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銀行理財全面分析

艾財愛家固收週報

銀行理財這個表述實際上是非常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應該叫銀行裡的理財產品。因為銀行本身並不直接發售理財產品,更多是通過其渠道優勢,進行“兩頭吃”。當然有時銀行也會提供部分與自身直接相關的低風險投資產品。本期固收週報我就將為大家詳細解析其內在邏輯、風險以及投資方法。

銀行理財產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以自身名義發售的理財產品,一個是利用渠道優勢代銷的各類金融產品。

更多固收產品講解內容,歡迎大傢俬信關鍵字“固收、“固定收益”給小編。

1.結構性存款(3%-5%)

固收│銀行理財全面分析

這是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的一種類型的理財產品,雖然打著存款的名義,但是實際上運營邏輯與存款完全不同。

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它是一個結合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組合形式的產品交易。它透過選擇權與固定收益產品間的結合,使得結構性產品的投資報酬與連接到標的關聯資產價格波動產生連動效應,可以達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或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功能。

聽起來非常複雜,但做投資我們只需要明白兩點。第一,這種結構性存款往往都是保本的。第二,它給出的收益區間在80%的情況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收益是波動的,通常我們並不能拿到浮動收益的最高區間。

2.大額存單(3%-4%左右)

固收│銀行理財全面分析

這是指銀行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大額的定期存款業務。最少的起底範圍通常在50萬以上,當然資金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考慮大額存單投資的話,建議越小的銀行越好。因為店大欺店,客大欺店!

3.自融性低風險產品(5%左右)

通常我們在銀行看到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風險等級提示,R1-R5不等。數字越大風險越高。不過我們在銀行中能看到大多都是R2-R3,均屬於風險可控範圍。更重要的是這類產品大多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投向與資產管理方並不明確。如果這種產品介紹放到其他金融機構是絕對不能買的,但是因為銀行的高信用級別,既然說不清楚,那出了問題就是銀行全責,這也是為什麼銀行要成立理財子公司的一個直接原因。

4.大額投資包類產品(5%-6%)

印象中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是低風險低收益,但是偶爾也會出現預期收益率超過5%,甚至是6%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投資門檻比較高,30萬是常見門檻。

投資範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短期債與信託,前者收益很難達到6%但是佔大頭,後者信託收益目前的市場收益率可以達到7%以上,佔小頭,兩者綜合之後就出現相對較高的理財收益。

客觀的講這類產品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是完全在可控範圍。因為沒有哪家信託公司敢將垃圾債權提供給最大的金主銀行。而短期債、同業拆借等都屬於低風險範疇。

5.渠道代銷

固收│銀行理財全面分析

①經過總行或省行審核的代銷理財產品,通常包括信託、資管、保險等(6%-8%)。

②業務資源交換型營銷會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③支行長甚至是理財經理的飛單(具有一定風險)。

④私人銀行部分提供的股權類投資(極高風險)。

⑤銀行內出現的詐騙型理財(收益超過6%都需要警惕)。

6.投資方法與注意事項

把銀行理財的大概類型進行了梳理之後,我們再來總結投資銀行理財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這裡我以風險類型和期望收益率兩個指標進行分類。

①極度風險厭惡型,即不追求收益,只要絕對安全。大額存單,銀行自融性理財產品都是沒有什麼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大膽放心的買。

②低風險投資者,即在安全邊際以內,可適當接受新理財品種。大額資產投資包類的理財產品總體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③穩健型投資者,私人銀行部門推薦的信託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信託公司最優質的資產包絕大多數都分配給了銀行體系,而且為了保持與銀行這位大金主的長期合關係,信託公司通常也會保持剛兌與事後跟蹤。

④無知無畏型,只是單純的相信銀行,相信銀行理財經理,相信銀行裡的人。這種人是最危險的,銀行的信用固然高,可是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確也是很難保證的,所以才會發生民生銀行女行長偽造假理財30億案等。同時銀行工作人員的投資分析能力很值得懷疑,像六寶基金案中大量的投資者是聽信了多家銀行行長的推薦等。此外,出現在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有可能是保險公司、券商和其他機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去銀行買理財卻買到了保險的重要原因。

7.最新動態解析

固收│銀行理財全面分析

大型商業銀行紛紛設立理財子公司,這種行為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隔離風險,一個是直接生產理財產品,即控管理風險,提高競爭力,當然也可以提高利潤。

隔離風險:工農中建四大行全國員工超過十萬人,除了產品自身的投資風險以外,你很難保證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利益燻心。像民生銀行女行長偽造假理財30億這種極端案例,或是六寶基金銀行行長代銷等。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可以統一管理銀行理財產品,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飛單,尤其是個人私利造成的風險事件。

當然最核心的作用還是隔離銀行信用風險,為未來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做準備。銀行是我國經濟體系的絕對核心,是不能有失的。可是投資的確有風險,目前銀行理財總規模在22萬億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源。所以成立理財子公司,從法律角度進行風險隔離,這應該算是未來新資管條例實行後,打破剛兌的一步重要準備。

成立理財子公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也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過去銀行理財對於銀行來說是副業,也造成了銀行理財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競爭力弱的局面。管理資產第一的寶座也被信託所替代。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正式運營,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必然會出現很多變化,風險與收益範圍都應該會有明顯的擴大,等待銀行體系推出第一款爆款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