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知青演“砸”的样板戏

我下乡在黑龙江襄河农场。那是1971年的冬天,连队让我牵头搞台节目。几名文艺骨干一商量,想出了排练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匪窟智斗的主意。

一场被知青演“砸”的样板戏

挑演员也没费啥劲,大伙争先恐后毛遂自荐。服装道具我们也准备的异常充分。也有愁人的事,按照剧情需要,“座山雕”和“杨子荣”比试枪法,“座山雕”一枪打灭一盏油灯、杨子荣一枪打灭二盏油灯的音响效果成了问题,为这,张副连长找来了机耕队的几位师傅按照我出的主意,用干电池串好小灯泡固定在小碗里吊在舞台的天棚上充做小油灯,用刀闸在配电盒上控制,枪声的效果就用拉炮来替代。职工中褚德兴、杨秀荣两个平时办事最牢靠的人来操作。经过一个来月大伙的紧张排练,就等“三十”晚鸣锣开戏了。

一场被知青演“砸”的样板戏

演出安排在知青大食堂东边的舞台上,戏进行的顺利,大厅内叫好声连成一片。到了“座山雕”与“杨子荣”比试枪法的关键剧情,我接过“八大金刚”递过的手枪,用力扬臂,枪响灯灭,灯光音响配合得天衣无缝,“众喽兵”一阵呐喊,我将手枪甩给“杨子荣”,他接过手枪,抬眼望了望天棚上的吊灯,猛地一转身,拉开马步,对准吊灯,一挥手臂……哎呀呀,千钧一发之际,枪竟没有响!顿时台上一片死寂,台下鸦雀无声,观众都屏住了呼吸,愣了片刻的郭新权还算镇静,收起马步,假装验了一下枪,又重复了一遍动作,拉开马步再挥手臂……还是没有响声配合。他灵机一动,就改了台词:“什么破枪”,随手将枪甩在了地上。看闸的李队长上来了机灵劲,拉下了刀闸,灯灭了,枪却始终没有响。台下的观众这才醒过味来是咋回事,笑得人仰马翻。我赶紧接过下面的台词,将这出戏继续演了下去,在下边看戏的后勤主任周德玉看得高兴,走到台边儿,也不顾正在进行中的演出,操着他那安徽腔可嗓子喊了一声:“炊事班,于庆福!快给做饭,再烫点酒”!台下又是一顿哄笑。

一场被知青演“砸”的样板戏


演出结束了,观众却还意犹未尽,品味议论着往家走,我有些愤恨地来到后台,褚德兴、杨秀荣满脸歉疚的迎了上来,将双手伸到我的面前,手窝处全是拉炮线绳勒出的道道血印。原来,舞台上的十只拉炮只拉响了“座山雕”打响的那一只,其余全都是哑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