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利益需求不同與俄羅斯因素影響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團結的北約,皆有共同的利益

北約國家雖眾,但真正發揮影響的還是美英法德四大國,其他國家都是打醬油的。因此,與其討論北約與歐盟的利益需求,不如討論四大國的利益需求。

北約最團結的時候,無疑是冷戰開時到特朗普上臺的六十多年間。又分為兩個階段,即聯手挖抗蘇與問題列舉的幾場戰爭。

抗蘇之時,兵鋒一線在柏林牆與亞平寧海,德國首當其衝,法國僅隔一線,蘇聯的鐵甲洪流戰力可是當年德國裝甲的幾十倍,還有恐怖的核、空軍,德法只有以北約的機制緊抱美國的大腿,以保國之安全。美英雖然不直接受蘇聯軍事威脅,但整個歐洲可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場,如果落於蘇聯之手,美英不但發展失去基礎,強大蘇聯可能更要在亞非拉出擊,並推廣制度,因此,美英出死力保歐洲大陸,是真正的“保家衛國”呢。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蘇聯解體,東歐亮出巨大空間,那可是人力、資源、市場啊!?所以,北約聯手東進。而南聯盟不僅是歐洲通向中東的陸路,也與俄有同族之淵源,美英法德當然不會容其留存,以為緩過氣後的俄羅斯作助手。

何況還可借打擊南聯盟,繼續表演在中東戰爭已顯示的軍事優勢,嚇阻俄羅斯――所以戰爭還是空軍出擊,與令天的敘利亞不同。

伊拉克似不必詳論吧,中東問題,都是石油。

但在反恐戰時,四國就意見不合了:法德直接反對戰爭,成了北約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

打利比亞,雖然美國參戰了,也公開是北約參戰,但內在非常奇妙。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急先鋒是法國,要為其陣風戰機打廣告、保護石油利益、懲罰其對自己的“非洲宗主”不敬;使暗勁是美國,擊斃卡扎菲,讓其倡導的對抗美元的“非幣”與非美元石油死亡。其他參戰北約國家都是打醬油,反而是阿盟、非盟中被卡扎菲傲慢過的國家很積極,如卡塔爾、阿聯酋等。

因此,利比亞與敘利亞戰爭,北約已不是一個強力團隊了。在敘利亞,法德意土更是與美國之間很難說是盟友了――動口不動手,話也很閃爍。

烏克蘭,是北約沒有任何利益的地方

首先,對美國來說也許烏克蘭還有點牽制、削弱俄羅斯的用處。但法德並沒有這樣的需求。

其次,挺烏克蘭則是直接懟俄羅斯,而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及自身能源安全需求下,法德卻是要交好俄羅斯的。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第三,英國脫歐,其實不過是想敲詐法德與歐盟,但被不屑一顧,因此借烏克蘭發力讓東歐不寧――甚至不排除是破壞歐盟東進,因此利用北約的條款,拖法德下水之意明顯。而且英國也借冒犯俄羅斯,既轉移國內民眾視線,又彰顯大國地位。

第四,黑海沿岸國土耳其,作為北約第二大軍備國,既不願黑海不寧,也對美國有怨,且正與俄羅斯走近,還擔心美國藉機擴大存在影響其西亞第一大國戰略,而且,俄在克米發展對土也有利――能源南線呢!當然成為北約參與烏事務阻力。

第五,波蘭當然會最跳,因為烏克蘭分裂,波蘭就有了收復傳統土地的希望!

其他一眾北約小國,兵力不多,分利也不多,何況一窮二白的烏克蘭也沒利可分,自然不上心了。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俄羅斯的影響

與蘇聯不同,俄羅斯對毆洲並不是巨大的威脅,相反,是歐洲和平安寧的新希望。這都是美國或說特朗普的功勞。

對抗蘇聯、搶佔東歐,要美國出兵出錢,但現在美國不僅沒錢,還對法德歐盟敲竹槓,並且在自己能源供應解決後,要壓制中東石油,歐洲大國不傻,自然沒必要再跟美國跑了。

而俄羅斯是唯一能提供歐洲需要的各種資源,並且在美國可能憑藉海上優勢收買路錢時,作為歐洲東東亞的陸上橋樑――這是歐洲的核心利益呢!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偏偏普京適時宣佈:俄軍力建設已足夠,要發展經濟。在美國貿易戰使市場風險重重下,世界面積第一、基礎設施落後五十年的俄羅斯,對工業大國德法土意,那不是一隻流油的肥鵝嗎?雖有東方大國供應占先,但歐洲一來更近,二來與東方大國工業環節互補,三者俄羅斯的市場實在太大了。

不信俄市場大?不說世界第一的可開礦、百分之二十的負債率可提供的價值,僅僅幾條輸油管線、幾條公路鐵路,估計就可以讓幾大國的工業運轉十年了。

北約在打擊伊拉克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都合作,在烏克蘭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