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有哪些指標說明沒有肝癌?如何預防肝癌?

王者是我


肝癌是我國的常見惡性腫瘤,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有一半都在我們國家。我國的肝癌常常繼發於慢性乙肝、丙肝,所以,一般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樣的發展過程。人的肝臟是有非常強大的代償能力的,發展到肝癌的時候,肝功能可能不會有任何的異常,所以,查肝功能的指標,例如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白蛋白以及膽紅素,是無法診斷肝癌的。

肝癌有一個比較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AFP,AFP大於400,肝癌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還需要排除活動性肝炎,生殖細胞腫瘤等等。

除了抽血查甲胎蛋白,還需要做B超或者CT,瞭解肝臟有沒有佔位性病變。其中B超是沒有輻射的檢查,操作方便,可以多次使用。建議以下人群,從40歲起開始每年接受篩查:

1.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 / 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病史 ;2. 長期酗酒的人群 ;3.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4.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5. 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是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建議高危人群每隔 6 個月進行至少一次檢查。


普外科曾醫生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第一需要明確的是目前科學還不能做到抽血診斷某一個癌症,癌症的診斷需要病理,這是金標準。一般老百姓認為的腫瘤標誌物哪些項目具有協助癌症診斷及評估療效的作用,不太具有特異性。也就是說腫瘤標準物高並不代表有癌症,有了癌症也不一定腫瘤標準物高。如果某項異常增高明顯,到時可以引起是否患癌的重視。第二:你說的肝功能指標更不能說明有無癌症,尤其是肝癌了。肝功能檢查的目的在於探測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斷預後和鑑別發生黃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的檢查。由於肝臟功能多樣,所以肝功能檢查方法很多,如果要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還必須結合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及影象學檢查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肝功能檢查的項目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檢查項目都需要做,臨床一般包括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最常用,如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等等。反映肝臟排洩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藥物等)高攝取物排洩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總之,肝功能異常,一般就是提示各種原因導致肝功能損害,並不能提示是否有肝癌,需結合腫瘤標誌物,影像學及超聲檢查,必要時病理活檢才能確診是否有肝癌,

如果對你有幫助,希望關注我。


腫瘤血液邊醫生


AFP甲胎蛋白是肝臟惡性腫瘤的特異性標誌物。請關注公眾訂閱號“焦氏肝醫”瞭解更多肝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