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军界灵魂人物。

关于白起之死,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自杀的,非常可惜。大家判断,都源自《史记》记载,白起拒绝出兵攻打邯郸,并且顶撞秦昭王,后被秦昭王赐剑自杀而死。把白起的死,简单粗暴地归咎于秦昭王乱杀忠良。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表面上白起是秦昭王赐死,其实他死于政治斗争,死于他对政治的无知,是政治的牺牲品。很多人会说,哪有那么多政治与阴谋啊,请看我分析。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白起

白起是秦国宰相魏冉推荐的,没有魏冉的知人善任,白起就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更没有赫赫战功,与高官厚爵。可以说,魏冉是白起的伯乐,白起是魏冉的嫡系。秦昭王杀白起,就是废魏冉的武功,打击魏冉在军中的势力。所以白起之死,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秦昭王要废掉魏冉的武功?这就是白起之死的关键原因。

秦昭王,在位时间很长,总计55年。但是这55年中,前面35年,他基本是个木偶与傀儡。背后的实权人物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与秦昭王的舅舅魏冉。(魏冉和宣太后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关系)。宣太后与魏冉才是秦国的实际最高决策人,姐弟两人联手把持朝政,秦昭王做了整整35年的傀儡,可想心中有多少憋屈。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宣太后

客观地说,魏冉非常有才干,上马能打仗,开疆拓土;下马能治国,安抚臣民。文韬武略,是治世之能臣,安邦之名相。秦国在他的治理下,事业蒸蒸日上,实现秦国的伟大复兴,成为战国时期第一流弊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基础。然而权力是摇头丸,吃了会嗨得很爽,更会上瘾。魏冉一直认为自己对秦国有复兴之功,对秦昭王有辅佐之劳。一直把秦昭王当外甥,当小孩子看待,忽略秦昭王的感受。不懂放下,不懂激流勇退,不懂给年青人机会。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魏冉

直到范雎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政治局面。范雎是魏国人,口才非常好,在魏国不得志,后跳槽来秦国。据悉,秦国使者王稽,去魏国出差,办完正事之后,就看看有木有人才可以挖。后来发现范雎,认为他是个人才,就带回秦国去了。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范雎

范雎,不仅口才好,政治嗅觉也灵敏,最关键他还有野心。在秦国,他看到秦宫内部诡秘的政治格局,洞察秦昭王内心隐秘的心思,决定在政治上投机倒把一下。于是,他秘密地给秦昭王写信,委婉地分析秦宫的政治格局,唯有把以宣太后、魏冉为首的利益集团打倒,才能开创自己的世界。一封信,点到秦昭王政治穴位,范雎从此走向秦国政治中心。

秦昭王三十六年,在范雎的帮助下,秦昭王夺权成功。魏冉逼迫辞职回钓鱼养老,没多久就死在老家;宣太后也被拉入黑名单,回后宫安心打麻将。魏冉虽死了,但宣太后还健在,其他党羽还在,魏冉集团在军中的势力依然庞大。从当时内外环境来看,暂时还不能操之过急。先要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嫡系,才能清洗魏冉集团的军中势力。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秦昭王

魏冉集团在军中最大王牌就是白起,事实上是不是呢?白起可能认为不是,我是秦国的将军与军人。但是在秦昭王看来,白起是魏冉集团在军界的代言人。并且在军中身居要职,随时都是一个炸弹,一日不除都睡不安稳。然而,白起战功太显赫,在秦军将士心中威望很高,简直是精神领袖,实在没有理由废除他。只能等机会。

秦昭王四十七年,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了40万赵军俘虏。秦昭王四十八年,秦王命令白起攻打邯郸,白起有病在身,王陵统兵攻打邯郸,战况不顺。秦昭王四十九年,白起病愈,秦王请白起出征攻打邯郸,白起拒绝出征,并且说明秦军不能取胜的缘由。表面上,白起从军事方面分析很专业,但是秦王听不进去,或者压根忽悠不了秦王。白起拒绝秦王之后,秦王派应侯范雎去请他,白起还是不答应。

都是假的!白起不是自杀的,他死于圈套与阴谋

白起

这就是武安君不对了,不懂政治了。董事长请你,你不给面子;接着CEO来请你,你还是不给面子。难道只有宣太后、魏冉才能叫得动你白起?后来,秦军攻打邯郸再三失利,吃了大亏。白起听到秦军打败仗的新闻,突然神经错乱头脑发晕,说起风凉话,大意是不听我言,吃亏在眼前吧。秦昭王听后,内心也是非常不爽,就把白起赶出咸阳。后来,又改变注意,赐剑给白起自尽。

派白起攻打邯郸,就是个政治圈套,让你去打,你白起不打,就会抗命,你抗命就有理由杀你。范雎用这种迂回的方式,处死白起,在秦军中既不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还能有效震慑其他的骄兵悍将,树立秦昭王在军中的威严,最主要清除魏冉在军中的遗毒。所以说,白起死于政治斗争,死于不懂政治。


大家好,读完之后有什么见解,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