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外灘鐘聲》熱播,以俞灝明、吳謹言為主的演技加流量明星給這部劇帶來持續熱度,但認真追這部劇,反映上海老弄堂裡幾戶人家的百姓生活,在時代變遷中的主題中,牛犇、陳謹、張芝華等這些老戲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讓這部劇更加生活化,也更契合那個時代的人物氣質。其中,飾演胖嫂的張芝華就是一位幾乎被類型化的弄堂女人專業戶,這部劇中她演出了胖嫂這個角色最正確的人物特色。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張芝華是上一代人非常熟悉的演員,但無論誰說到她,一定會連帶出另外兩位演員的名字,其實這對她不公平,但這兩個名字確實給她前半生影響巨大:八十年代紅透整個中國的張瑜和郭凱敏。

張瑜,張芝華的閨蜜、同學。

郭凱敏,張芝化的初戀、當年的丈夫。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郭凱敏和張瑜當年演過《廬山戀》以後,成為最佳屏幕情侶,粉絲追捧一點不亞於現在追星熱度。郭凱敏更是快馬加鞭,在其主演的《小街》《賣大餅的姑娘》等系列影視劇中迅速奠定其全民偶像位置。這時,他已是演員張芝華的丈夫。可是,一位是風頭正盛,一位是默默無聞,甚至有種說法是張芝華演的戲都太俗氣等等。其實,能把小人物演好才是大境界。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實際上,看似華光璀璨的娛樂圈和張芝華飾演的弄堂生活相差無幾。人們喜歡聊八卦、論短長。把張芝華與張瑜放在一起來比較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雖說一對是銀幕情侶,一對是生活夫妻,但這樣的比較成為輿論風暴時難免會影響人的生活。何況,那時的張芝華論演員地位,遠遠不如郭凱敏和張瑜。

在當時不存在網絡暴力,不過人言可畏自古有之。外界的輿論讓張芝華與郭凱敏的生活逐漸出現裂痕,最後越發不可收拾,終於以離婚收場。張芝華獨自帶著兒子,成了單親媽媽。

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兩人曾經的心心相印,敵不過生活中的飛短流長。接下來的日子,張芝華一個人扛。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其實,張芝華的演技並不差,而且從16歲就已步入影壇。並且成為上影廠重點培養對象。可是,張芝華是一位運氣不太好的人。

為了讓張芝華有更好的發展,上影廠把她送往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可是就在那她學習的兩年中,陳沖演了《小花》、張瑜、郭凱敏演了《廬山戀》,他們都紅的發紫,紅到在那個文藝作品並不多的年代裡,只要有電影就會找到他們來演,而張芝華少有機會。這種情況如果用現代的方法來解釋,就是創作方首選的是流量明星,因為他們具有了絕對的商業價值。

對演員來說,機遇太重要了。可對於張芝華來說,她在演員最好的年紀裡一直在錯過,或者說爆紅的機會並沒有眷顧她。

上天考驗一個人,有時會從得意時看她如何意氣風發。有時又會在失意時,看她如何選擇逆境而生。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面對失意的生活與事業,張芝華選擇沉靜下來,她把關注別人的目光放在了自己當下的演藝上。於是她在參演《好事多磨》、《女大當婚》、《忘不了你》等影片中,把每一個配角的角色都演到讓人難忘,其高超的演技與臺詞功力讓業內人士讚賞不已。這也促使她後來在影片《趙先生》中,拿下瑞士洛加諾最高將金豹獎(女主角)、電視劇《這裡也是戰場》獲布拉格國際電視最佳女主角電視獎等等。

錯失了爆紅的機會,但演技得到認可,這是張芝華內心的一種平衡。有的演員註定與紅花無緣,但一定會是最有生命力的綠葉。

步入中年的張芝華因獨自撫養兒子的艱辛,心情憂鬱,又因拼命接戲,導致生物鐘紊亂式的發胖,這促使她在角色塑造上只能飾演媽媽類型,而且奇怪的是基本都是下崗的、底層的,並多為上海弄堂女人。雖說這種類型的角色,張芝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但同時也被類型化,導致導演找到她,不用說她都知道角色特徵。這也讓她非常苦惱。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張芝華曾坦言,自己演的角色大多是被下崗的女人,其實自己可以演讓別人下崗的女人。只不過導演不給她這樣的機會。

在演藝這條路上,張芝華雖說演技得到認可,但在技藝施展方面,未免有所遺憾。但從個人生活上看,離開了前夫郭凱敏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張芝華的第二次婚姻是嫁給了比她大15歲的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不同領域,但同為藝術創作的兩人在一起找到了最美好的愛情相處模式和穩固的婚姻關係。

外灘鐘聲:很可惜,演胖嫂的張芝華是80年代被輿論誤終生的好演員

查國鈞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的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其畫作被巴黎國際銀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物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金融集團、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事館等重點收藏,並參加聯合國大型藝術壁畫收藏,繪畫貢獻巨大。

幸福有時會來的晚一點,但是張芝華與查國鈞先生的生活始終安寧、優雅並且可以產生藝術的共鳴,這可能才是生活中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