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死前留4字 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 專家:真難

(說歷史的女人——第545期)宋朝開國很有戲劇性,一個“陳橋兵變”就在3天之內,輕鬆地實現了改朝換代,而且是平穩過渡。然而似乎是宿命,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死亡也充滿了戲劇性。這兩條線索,讓宋朝從一開始就陷進了某種神秘的怪圈,給宋朝也蒙上了一層奇怪的陰影。今天我們就來著重看看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亡謎團。

此皇帝死前留4字 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 專家:真難

趙匡胤駕崩的準確時間是公元976年的11月14日後半夜。可是關於趙匡胤駕崩這一事件卻有好多版本,最流行的有4個版本。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第1個版本的記載為正史記載,即《宋史-太祖本紀》,可是在古代所謂的正史也經常會出現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如果王朝的更替一直是健康有序的,那麼歷史的記載基本也沒問題,可是一旦出現了帝王繼承或王朝更迭出現問題時,後來者都會對前面的歷史進行略作修整,目的是為了粉飾自己取得帝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

那這事擱在趙匡胤這裡同樣有這樣的嫌疑,原因很簡單,古代皇帝都是世襲制,老子死了,兒子繼承帝位,可是在趙匡胤這裡卻不是這樣了,趙匡胤去世後,繼承帝位的不是他兒子,反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雖然是親弟弟,但是卻與之前的帝位傳承有區別,其中有令人質疑的地方也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宋史-太祖本紀》對趙匡胤的死亡記載非常簡單,只有一句話:“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按照正常的理解來看,作為開國皇帝去世了,在本朝的史書上應該會大寫一下的,可是這個記載實在是太過簡單。比如趙匡胤怎麼去世的,都是一個謎團。因此想破解趙匡胤的死因,單求於《宋史-太祖本紀》的記載,似乎並不能得到真相的全貌。所以,我們來看看其他史料的記載。

第2個版本的記載,此記載出自《宋史紀事本末》。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這個版本的有關資料,本史書的作者是明朝的著名歷史學家陳邦瞻,他撰寫的這本宋朝歷史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以《宋史》為藍本,根據相關史料和大量資料,將其中的謬誤進行了大量勘校。這個版本的宋史得到了諸多史學家的認可,認為這是目前來看最客觀最全面的宋史版本。

既然這個版本比較權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宋史紀事本末》對趙匡胤的死亡情況所做的記載:

“冬十月……壬午夜……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又寫為:好做,好做)。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

這個版本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把正史《宋史》和相關野史或其它史料的內容都融合在了其中。如果按《宋史》來看,根本沒有燭光斧影這回事,可是野史或一些史料卻多有記載,也就是說史學家陳邦瞻認為趙匡胤的死沒有那麼簡單,至少不像《宋史》一筆帶過所記載的那麼簡單。

但是這個記載版本當中卻多了一個令人生疑,甚至是無解的事情,那就是趙匡胤的臨終遺言:“好做,好做。(或者好為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至今人們仍被這句話所困惑,因為此皇帝死前留下這4字遺言,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也難怪很多專家都紛紛發出無奈的聲音:真難!

那麼這4字遺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比如“好”這個字,如果用我們今天的白話文來解釋的話,它有兩個性質;一個是指形容詞,比如美好,或者是代表答應、應允的“好的”之意,另一個是指助動詞,比如你好好幹等。倘若用文言文來解釋的話,在甲骨文中,“好”指的是女子。

那麼“好”字擱在趙匡胤的遺言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你好好做皇帝?”,但是根據上下文的記載,似乎又不是這個意思,那麼難道是“你乾的好事,你做的好事?”可是記載中只是含糊的描寫有燭影斧聲,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趙光義殺了趙匡胤,所以,怎麼解釋都不能成立。所以這個版本看似權威,但實際不過是讓趙匡胤的死因顯得更加撲朔迷離。那麼我們再看看第三個版本和第四個版本。

此皇帝死前留4字 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 專家:真難

第3個版本,出自《續湘山野錄》。後世對這本史料的定位就是野史。作者是一個北宋和尚,名叫文瑩。這個和尚寫了好幾本書,除了《野錄》外,還有《文獻通考》等著作。其實,文瑩的著作也不能全看作是野史,他提供的史料也有很多被正史採用,比如對趙匡胤死因這一節的記述:

“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將五鼓……帝已崩矣。”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來看的話,明朝的史學家陳邦瞻以及《續資治通鑑長編》的作者李燾,都基本引用了文瑩和尚的這個說法。可是他們只是引用,卻不下結論。意思很明顯,趙匡胤是死因很令人生疑,但是文鴦的記述只能算是一種說法,雖然非常像是真的,但又沒有確鑿證據。故此,他們都是僅摘錄以作為一種參考,答案卻是讓後人評說來定論。

另外,在文瑩的版本中,應該是首次出現趙匡胤的4字遺言:好做,好做。對這4字謎團一樣的遺言,專家在大嘆真難的時候也給出了意見,史學專家認為這天書般的4字遺言可能是文瑩在記述中出現的筆誤,亦或者是後世在轉述記錄的時候出現的筆誤。不管怎樣,如果不能合理解釋趙匡胤這4字遺言,那麼就不能確定趙匡胤的死因。那麼距趙匡胤死亡事件最近的史學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我們來看一下第四個版本。

第4個版本,乃是《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知道,司馬光是一位治史非常嚴禁的史學大家,他對此事件的看法寫在《涑水紀聞》中,他認為趙光義沒有殺自己的哥哥趙匡胤,也就是說在司馬光這裡,根本沒有燭影斧聲那回事。

在司馬光的記述裡,趙匡胤在病危前讓王繼恩去把自己的兒子趙德芳召來,意思很明顯,那就是交代後事,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帝位。可是這個王繼恩跟趙光義關係特鐵,所以他不僅沒去叫趙德芳,反而去通知趙光義,並且督促趙光義來到了趙匡胤的榻前。事情的結果很戲劇,趙光義一出現,在趙匡胤榻前侍候的皇后大吃一驚,求情說我母子的性命都在你手裡了。

在司馬光這裡,歷史的真相又有了新的樣子,那就是否定了趙光義殺哥哥趙匡胤奪位的說法,也沒有了趙匡胤的4字遺言,但是卻指出了趙光義稱帝的原因。雖沒殺兄之惡,但也多少有點趁人之危巧取豪奪的意思。

結語:趙匡胤的死因歷來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這4個版本的記載中,也是各有側重。不過《宋史》記載雖為宋朝的官方記載,但是卻疑點也頗為突出,一句話的記載,還是令人生疑的,比如趙匡胤病逝的可能性極大,那麼是可以寫進去的,但是沒有記載趙匡胤怎麼死。這大概是野史或各種史料都對趙匡胤之死紛紛猜疑的原因之一吧。

此皇帝死前留4字 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 專家:真難

然而野史的記載多猜想成分,沒有確鑿之證據,尤其是趙匡胤臨死前留下的那4字遺言,不管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都解釋不通。但後世卻有很多人寧信此野史所記載,其中的原因或許是《宋史》正史給出的記載不能令人滿意吧,亦或者是在老百姓的眼裡,權力是考驗人性的最好試金石,就算是親兄弟,趙光義來一把“燭影斧聲”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李世民為了奪權還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了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