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岁时的一篇作文

苏轼十岁时的一篇作文

苏轼十岁时的一篇作文


公元1045年,苏洵给十岁的苏轼出了一个命题作文,让他谈一谈夏侯玄。苏轼由此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正式作文——《夏侯太初论》。

夏侯玄(字太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和名士,大将夏侯尚之子,曹爽的表弟。史书记载,夏侯玄是个大帅哥,“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可谓光彩照人。

夏侯玄是坚定的保皇派,和司马懿是死对头,高平陵之变后兵权被夺。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司马师,以夏侯玄取而代之。事情败露后,他被司马师夷灭三族。

夏侯玄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权力场上的出局者,人们多对他持同情态度。苏洵以这个历史人物让苏轼写文章,其实颇有深意,想以此观察下苏轼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可惜的是,这篇文章已经遗失,只留下残句,我们无从一窥少年苏轼的价值取向。不过,苏洵对这篇文章很是喜欢,苏轼也得意了半辈子,曾两次在其它文章里引用: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

原意是:人们往往能够有意的碎千金之璧而神色自若,却不能意外的听到锅子打破而失声惊叫;能够勇气百倍的和猛虎搏斗,却不能突然被蜂虿所螫而惊慌失色。

从这仅剩的残句来看,苏轼有点独出蹊径,他没有千篇一律的赞赏夏侯玄临刑时面不改色的气度,而反其意而用之,调侃夏侯玄在大事时可以镇定,小事上可能慌得一批呢。

引申来看,苏轼是不是含有对夏侯玄的质疑呢?夏侯玄表面上气度不凡,精通玄学,以名士自居,但在实际事务上很迂腐,用现在的话说中看不中用。

当然,这仅仅是从文本上来分析,谁也不知道苏轼的真实观点。况且,苏轼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还不至于对夏侯玄如此刻薄吧。

苏洵如此欣赏这两句,最大的可能是觉得苏轼小小年纪却能对事物和人心的观察如此细致入微,这是成为一个大学者、大作家必备的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