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都要經歷的,而我國作為文明古國,從古至今對葬禮都是非常重視的,上到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一定的講究。而且,從古至今對死者還保留著一個習俗,就是人死後一定要七天後才可以下葬。

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雖然經常聽人說“死者為大,早日入土為安”,那為何又要停屍七天呢?其實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後來才逐漸改為現在的停屍三天,很多年輕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封建迷信,其實並非如此,這裡頭大有講究。

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我國對死者有“頭七”之說,古代由於思想落後,他們把去世後的第七天叫做回魂夜,這一天死者會來家看上最後一眼,然後了無牽掛安心離去。乍聽之下似乎很迷信,但春秋時期神醫扁鵲卻碰上了“死人回魂”。

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名醫,他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扁鵲喜歡遊歷各國,據說有一天,他路過虢國時,發現舉國哀悼,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虢國太子剛剛去世了。但說來也蹊蹺,聽很多人介紹說太子年輕力壯,就這樣莫名其妙死亡真是稀奇。

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扁鵲作為行醫之人,聽後興趣正濃,於是入宮說明來由,打算為太子好好診斷一下,沒想到還真被扁鵲給救活了。原來太子並沒有真正死亡,只不過是昏迷進入假死狀態,扁鵲經過這事之後,名聲大噪,被人稱為神醫扁鵲。

畢竟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很難斷定一個人是否處於假死狀態,就像有些人飢餓過度或是暫時休克,很容易被人誤診為死亡,因此為了儘可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古人們才決定對死者停屍七天下葬。

人死為什麼要停屍七日?

不論是古代的停屍七天還是現在的停屍三天,絕不僅僅是封建迷信,裡面蘊含古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