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別讓體罰埋下更多報復的禍根

男子20年后“反削”老师,别让体罚埋下更多报复的祸根

圖文無關,圖為某老師一邊訓斥學生,一邊舉手敲打學生的腦袋。圖/視覺中國

近日,一段“畢業後,他用耳光報答當年的老師”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引發網友關注。視頻顯示,洛陽市欒川縣男子常某,將騎車的老師張某某攔在路邊抽耳光,稱因20年前上學時被該老師毆打,致心靈受傷。

在流傳的視頻中,年輕男子常某向老師張某某的頭部、臉部連續扇耳光,並破口大罵,羞辱意味相當明確。不過疑似打人男子16日晚在網上“解釋”稱,“家裡沒錢沒權,被該老師欺負,多次把他踩在腳底下連踹十幾腳並踹頭”,輿論隨之反轉,不少人為打人者喝彩。

校方表示,未接到過該老師毆打學生投訴,這一說法不能為當年的過度體罰證偽。當然換個角度來看,網上打人男子的“解釋”,同樣是單方面說辭,且信源不夠權威。所謂“向所有老師道歉,但不包括他”,只能作為評判的間接依據。

打人洩憤不對,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如果只是就常識說常識,抽離當年的語境,對曾經可能被過度體罰的學生來說未必公平。只是二十年過去了,要釐清箇中的細節是非,可能已難於登天。

時隔二十年後“反削”,本質上還是師生關係扭曲的結果。跳出個案看,那些喝彩聲音,與其說是為本次風波中的“復仇”情結而喝彩,倒不如說是代入了個人經歷的情感好惡。比如很多網友都提到小時候遭遇老師粗暴對待,甚至變態體罰,現在被壓抑的情緒找到了出口。

男子20年后“反削”老师,别让体罚埋下更多报复的祸根

圖片來自電影《夏洛特煩惱》劇照。

老實說,我能夠部分理解這種情緒。在小學作為優等生的我,和控訴的網友一樣,同樣遭遇過臉上被塗鴉之類有羞辱色彩的體罰,因為表現不佳,還曾被滿身酒氣的老師要求和同學互扇耳光,最終引來家長大鬧學校。

在廣大的中國農村,我不確定類似的遭遇有多麼普遍,但那些喝彩的聲音,可以提供一個觀察窗口。事實上,如果將時間設定在二十年前,在教育水平和教學手段低下的年代,去問一個農村孩子,他大概率也被體罰過,而體罰手段在今天看來可能相當粗鄙不堪。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流行的教育手段,可以用“不打不成器”來概括。家長將孩子送到老師手上時,往往會特意奉上此句叮囑,那些不體罰孩子的老師,甚至還會被家長認定是對孩子不重視。至於尺度,全靠老師拿捏,在龐大的人口基數前提下,不乏體罰致死的極端個例。

儘管在今天而言,老師該不該打學生,依舊存在爭議,但教學手段告別野蠻,以更加文明且溫情脈脈的方式進行,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教學理念的升級,正是基於體罰尤其是帶有羞辱色彩的體罰,對學生的身心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甚至烙下終身陰影。

由於成長環境不同,“00後”、“10後”要更加叛逆;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國家長們,往往將孩子看得很金貴,老師得時刻提心吊膽,避免教學手段不當刺激學生。其實這未必是什麼壞事,隨著教育環境改善,過去那種管束手段單一、動不動就拳打腳踢的教學模式,早該拋棄了。而事實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等相關法律對於教師體罰、侮辱學生的行為早已明令禁止。

回到個案來看,既要重申學生毆打報復老師的不當,也得看到,為打人者喝彩的聲音背後,是體罰曾被奉為教學圭臬的粗鄙現實,以及由此帶來的極具普遍性的師生矛盾。而曾經被打留有心理陰影的學生到底該如何化解內心的屈辱感,也是一個值得討論和思考的話題。

□熊志(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