而引起的反彈效應,戰勝國對德國的嚴厲懲罰,為日後二戰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德國絕對不會甘心自己失敗,被戰勝國始終壓在腳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後,戰勝國就開始磋商,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對德國進行懲治,並且索要鉅額賠款,當時有27個國家參加,蘇維埃俄國沒有被邀請,會議標榜的是要構建世界永久和平,實際上卻是一場瓜分德國的會議。



第一,法國復仇計劃。

主持會議的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因為西線戰場絕大部分是在法國境內,所以代價非常慘重,因此,法國想要嚴懲的過,再加上兩國之間由來已久的仇恨,使得法國提出來的方案有十分強烈的復仇情緒。

法國要求取得德國的工業控制權,並且佔領了德國重要的工業城市魯爾工業區,使得大批德國人無家可歸,而該地區產出的煤炭也通過鐵路運到法國去,德國鐵路工人組織罷工,結果有兩百人直接被當法國當局處死。



法國還要求當眾處死德國皇帝,使得過無法恢復正常的政治格局,同時建立萊茵非軍事區,在兩國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國。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由德國賠償,德國軍力要削減到不再對法國構成威脅,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也被戰勝國瓜分,由於法國的克列孟梭所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因此他也獲得了老虎的稱號。

第二,英國的公平。

相對於德國的苛刻來說,英國還是希望能夠維持一個權力均衡的歐洲,避免任何一個國家強大,但是很顯然,法國的這些條件如果得到滿足,那麼法國將會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樣就會破壞歐洲的局勢,並不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德國還是英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如果過分壓榨德國經濟的話,英國也會同樣受到波及,所以英國只要求要削弱德國的經歷,保證英國的海上霸權,同時要瓜分部分德國海外殖民地,對德國要求的賠償金並沒有十分過分,而是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幫助德國重建經濟,以避免激起德國人的復仇心理。



儘管如此,德國所需要支付的賠償金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達到了113億英鎊,並且必須用黃金支付,連協約國自己都看不下去,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這筆天文數字會摧毀德國人的經濟生活,德國進口一直遠遠超過出口,長期以往會威脅協約國自身的富裕。

德國人也進行了抗議,但是沒有什麼用,遭到的只有殘酷的鎮壓,仇恨的種子在每個德國人心中蔓延,直到希特勒騰空出世,他是個善於煽動人心的領導,擁有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裝力量黨衛軍,很快,德國人就被他征服,要為德國復仇的情緒開始蔓延。


軍事一點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在全球範圍內發起血腥的殺戮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000萬人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包括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和其它東歐人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社會根源有以下幾方面:

(經濟危機)

1、經濟大危機橫掃世界—法西斯勢力在危機中應聲而起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這是迄今為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損失最重、程度最深的一次經濟危機。危機為右翼法西斯的上臺創造了條件,納粹黨借大危機上臺,德國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開始擴軍備戰,對外侵略,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在遠東的日本,資產階級為了擺脫危機,縱容軍國主義勢力,成為亞洲戰爭的策源地。

(希特勒上臺)

2、希特勒在德國上臺—實行法西斯轉正撕毀凡爾賽條約

一戰失敗,德國付出沉重的賠款,還有苛刻的軍事限制,這給法西斯上臺提供了藉口。希特勒上臺後,加大擴軍行動,加上英法的默許,助長了德軍備戰的氣焰。希特勒通過黨衛軍完全控制了軍隊,給第二次大戰鋪平了道路。

(二二六兵變)

3、日本爆發二二六事件—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1936年,日本發生軍國主義政變,史稱二二六事件。這是日本軍部法西斯力量的重新組合和調整,是其逐步上臺執政的起點,是日本走向大規模侵略擴張法西斯道路的開端。事件雖以失敗告終,統制派法西斯軍閥建立起了法西斯專政政權,為侵略亞洲鋪平了道路。

(德國閃擊波蘭)

4、綏靖政策的破產—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7年,德、意、日三國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得以建立。但是英法等國的當權者卻採取了綏靖政策,他們幻想以犧牲弱小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辦法,以土地換和平,來滿足法西斯主義者貪婪的胃口。隨著波蘭對德國無理要求的拒絕後,德國閃擊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二戰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帶來的血腥殺戮,造成了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被剷除。


野史也是史


迄今為止,世界近代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大範圍的戰爭。如果說一戰的爆發存在著一定的偶然因素,那麼二戰純粹是蓄謀已久,是野心膨脹到無法抑制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二戰的關鍵詞是“貪婪”。

眾所周知,二戰全面爆發始於德國納粹。但在此前,東方的日本和亞平寧半島的意大利,早已吹響了前奏。其中,日本人在1931年侵佔了我國東北,意大利於1935年侵佔了埃塞俄比亞。

作為二戰罪魁的德國納粹,反而是步其後塵,自1938年才開始入侵鄰國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到1939年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在德國納粹閃擊波蘭之前的數年間,是二戰的醞釀期。二戰之所以打起來,與英法美等大國在二戰醞釀期的應對失策有極大關係。

首先說日本。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英法美等大國採取了漠視態度,相當於縱容了他們;意大利侵佔埃塞俄比亞,他們同樣置之不理。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德國納粹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同樣採取了縱容態度。他們為了討好希特勒,甚至在捷克斯洛伐克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德國納粹私下籤訂了《慕尼黑協議》,出賣了捷克。

英法美的短視、猥瑣,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他們以為,希特勒們的欲壑是可以填滿的。可沒想到,希特勒的胃口大得很,他要的是整個世界。

於是,戰火燃燒到了家門口的英、法只好倉促應戰了。

如果他們當時的目光長遠一點,納粹德國的擴張不會那麼順利。

深受納粹德國之禍的英法,其實最應該反思。二戰的禍根,如果追究得長遠一點,其實正是他們種下的。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他們太貪婪了,對待戰敗的德國太苛刻了。這使得德國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而希特勒的崛起,正是利用了這顆種子。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這個世界失去了正義和公平,一切都被貪婪所控制,那麼,你殺我、我殺你的戲碼就必然會不斷上演。

而希特勒最終的失敗,也正是貪婪所致。他太想控制整個世界了,而且要求快速達到這個目標。自從他下令開闢出了東西兩線戰場,他的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趣談秘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巴黎召開了一個分贓大會,史稱《凡爾賽和約》,撿重點說,此和約意大利和日本雖然是戰勝國,但是隻分到了一杯殘羹,比如意大利只獲得了非洲一小塊貧瘠的土地,而日本只得到了太平洋幾個小島的委任權,而德國作為戰敗國不但失去了殖民地,還割地賠款,於是德、意、日三國力圖打破這種局面,於是從20年代開始,先後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1922年,意大利墨所里尼在街上游行時的照片。

在20年代和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各國家也展開了激烈的經濟戰,為了解決本國的經濟危機各國形成了經濟壁壘,比如美國組織了“美元集團”,英國成立了“英鎊集團”,法國組成了“金本位集團”,經濟危機加深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在美、英、法相繼效仿經濟壁壘時,德、意、日則走向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

1937日,日本佔領北平的照片。

比如日本從20年代末,在國內相繼成立了120多個法西斯的團體,其中像東條英機都是這些團體的骨幹成員,1936年法西斯勢力組建了日本內閣,立刻把日本國民經濟納入了戰時軌道,日本軍事工業逐漸膨脹,並於1931年發動918事件,佔東北,1933年,入華北,1936年日本與德國達成了侵略結盟。

1939年9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講話,美國會一直保持中立。

而德國,龐大的一戰賠款和經濟危機對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使得很容易被煽動民族復仇主義,於是希特勒上臺了,他利用了這種民族情緒,讓國民為侵略和戰爭政策服務。因為《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希特勒在荷蘭製造潛艇、在瑞典制造飛機,在德國國內暗地裡研製重炮和坦克,利用民間學校發展軍事課程。

1932年,在德國紐倫堡街上,聽希特勒演講的青年人們。

1924年,美國“道威斯計劃”誕生,該計劃是提供德國大量貸款,援助德國經濟,於是德國出現了工業高漲,1927年世界資本國家都在經濟危機時,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超過了一戰水平,1929年德國工業水平超過英國和法國,僅次於美國,1932年德國取消了賠款,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立馬把國民經濟納入戰爭軌道,提出“大炮代替黃油”的口號,於是逐漸擺脫《凡爾賽和約》,開始擴軍備戰。


圖文繪歷史


二戰的爆發總的來說只有兩個矛盾關鍵點——德國和日本(意大利這個搞笑國家可以忽略不計)。從根源上講,德國和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相同,但又有一些不同,接下來我就從這兩個關鍵點來講一下二戰是怎樣發生的?


德國

德國的矛盾源自一戰,主要是德國與英法兩國之間的矛盾。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但說實話德國輸的並不服氣。德國戰敗並不是因為打不過英法,而是由於德國內部爆發了革命,德國政府不得已才選擇了投降。



可是作為戰勝國的英法一點都不客氣,不僅剝奪了德國大面積的領土,還索取了鉅額的賠償,更是對德國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措施。德國人民推翻皇權,選擇投降,可不是讓你英法任意欺負的!德國如何不憤怒!


一戰後的德國民眾迫切希望國家再一次強盛起來。希特勒利用了民眾的這一心理,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不得不承認的是德國確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確實逐漸強盛了起來。



英法看到德國變強肯定不願意,就想盡各種辦法進行阻撓。強盛起來的德國自然要跟英法算算賬了,當初你就這麼欺負我,現在還想欺負我,我能饒得了你,新仇舊恨一起算!

日本

日本也是一個新興的強國,但日本的國土過於狹小,資源極度匱乏,要想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向外擴張。日本最先選擇的目標就是中國,早在德國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侵略中國。因為日本沒有觸碰到列強的利益,英法美等國也就默許了日本的做法。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矛盾之間並沒有聯繫,那麼這兩個局部戰爭又是如何演變成世界範圍的大戰呢?

沒有聯繫只是表面上的現象,其實這兩個矛盾點的根本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新興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挑戰現有秩序,妄圖建立一個新秩序!從這方面來看,這兩個矛盾點是不是就有聯繫了呢?


在歐洲戰場,德國追著英法一頓狂揍,德國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時候美國自然不願意看到歐洲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那他自然會與英法站在一起對付德國(本質還是利益原因)。



日本吞噬了中國大片領土後仍然不滿足,但是再擴張就必然會觸碰老牌強國的利益。不過對於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來說,哪會管這些,加上英法在歐洲自顧不暇,它當然也想著分一杯羹了。



蘇聯最初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本是仇敵,甚至還與德國一道瓜分了波蘭,如果不是希特勒太喪心病狂,蘇聯絕不會如此輕易加入反德陣營。



事情發展到這裡就一目瞭然了,德國與英法美蘇有矛盾,日本與中英法美有矛盾,那麼本著敵人的二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兩個基本矛盾點徹底演化成了兩個陣營的矛盾,戰爭也就演變成了全球性的戰爭!



多說幾句,在二戰中,我覺得中國是最無辜的!英法美蘇等國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些美化了!但不管怎樣,日德惡魔般的行徑是絕對不能為人類所容忍的!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學齋


二戰最初是由局部戰爭引起的,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亂鬥

近代史上,全球共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分別是1914年—1918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39年—1945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這兩次戰爭都波及全球,但一戰實際範圍要小很多,主要是在歐洲大陸進行的。除了歐洲以外,其他大洲基本沒有參與其中,因此一戰也被稱之為“歐戰”。

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全球性戰爭了。整個歐洲、北非、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都被捲入其中,規模和損失遠超一戰。

其實二戰最初也是由一些局部戰爭引起的,最早打響二戰的是中國戰場。

1937年7月7日駐華北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於是日軍便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拉開。

(七七事變爆發後,第29軍將士從宛平城出發,奔赴盧溝橋前線)

在戰爭初期,由於中日兩國實力懸殊,國民政府相繼丟失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大片國土。但此時的戰爭僅限於中日之間,英美雖然出於自身利益反對日本侵華,但是也不願意跟日本撕破臉,僅僅是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沒有采取任何地軍事幹預。而日本的盟友德國也曾出面調停過中日戰爭,但是由於國民政府實在無法接受日方的無理要求,導致德國調停最終失敗。

在日本侵華戰爭打了整整兩年之後,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世界公認的二戰序幕才正式來開。

不過此時中國和英法仍是各自為戰,而且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初,英法對德國也是“宣而不戰”,根本沒有對西線的德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英法彼時的小算盤是指望德國佔領波蘭之後繼續進攻蘇聯,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可萬萬沒想到,德國在拿下波蘭後揮師就把法國給滅了,只剩英國孤零零地一個人在西歐抵抗著德軍。

(德軍進駐巴黎,通過凱旋門)

在英國佬死扛了一年之後,1941年6月22日德國悍然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空前擴大化。這時在歐亞大陸兩端已經是打翻了天,但各個地區仍舊是各自為戰,各反法西斯國家還沒有聯合起來。

直到1941年12月7日凌晨,磕了藥的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幾乎端掉了美國整個太平洋艦隊。此次事件直接導致美國政府於次日對日本及其盟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宣戰。而日本、德國、意大利也隨即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爆發。

(電影《珍珠港》中,日本航母艦載機偷襲珍珠港畫面)

1942年1月1日 在美國的倡議下,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在華盛頓簽訂《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自此反法西斯陣營的實力開始超過法西斯國家。

美國的參戰對整個二戰走向影響巨大,在得知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中國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宣戰。沒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再到1941年年底,中日之間打了整整十年的戰爭,但兩國互相之間竟然一直沒有宣戰。

當然,沒有對日宣戰是國民政府在權衡利弊後作出的決定。國民政府擔心一旦對日宣戰,日本便可以交戰國的身份禁止各國對華運送軍事物資,中國的海防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日本。況且當時中國在日有大量僑民,若兩國宣戰,則日本可以隨便逮捕中國僑民,而國民政府卻沒有能力將僑民全部撤回,因此遲遲未向日本宣戰。

其實在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都沒有想到戰爭會打那麼長時間。日本的想法是速戰速決,通過軍事打擊,迫使國民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和華北五省自治,並與日本結盟。

但日本的要求國民政府是萬萬不能接受滴,於是戰事不斷地擴大,最終日本軍部決定全面侵華。但日本沒有想到的是,國民政府雖然在軍事上節節失敗,甚至連首都南京都丟了。從南京跑到武漢,再一路跑到重慶。可始終就是不答應日本的要求,因為分歧太大,中日兩國一直沒能媾和。

當然國民政府也很搞笑,由於沒有對日宣戰,在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打響後的近一年的時間裡,國民政府竟然繼續向日本支付著庚子賠款。直到聽聞美國對日宣戰,有了外援的國民政府才在1941年12月9日對日本宣戰。

而更有意思的,重慶國民政府在對日宣戰後,居然沒有獲得日本的回應!因為當時的日本府已經在南京扶植汪精衛建立了偽國民政府,並與之建交,而汪偽政權則立刻加入了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所謂的“友邦”。

所以日本人眼裡,汪精衛為首偽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中日兩國是盟國,日本怎麼可能向盟國宣戰呢?因此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沒有向中國宣戰!不過日本最後還是向國民政府投降了。

縱觀整個二戰,在1941年12月7日之前,各個戰場都是各自為戰,直到美國的參戰,各反法西斯國家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法西斯暴行。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期間,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開羅舉行會議,共同商討對日作戰問題)


千佛山車神


從今天來看說二戰爆發是德國進攻波蘭。但要從當時看,二戰規模逐步擴大,發展到最後的樣子,都是超出當時人想象的。

(波蘭戰役)

在1939年9月,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軍開始向波蘭進攻。波蘭其實並非小綿羊,也是有帝國主義傾向的,幾個月前在德國吞併捷克的時候還佔領了切欣地區,可以說是德國擴張的受益者。波蘭的德國的進攻中節節敗退。在最後關頭蘇聯補刀,佔領了波蘭東部。

(波蘭戰役蘇德佔了便宜)

因為英法向德國宣戰,威脅德國後背,斯大林在波蘭問題上獅子大開口,賺了不少便宜。

在這年冬,蘇聯向芬蘭進攻,引發英法很大不滿,都要計劃派兵了。在國聯直接將蘇聯除名。

在1940年德國迅速取得北歐戰役的勝利,開始揮師西進。閃電戰在西線戰場取得了巨大勝利,法國投降、低地的荷蘭、比利時、丹麥紛紛投降。在另一面蘇聯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一部分,直接將國界線向西退了幾百公里。

(法國戰役)

這時候看,蘇聯和德國都是擴張主義者。

隨著美國租借法案推出,美國在事實上和英國成了盟友,德國自然就是最大的敵人。隨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聯自然成了英美的盟友。歷史到這一步才顯示出他最終的樣子。

(蘇德戰爭爆發)

在遠東戰場,1937、38年日軍消耗的石油、鋼鐵都是從英美手中買的。到了1941年才開始對日本進行限制。這時候美日關係逐步惡化,歷史才成了後來的樣子。

(抗日戰爭)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戰爭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利益,在無法通過和平方式進行解決的問題後,那麼只好將答案交給拳頭與武力。通過角逐優選出那個最為優秀最為強大的存在,這既是自然法則,也是解決問題最為慘烈的方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再次開啟,其實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由於各方面的利益分配的不均,而引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惜花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各國的發展情況、戰後壓迫、民族矛盾等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不一樣的二戰起源史。也許,真的原因就在這些不起眼的矛盾裡。

時代背景

在發現地球是圓的,全球化經濟就這樣在不輕易間被我們連接起來了,而怎樣能夠快速的致富呢?在大航海的時代的西方列強用著行動告訴了我們,就是通過武力進行掠奪或者就是搶劫。

只有這樣才能夠快速的推動國內的各類行業的轉型升級,通過本國內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也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對於科學的世界的研究與探索中去。在西方列強為首的各國,在領先世界其他各類的科技文明後,為了能夠在全世界分的更多的資源。於是,就用著手中堅船利炮不斷地對全世界進行掠奪,而德國作為後期之秀,很想加入到全球掠奪的快車中去,卻被那個時代各國不能接受。使得雙方從歷來的恩怨,發展到無法調節的地步。

各國的發展情況

在探明東西方航海之路,荷蘭、葡萄牙等國都是首先得到實惠的國家,在從大西洋到印度洋再到亞洲地區。成為首個致富起來的列強,其中荷蘭更是被稱為“海上馬車伕”的美譽,但這樣的現象很快的被打破。作為有著各類優勢的英國,在通過與荷蘭、葡萄牙等的海戰,一舉摧毀了兩國引以為傲的海軍成為過去時,而英國成為了這條航路上新的代言人。進入英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建立起“日不落帝國”成為當時世界的老大,然而卻與德國有著天生的仇視。而德國在進行對外擴張的路上顯得非常曲折,處處遭受來自英國人的壓制與排擠。常常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大大的出手。使得德國非常的不滿,而這種不滿讓其都無法進行忍受的地步。

殖民統治

一戰後的壓迫

在一戰期間,德國雖也是兩線作戰,但作為東線的沙皇俄國由於內部發生變化,在戰局還不明朗的時候就退出戰爭,使得德國東部的大量部隊可以抽調到西線。而在西線德國也沒有出現太大的敗局。然而,歷史就是總喜歡開玩笑。在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德國,卻突然一下投降了。使得軍界非常的莫名其妙。而後,在對於德國進行簽訂投降條約就更加苛刻與無禮。讓包括軍界、政界、文化界、經濟界等領域的人都非常排除,甚至整個國家都非常的反感。一顆顆復仇的種子就這樣被埋在了整個德國人民的心裡。而後期出現經濟危機更加的讓德國人民對於其曾經那些國家更加的仇恨,甚至到了頂點。

殖民統治

民族矛盾

戰敗後的德國,從高層到貧民,都是被西方的一些戰勝國看不起的。甚至,還喜歡挖苦與侮辱這個民族。各國駐紮在德國期間,更是犯下非常多的違揹人類道德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深刻的刻畫在每一個德國人的心中,這場積怨沒有多久就爆發。

殖民統治

然而,事情的發生卻超出了當時所以人的想想,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影響範圍之大,參與人之多,規模之慘烈。讓原有的殖民制統治的世界體系,在頃刻間灰飛煙滅。可想殖民統治是多麼的殘忍與不得民心。也許,當時沒有人會想到看似的一場局部戰爭,竟然最後演變成為了一場世界戰爭,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一場世界各地人們為著自己民族獨立、自強的一場鬥爭。


惜花公子


二戰時期德國、意大利、日本作為法西斯陣營率先挑起了戰爭,從而開始了一場世界範圍的戰鬥。而在亞洲戰場這塊,中國作為了日本的主要進攻國,那麼為什麼日本會把目標首先放在中國呢?

從歷史原因上來看,中國自從清朝後期開始就不斷地衰弱下去,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一直處於被西方列強打壓的一個局面。

無論是八國聯軍清華還是甲午中日戰爭,都讓日本認識到中國已經衰弱不堪了。

另外一個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物產豐富,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礦產資源都是日本無法比較的。當時日本由於工業化不斷加快,國內的矛盾也是日子尖銳。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只能進行對外掠奪,特別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後,日本獲得了東北的相關利益以後,就已經開始認識到中國是一塊寶地。

所以1931年日本率先打動了九一八戰爭,然後扶持傅儀建立偽滿洲政權,其根本目的就是對中國進行蟬食,企圖一步一步瓜分中國。

日本本來打算三個月征服中國,但是卻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引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愛國熱情高漲。日本最終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甚至還在1945年8月15投降,雖然這其中少不了美國的力量,但是日本戰敗是一個必然的事件。

幾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已經不承認當初的罪行,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時刻警惕。


小刺奇聞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日為主的法西斯與反法西斯同盟在世界範圍內展開的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蔓延至亞洲、歐洲以及非洲,參戰國家多達六十多個。

二戰的爆發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爆發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位於美國華爾街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之後這場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爆發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意大利:1922年10月,墨索里尼成為意大利總理,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專政。

德意志: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引發了多次動亂,這使得法西斯主義在德意志迅速發展。納粹黨更是迅速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特別是希特勒上臺後藉助一系列法案,逐步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權。

日本:“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開始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

《凡爾賽和約》埋下的隱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條約對戰敗國德國在經濟與軍事上實行了最嚴厲的制裁。制裁給德國在經濟造成了極大負擔,也引發了德國民眾的不滿,為二戰爆發埋下了隱患。

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並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一直推行綏靖政策,縱容了德、意、日三國的對外侵略與擴張,也使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軍在1939年的9月1日閃電入侵波蘭。而英法兩國在兩天之後才倉促對德宣戰。至此,二戰全面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