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與剋制中享受跑步的快樂

在堅持與剋制中享受跑步的快樂

用心跑步時,才發現跑步這樣貌似簡單的低門檻運動,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否則就不會圍繞跑步出版那麼多書籍、發表那麼多文章了。

慢跑一年多,斷斷續續地讀了不少關於跑步的書與文章,有的講技巧,有的談感受,……,林林總總的話語、觀點和生動經驗,豐富和深化了我對跑步的認識,實在是受益匪淺。

而其中,既要堅持也要剋制的跑步黃金法則,在腦海中的印象最為深刻。

堅持,相對好理解。

任何事情不堅持,大多是沒什麼收穫的,即便有了收穫也可能存在理解不深刻的問題,跑步也不例外。

不論跑步的目的是什麼,是快速減肥、保持健康、增加肌肉與力量,還是嘗試重新點燃生活的激情,關鍵在於“跑”。那怕蝸牛般的速度、百米的跑量,只要能跑起來,並長期堅持,一定有收穫。這種收穫,可能是力量的增加、跑量的增長、跑速的提升,也可能是人變美變帥氣,總之,一定有。

不跑,不堅持跑,說得天花亂墜,也是一地雞毛,與鏡中撈月一般,註定一場空。

如果可以做到堅持,定期定時跑步,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你就過了第一關,接下來就需要“剋制”這個大法寶來助力了。

用好“剋制”,可以讓我們跑得更健康、更遠更持久。

比方說,每日堅持跑步,配速總徘徊在七八分鐘,與電視、自媒體上報道的跑步大神二三分鐘相比,有天壤之別,實在令人捉急。我們好不容易用蝸牛般的配速跑了個五公里,已經累成狗,而某跑步大神上午跑完馬拉松,下午又跑二十公里放鬆,更甚者直接跑步一百多公里回家。

對比,強烈對比,帶來的心理衝擊,不可小覷。

不少初跑者心理被刺激後,常做出驚人之舉,在某一次跑步中遠遠超越了自己的跑量、跑速極限,跑出了傷痛,出現了嚴重的膝關節損傷、跟膜炎和韌帶拉傷等,追悔不已。

設定心理邊界,自知者明,剋制衝動,不意氣用事,通過循序漸進的跑步計劃,慢慢提高跑速,跑得更遠更持久,此時至關重要。能否剋制衝動,

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你可以跑多久、能否順利完成不同階段的跑步計劃。

不少跑者就輸在“剋制”二字上,由於運動傷病而無法繼續自己的跑步興趣,更無法跑出新高度新境界。

不僅如此,跑步中需要剋制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少抽菸、少喝酒,好好休息,高度重視運動恢復,等等。

因為,跑步中人體有二百多處肌肉參與到運動過程中,加速血液、體液循環,提升基礎新陳代謝。跑步前、後抽菸喝酒,尼古丁、酒精等有害物質會被身體更高質量地吸收,損害心腦血管,不利身心健康。

跑步結束後,如果不認真拉伸,不好好休息睡覺,無法讓在中高強度運動中被撕裂的肌肉儘快得到好的修復,堅持跑步不僅無法帶來跑步水平的提升,還可能帶來因肌肉骨骼經絡勞損導致的運動傷痛。

毋庸置疑,這些,與跑步目標之一的“健康”,顯然背道而馳,更與快樂無關。

我們必須既堅持又剋制,培養跑步習慣,培育良好的個人跑步生態系統,才能跑出健康、跑得更遠更持久,充分體味到跑步獨有的快樂。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