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

Nohito


天盤八卦--周易平面宇宙模型的推演及其意義

周易宇宙模型失傳之後,經過邵雍們的胡攪蠻纏,二千多年以來,«周易»真的無人能讀懂了。但其實«周易»的脈絡是很清晰的,還是能夠讀懂的。本文就開個頭,以推演周易平面宇宙模型(天盤八卦)為例,為各位理出一個頭緒出來。

太愚在前面的文章中,曾介紹過天盤八卦的推演,但較簡要。現作詳細介紹。

1.推演八卦卦位

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圓,如圖一。

圖一



在上述這個圓形之中畫一根貫通圓形的水平直徑,如圖二。

圖二



圖二之中,上半圓表象陽,即天;下半圖表象陰,即地,故«繫辭»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說,圖中的一橫表象道。

八卦圖最早是伏羲推演出來的,故人們把上述由圖一變為圖二的過程稱為“伏羲一畫開天地”。

再在圖二之中畫一根中垂線,如圖三。

圖三



再把圖三之中的四個分塊平分,如圖四。

圖四



«說卦傳»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這是排定八卦卦位的依據。

初涉易道的朋友,需牢記以下關係:

天地=乾坤=父母,

雷風=震巽=長男長女,

水火=坎離=中男中女,

山澤=艮兌=少男少女。

這四對卦,又稱為夫婦正配,即每一雙卦,都是一對夫妻。

在排卦位時,還必須明確:第一,陽為天,陰為地,故陽卦表象天,陰卦表象地;第二,排卦須符合古代禮法秩序,因為«周易»成書的時代是最講禮制的年代。其基本秩序是:父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第三,排卦時,須以夫婦正配成雙成對演進。

天地定位:把表象天的乾卦排於圖四之中水平線(道)之上的左側第一個卦位上,把表象地的坤卦排於道之下的左側第一個卦位上,如圖五。

圖五



當乾坤兩卦確定之後,其他卦的卦位也跟著可以確定下來,這就是天地定位。

山澤通氣:把艮卦和兌卦填入乾、坤二卦的對稱卦位上,如圖六。

圖六



氣,空也,空氣也。圖六之中的艮、兌兩卦與乾、坤兩卦之間隔著兩對空缺的卦位,象這兩對卦之間以氣流相通,是謂通氣。

所以,“山澤通氣”的意思是說,把艮、兌二卦排好之後,這兩卦與乾、坤兩卦之間的關係,是氣流相通的關係。

把艮兌兩卦排出來之後,就明白古人為什麼在說完“天地定位”之後沒有接著說“雷風相薄”,而先說“山澤通氣”,原來,這是出於對稱性演繹卦位的需要,才作出這種有違古代倫理秩序的表述的,否則,就是拿著槍指著他的背,古人也是不敢忘記禮法秩序的。

雷風相薄:薄,“林薄也”,即林木之間長得密密麻麻,距離貼得很近叫做薄。“薄”字從艹,是以草葉很薄以表薄的概念。相薄,引申為貼近。

所以,雷風相薄的意思是說,在貼近乾、坤兩卦的卦位上填上震、巽兩卦之後,震、巽兩卦與乾、坤兩卦呈貼近相鄰,如圖七。

圖七



水火不相射:射,即射線。沿著兩點畫一根延長線,就叫做射線。兩個對宮之卦的關係,就叫做相射。例如,邵雍的所謂“先天八卦”,其坎、離相對,就叫做水火相射。大師們對邵雍之圖中如此直白的“水火相射”的關係居然連質疑一下的勇氣都沒有,真的是匪夷所思!

所以,在圖七中所空缺的兩個卦位上分別填上坎、離兩卦,這兩個卦之間的卦位關係不是相對相射的關係,且這兩個卦與乾坤兩卦之間也不是相對相射的關係,如圖八。

圖8



2.配置象數

«繫辭上»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這段話論述到周易有10個象數。

1)配置象數10。«繫辭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古人在繪製八卦圖時受到啟發而歸納出來的宇宙生萬物的概念,具體解釋詳下“太極原理”。

為完成象數配置,在此先要明確,太極包括初極和終極,其中,以0表象初極(古時沒有0的概念,是為混沌),以10表象極大即終極。由圖一變為圖二的過程,就是“太極生兩儀”。據此,在圖二的水平線的一端寫上數字10,以表象終極(極大);在另一端寫上數字0,以表象初極即極小(過去沒有0的概念,是為混沌)。成象如圖九。

圖九



2)配置象數5。“天數五,地數五”,意思是說,5數既是天數,也是地數。故在圖三的中垂線上端寫上一個5數,以象天數五;在中垂線的下端寫上一個5數以象地數五,如圖十。

圖十



3)配置其他象數。«繫辭下»第四章:“陽卦奇,陰卦偶。”故陽卦配置奇數,陰卦配置偶數。

上述已明確了5數、10數之位,只餘下1、3、7、9四個奇數,和2、4、6、8五個偶數。前面又已明確,“道”以上為陽為天,以下為陰為地,即乾、震、坎、艮為陽卦表象天,配置天數即奇數;坤、巽、離、兌為陽表象地,配置地數即偶數。

按順配和逆配,得到兩個方案,如圖十一(方案一),如圖十二(方案二)。

圖十一 方案一



圖十二 方案二



上述兩個方案,選用哪一個?

«繫辭上»第章:“天德不可為首也。”首,即首數。方案二(圖十二)之中乾卦之數為一,是“天德為首”,與“天德不可為首”的論述不相符,故方案一(圖十一)是最終選用方案。

這個平面圖,有天有地有萬物,能夠演繹宇宙萬物的生滅、循環往復和更新換代(詳下),它無疑是一個平面宇宙模型。

3)驗證象數配置的正確性。第一,«繫辭上»第九章:“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由於«繫辭»把5數列入天數,10數列入地數,故

天數=1+3+5+7+9=25;

地數=2+4+6+8+10=30。

凡天地之數=25+30=55。

第二,«繫辭上»第九章又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五位,即5數之位。圖十一中兩個5數居於中軸線的兩端,故這根線就是五位。相得,兩個數相加的結果。合,同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說,以5-5線為對稱線,對稱位置上每兩個數分別相加,其和均相等。

7+3=10,

9+1=10,

10+0=10,

6+4=10,

8+2=10,

中軸線上兩個數相加,5+5=10。

是為五行相得而各有合。

前文已用“乾之策”“坤之策”“二篇之策”三個數作過驗證,在此不再重複。

所以,象數的配置是正確的。

請死抱邵雍大腿不放的大師們用邵雍之圖去算一算,看它能否得出“天數”“地數”“凡天地之數”。邵氏之圖犯了如此簡單的小學生級的錯誤,還有人說什麼邵雍之圖不是太愚這樣的人可以否定得了的!在太愚的眼裡,邵氏之圖一文不值!

3.太極原理--原始反終原理

上引«繫辭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一段話講了宇萬物是如何生成的。

1)太極的概念。如上所述,圖十一中的10表象極大,0表象極小,則圖中的0-10線的兩端表象兩極(極小,極大),即初極和終極。所以,0-10線就是太極。

太極本來無形,把它抽象為“一”字形,故又稱為太一。«莊子列御冦»:“欲兼濟道物,太一形虛。”

2)宇宙萬物的生成。

太極生兩儀:

儀,即遵守一定規則的匹配關係。在圖一之圓中畫一根直線變為圖二,圖二之中的兩個半圓完全對稱,匹配也;且上半圓表象陽,下半圓表象陰,即陽在上,陰在下,規則也。所以,圖中的兩個半圓就是兩儀。

由於是畫了一根線(太極)之後,才得到兩個半圓,故稱為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象者像也,即一模一樣。圖三之中的四個分塊,不就是一模一樣的嗎!所以這就是所謂四象。

由於四象是在“兩儀”基礎上產生的圖形,故稱為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把四象平分,再配置八卦,不就是四象生八卦嗎!

八卦表象萬物,所以,上述演繹過程就表象宇宙從虛無之中分化出陰陽,陰陽交媾生成萬物。

敢問大師們,邵雍之圖如何去生成萬物!

3)太極原理--原始反終原理

第一,宇宙萬物的一個生命過程。«繫辭上»第四章:“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這段話蘊含太極原理。

把圖二和圖十一綜合在一起,成象如圖十三。

圖十三 太極簡圖



把上面這段話翻譯為:易圖是天地的模型,因此能夠用畫在絲帛上的易圖來演繹以模擬解釋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通過這個圖,向上看到的是表象天的陽卦及其象數,向下看到的是表象地的陰卦及其象數,由此可知,事物隱秘的一面會通過其表徵反映出來。圖中的數通過“道”實現原始反終,看了這個圖,人們就懂得萬事萬物都有生有死的道理。

圖中的原始反終是以卦與數結合,再通過道來實現的:

陽卦(0)→艮1→坎3→(5)→震7→乾9→(10);

陰卦(0)→兌2→離4→(5)→巽6→坤8→(10)。

兩列數交匯到10之後,再沿著10-0線回到原點(0),是為原始反終。所以,0既是始,又是終。

兩列數交匯到10,10是極限,再回歸到0,就像一個生命走到極限之後,復歸於虛無。

圖十四能夠解釋宇宙萬物的一個生命歷程,故知死生之說。

第二,宇宙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之中循環

由太極簡圖可知,當宇宙由極限歸0恢復到原點之後,不知經過多久,0(混沌)又分化出陰陽,陰陽再交媾生成萬物(八卦),然後又發生原始反終歸0。所以說,宇宙是在“生成-消亡-生成-消亡”中循環。用框架圖表示如圖十四。

圖十四



4)萬物的更新換代和循環往復

«繫辭上»第四章:“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這段話蘊含萬物的更新換代和循環往復的原理。

插入太極級數擴展圖--太極全圖,如圖十五(其由來詳見前文,在此不再複述)。



圖中,每一級數代表一代,級數擴展至無窮,表象萬物生生不息。

第一代(0-10)按上述太極簡圖的方式演繹實現原始反終,表示第一代終結,然後進入第二代:

陽卦(10)→艮11→坎13→(15)→震17→乾19→(20);

陰卦(10)→兌12→離14→(15)→巽16→坤18→(20)。

兩列數交匯到20之後,通過10-0線實現歸0(原始反終),表象第二代消亡,;然後又進入第三代的演繹,以至無窮,是為太極。

再回頭解釋“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道本無形,故精(密)。道的概念源於天盤,故天者道也。天者氣也,天盤配置八卦,八卦是萬物,故說精氣為物。

太極全圖以級數之間的往返實現循環,好比遊魂,故稱“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5-5線表象鬼神,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周易模型在秦漢相交時期失傳以後二千多年來,再沒有人能夠讀懂«周易»了,但又想對其中的太極作出解釋,於是,北宋的周敦頤提出了“無極生太極”說(源出老子),終究不通。到了明朝,由趙撝謙、來知德等人拋出一個所謂雙魚太極圖冒充太極,明清以來,其圖大行其是,真太極就無人繼續探究了,終給太愚揀了一個大便宜!

4.太極原理的當代意義

現代宇宙理論對宇宙的起源說,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大爆炸起源”說。用兩個圖來表示,如圖十六,如圖十七。

圖十六



圖十七



這兩個圖都是基於俄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亞歷山大.佛理德曼對宇宙所作的解釋,由美國物理學家哈瓦.羅伯遜和英國數學家阿瑟.瓦爾克所建立的宇宙模型,稱為弗利德曼宇宙模型。

如兩個宇宙模型所示,在早先,宇宙以一個奇點存在(估計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突然間發生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不斷擴展。在達到極限時,宇宙開始坍塌,最終又收宿到大爆炸前的奇點。這與太極原理是多麼相似!

各位大師,請看看吧,周易的理路真的是很清晰的,但在邵雍們的努力下,它成了一鍋爛粥,而易學大師們一直都在津津樂道於陰陽五行而不能自拔,這就難怪有人說周易沒有價值了。

但是,當太愚把太極的真相揭示出來之後,相信沒有人敢漠視它了!


太愚


十八歲那年,高中畢業的我用一個“圖畫調色瓷碟”與別人交換了一本叫《易經》的又黃又黑的古書,其內容全是文言文,符號怪誕又陌生,頓時激起了好奇之心,不辭勞苦,挑燈夜讀,乾卦第一爻,“初九、潛龍勿用”,不知所云,求教於一老先生,他神秘地說:“乾、元亨利貞,佔到乾卦是非常吉利的”,我聽後如墜雲霧之中。

十年之後,參加了工作,再回頭細讀,原來《易經》是由卦象、卦數、卦理、卦義所構成,卦象就是《易經》的骨架,陽爻用“一”來表示,陰爻用“- -”來表示,陽爻相當於數軸的正半軸,陰爻相當於數軸的負半軸,根據三維空間高等解析幾何可知,高等幾何的八個卦限正好是《易經》的八個卦象,很科學,原來易經卦象就是儒家的“高等數學”。

中國儒家無數學者前赴後繼,歷時兩千餘年才完善《易經》解釋,號稱《周易》,經書之中包含哲學原理、社會科學、政治軍事,教育刑法、人事規律、發展變化、占筮原則等內容。

《易經》的二進制法則還為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所開發利用,成為現代計算機智能化的理論依據。易經的陰陽二進制比0或1的二進制更為超前,這是因為易經卦象能象徵更多的人文哲學意義,計算機的二進制還未能延拓到這個境界。

更深入地說:易學隱藏了宇宙粒子“冷緩”起源的奧秘,易經隱藏著人文社會和國家運程的機密,易經更隱藏著量子力學理論的秘訣。

總之,讀懂《易經》不難,活用《易經》不易。謹此!





微基因衍光子


當理解《易經》的基本邏輯後,確實每個人都可以讀懂,下面講個小笑話。

有一位《易》迷,逢人便講《易經》,有一次路遇一醉漢,開口大講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八六十四,又把六十四卦輔於金、木、水、火、土,講如何如何相生相剋。講在興頭上,醉漢不屑一顧說:-“切,我還以為易經多難呢,不就跟石頭剪刀布一樣嗎。”氣的老先生轉身就走。

易學原本講的是一種樸素的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學,後世研究者越解釋越神秘,以致成為“神學”。


小即是美


說起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分享一下自己的個人經歷。

十年前剛剛對易經有些悟解的時候,有天店裡進來了個年輕人,坐下來看到我在看易經,當時就拿出了傲慢的神態,加上鄙視的語氣對我說:

"你還看易經?你能看懂易經?我是研究生畢業,正在研究易經"。

我也毫不客氣的對他說:

"我能不能看懂,不是你說了算,大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就先別談,先談最簡單的籤卦,先讓朋友現場來一卦,你先解"。

結果可想而知,他是照那些香港人寫的解了,跟我解的正好相反。

時隔一年他又來,我以為他有進步了,結果還是個沒有悟性的人,他走的時候對我說甘拜下風。

一個連易經的魂沒有弄清楚的人,讀易經只能看一個表和像。

易經不是讀了多少書就可以看懂的,需要有及強的悟性和感知力,那些說研究易經的是最可笑的,易經的文字就擺在那兒,真不知道他們在研究什麼?難不成想做周文王再研究出個68卦來?前題是得先弄懂64卦呀。

個人認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的,而且有兩門學科說研究的都是扯淡,一門心理學,一門哲學。



玄學心靈導師春年


是的,《易經》就是一本人人都可以讀懂的書,只是每個人讀後的理解不一樣,看書名就知道"易",就是容易的意思,所以不會難的。"易"又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可見,《易經》就是講自然變化,講日月,講陰陽變化的一本書。

最早伏羲根據《河圖》創造了先天八卦,而周文王又通過《洛書》創造了後天八卦,所以說《易經》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理解。


而且《易經》是一本很容易被認識的書,猶如加減法,老太太買菜,可以用來計算菜價,科學家使用加減法可以計算各種複雜內容,農民伯伯使用他來記錄四季變化,《易經》就是如此,是一本既簡單又複雜的書,是一本人人都能懂,人人都會用的書。

因為其他的易經著作易經大部分失傳,或者不全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易經》一般泛指《周易》,也就是周文王所著(下圖文王八卦)。

《易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記錄的各種卦象,每個人可以有每個人的理解,也無需完全按照各種現行的解釋去理解,只要掌握好陰陽,就 可以通過《易》的原理來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推算。角度不同、認知不同,對《易》的使用範圍不同,實際上就是買菜和計算科學數據的不同,猶如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至於為什麼等於二的問題,那是閒的蛋疼的人才會去研究。咱小屁民,只需知道等於二就行,《易經》亦是如此,不管天昏地暗,只需知道它是一本華夏瑰寶,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去閱讀,去傳承。《易經》是一本農、工、商、軍、學均離不開的百科全書,並且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書,我的解釋沒錯吧。


江湖依舊老了


但有深淺,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極角座標系。

為各種可以化為單位圓圓周的事物提供了一組圓周極角座標。八分圓周角,是八卦。八分再八分,就是8*8=64分圓周角,把360度八分,六十四分,

用來標記天文週期,地理方位,人生壽命週期。


AUTUYG


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如果找不到方法,那真的沒有幾個人讀的懂。可假如我讀懂了,我詳盡地翻譯給你聽,你也理解了,接下來也許我只講三十卦,剩下的你自己就能讀懂。可這樣的人有嗎?從古至今,中國讀懂《易經》的人非常多,可他們讀易者不說易,他們轉了方式,說是自己的發明創作自成一家,然後就成名了,老子也好,孔子也好,孫武也罷,不都是這麼幹的,不過剽竊這門手藝也非常人所精能,能達到老子、孔子的水平也非聖人不可,反正中國人從古到今,他們壓根就沒有讓老百姓讀懂《易經》的想法,讀懂了什麼都穿幫了,這中間存在一個歷史性的,不為人知的陰謀,反正你讀懂《易經》就會感悟出來,為什麼是你一個人懂?而不是全民?


楓林橋1


現時代,每個人都能上學了,也就應該都能讀懂《易經》。

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但沒有設置《易經》課程。

在清朝《易經》是‘科考’的必考課程,凡參加科考的秀才、舉人那個不懂《易經》?就象今天哪個清華大學生不懂數學一樣?。

入小學的孩子,老師也要考一考;簡單的加減法、簡單的漢字等。

這裡要說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關係,而不是所要學的科目本身問題。

學生對科目固然存在喜好、偏科問題,但這並不是主要問題。難道清華理科生就不會寫文章了嗎?他們也要寫論文的。只是他們的理科更見長於文科罷了。

所以說,《易經》都能學,就看是否在這方面見長了。就算不見長,也會幫助其它科目。

北大是文科,我想不會砍掉理科,因為有些文科數據也需要理科知識的支持!


命理創論


如果要真正懂得【易經】談何容易?

如果要能夠真正把【易經】理論知識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能夠付諸行動,身體力行,讓自己的每一言一行都符合【易經】,那真是難於上青天。

試問有多少人懂得這些【易經】理論。

1,物極必反。

2,陰陽平衡則健康,陰陽不平衡都是病。

3,純陰不生,純陽不長。

4,【易經】說白了就是自然之道,就是醫道,就是管理之術,就是治國救世之道。

5,矛盾中的兩個因素缺一不可,不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關係並且在矛盾中統一,矛盾中相互求同存異,互惠互利,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6,自然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7……


詩領頭羊


《易經》適合全世界人民讀一讀,不一定為了算一算將來會怎樣,也不一定為了講解一下其中的奧妙,只要能堅持讀完易經就好。讀完了易經通行本,再找來馬王堆帛書易經讀一讀,耐心點,再找來上博簡、阜陽漢簡的本子讀一讀。記記筆記最好的。主要還是堅持讀完,一字不漏地讀完。若是仍有耐心,請對比一下帛書易經不同學者的釋讀本(例如張政烺、劉大鈞、廖名春等)。若是耐心爆棚,請關注劉大鈞《今、簡、帛……》。這樣一來,就能對易經是什麼樣的學問有所體會,對易經是講述什麼境況的學問有所瞭解,對易經分佈情況和將來會有的奇蹟有所把握。再回到社會實踐,看到預測風水堪輿看相之類的現象,你會符之一笑,善為易者不佔——荀子這話說的,有點對呢。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