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有銀行管存的,是不是即使平臺垮了投資者仍然能拿到本金呢,你怎麼看?

3QS


這個問題可能眾說紛紜,但是我的理解是,只要實施了正規的銀行存管,理論上說,投資者可以繞開P2P平臺,通過存管銀行獲得回款。

這怎麼可能呢?包括很多P2P老手可能也不太理解,但是真正的結果就應該是這樣的。

為了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需要明白幾個概念和流程。

P2P的參與方至少包括4個,出借人,P2P平臺,存管銀行,借款人。

出借流程:

借款人向P2P平臺提供借款申請---平臺風控審核通過---平臺發佈借款項目信息---出借人通過P2P平臺發現借款信息---出借人同意出借---出借人把錢打入存款管銀行賬戶---存管銀行把資金劃撥到借款人賬戶---存管銀行通知平臺和借款人交易完成。

還款流程:

借款人到期還款至存管銀行賬戶---存管銀行根據P2P的存管規則把本金和利息劃撥至出借人賬戶---存管銀行把中介費用劃撥至P2P平臺賬戶。

現在,大家看到的資金往往是P2P平臺顯示的,但是P2P平臺只是引用了存管銀行的數據,因為真正的銀行存管,P2P平臺是無法接觸到用戶資金的,只能通過存管銀行提取數據,因此數據的源頭是在存管銀行。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放款和收款完全可以繞開P2P平臺啊!沒錯,就是這樣。

今後,隨著監管加強,P2P借款人和出借人,完全可以在存款金行界面完成收付款,這樣就可以真正實現平臺是平臺,存管是存管,中介倒閉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債務關係仍然存在。

如果真的這樣,將來投資P2P,關鍵不是選平臺,而是選借款人了,互聯網借貸將名至實歸,P2P平臺也可以擺脫剛性兌付的泥潭了。

話又說回來,目前銀行存管尚不規範,暫時很難一步到位,P2P平臺仍將長時間擔任中間角色,希望監管儘快到位,讓中介迴歸中介,讓存管迴歸存管,這樣,P2P就可以在陽光下運行了。


互金直通車


作為一個金融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我來告訴朋友,即便P2P平臺有銀行管存,經營垮臺了投資者的本金也不一定能拿得到。

所謂P2P平臺資金存管,簡單地說就是吸收投資者的資金由委託給銀行管理,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平臺自設資金池,避免使平臺混淆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避免客戶資金被挪用,從而防範P2P平臺經營風險。

雖然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可遏制P2P平臺風險,也往往是一些P2P平臺因資金委託給銀行貸款而自詡為經營安全的平臺,用此來引起投資者對自己平臺的重視和支持。

代管資金的銀行對P2P平臺經營沒有監管權,對其經營風險也沒有提示權和制止權,如果經營出現風險而關門,代管資金的銀行是沒有兜底責任的。其風險損失由平臺自己承擔,其欠客戶的資金也應由平臺清理之後的剩餘財產進行清償。對此,銀行是沒有償還本金責任和義務的。

這一點,請廣大投資者要注意,在參與P2P平臺投資時千萬要注意。不要被忽悠。


財經深思


其實正規p2p大平臺所做的業務就跟:支付寶花唄、微信微粒貸、銀行信用卡業務一樣,利率也都差不多,選擇平臺很重要



用戶5487612378478154


可以肯定的是,平臺有沒有銀行存管,垮了之後跟你能不能拿到本金毫無關係。搞清兩個問題,就行了。



為什麼國家要p2p銀行存管?

簡單說就是讓用戶的資金和平臺分離,讓平臺不能直接接觸用戶資金,防止平臺私設資金池。說白了,銀行就是個中介,是個資金支付通道。以前沒存管的時候,平臺能直接摸到投資者的錢,所以國家出臺有存管政策了,但是對平臺來說只是多了一道程序,根本不能阻止有些平臺造假舞弊。



平臺怎麼作假?

我敢說90%平臺出事的原因都是因為自融,什麼是自融?就是用戶投資的錢,平臺自己使用。

比如,虛構投資標的。平臺的借款人方大部分都是平臺虛構的,或者是平臺方的關聯方。尤其是平臺是民營實體企業投資設立的,你說不自融他搞個p2p圖什麼,就為那點平臺中介費嗎?

或者有的借款方是真實的,但是平臺跟他已經事先談好了,投資者的資金到到借款方賬後,平臺使用一部分,利息少收或者不收。



到期怎麼還呢?當然是借新還舊了,搞龐氏騙局了,多發幾個假標的,或者把一個標的拆成幾個標,在搞個期限錯配等等,他們是真的會玩,套路是真的多。到時候盤子搞大了,還不起跑路,別說本金了,毛都沒有。

感覺說跑題了,就簡單說這些。最後一句,建議小白新手遠離p2p。


小小蛋白君


批偷批平臺相約跑路賴賬,影響極其惡劣。有人還發現一個問題,那實控人交代,平臺上有三百多個賬號是他們自己的,然後像託一樣去拍標,吸引真實投資人進去投資,而他們自己賬號的錢一旦買標進去,到賬後很快就抽走了,如果逾期三十億,實際沒那麼多,實際就逾期了二億四千萬是真實,但是出事了,最終那些自己的賬號也是參與分錢的。

也就是全都追回真實的出借款,也些刷單的假出借人也來分錢。例如真實標二十萬,號稱一百萬,還有八十萬是刷單的。結果二十萬全追回來,真實出借人應可全數返還,但刷單的也來分就損失慘重了。

為避免這種情況,不能認同任何形式打折,嚴格執行合同法!


俗世存真


1、截至目前已經有39家銀行取得了為300多家網貸平臺進行資金存管業務的資格。畢竟是一條監管規則,所以實行資金存管的平臺往往用藉此來宣傳自己經營的合規性。

2、根據《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規定,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作為存管人接受受託人的委託,按照法律和合同約定,履行資金存管專用賬戶的開立和銷戶、資金保管、資金清算、賬務核對以及信息報告的業務。存管人(銀行)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不對網絡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這個是借鑑證券行業的資金存管業務。

3、因此,P2P平臺對資金實行銀行存管,當然是可以提高平臺借款的安全性的,比如銀行會按照相關要求對賬戶的相關信息進行核對,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規避一部分平臺違規操作的風險,但是一筆借貸業務能否收回本金,還取決於借款人能否按約定還款,還取決於平臺的整體違約率,以及平臺的運營能力和代償能力,這些才是決定投資者能否取回本金甚至獲得收益的關鍵。


遁逃者


先上結論:P2P平臺垮了,若投資者能拿回本金,在99.99%情況下與平臺是否有銀行存管無關。只有一種情況能夠順利從存管銀行拿回本金,就是剛好你充了值,剛好平臺沒轉走你的錢,剛好平臺賬戶被銀行凍結了。

1.銀行存管增加了違法難度。在沒有銀行存管的過去,P2P平臺違法成本太低。例如平臺老闆想要錢,直接在平臺發個假標就行了,金額隨便定,錢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轉到個人賬戶。而有了銀行存管後,平臺老闆想作假,則要通過銀行的弱審核。例如要提交合同給銀行,單筆借款不能超過100萬等等,大大增加了違法成本。

2.銀行存管不保證資金安全。銀行存管解決了資金募集之後,轉走之前的資金安全性,即用戶充值之後,錢先是到了銀行存管賬戶,然後用戶購買某個產品,滿標後,資金才從銀行存管賬戶轉走。至於轉走之後錢到了哪裡,銀行是不會管也沒有那麼多精力管。

3.銀行存管能夠判斷平臺好壞。在選擇P2P平臺合作時,不同銀行有不同要求。大的銀行有很高的門檻,需要對P2P平臺進行考察,不合規的是不會讓對接的。所以,可以通過平臺對接的存管銀行知名度、大小判斷平臺實力。若一個P2P平臺不停還存管銀行,或者到現在都沒有上存管銀行,那就要小心了。

4.看看如何剛好能夠拿回本金。從以上分析知道,只要你的錢轉出去不在銀行存管賬戶了,平臺垮了你就不可能拿回來。只有剛好你充值到銀行存管賬戶,並且平臺沒有將你的錢轉走,同時銀行賬戶又被凍結了。這個時候,在警方介入之後,可以順利拿回充進去的錢。

總體來說,銀行存管是P2P平臺必須要有的條件,沒有銀行存管的平臺,請遠離!


大南山伯爵,操盤近百億P2P平臺實現零逾期零壞賬,資深P2P從業者,歡迎關注交流。


大南山伯爵


  不是的,存管即是託管,銀行作為託管人,它的職責是保管資產的安全,執行管理人的投資指令,以及監督管理人的投資運作,並計算資產淨值和編制財務報告表。它並沒有擔保的職能。

  既然沒有擔保的職能,它就不能承擔運營風險,管理人投資失敗平臺垮了,該風險得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簡單來說,所謂的存管人,只是管理人在銀行開立一個專有賬戶,或者說對公賬號,轉賬必須要憑證,而這憑證通常就是管理人的投資指令(有對應的相關合同或證券),而不能進行對私轉賬,這就規避了管理人挪用資金的風險。

  但是託管人並不能確保對應的合同或證券無虛假,也不能保證合同或證券不會出現違約。比如管理人(P2P平臺)可以假造借款合同,然後提交給託管人(銀行)審批,託管人無法甄別的情況下,便會將資金轉向對應的賬號,完成資金結算。

  而P2P存在大量的個人用戶,用戶出現違約不還款的比例較高。如果達到一定上限,也可能引起資金鍊斷裂,導致平臺垮掉,託管人並沒有擔保的職能,是不會進行賠付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因此,只要搞懂託管人並不是擔保方便可以了,千萬別以為P2P平臺有第三方託管就沒有風險。它只是較為有效的規避管理風險,並不能完全規避管理風險。


三人聚眾


怎麼可能呢?

你也不想想,假設說有銀行存管,平臺垮了投資者仍然能拿到本金,說明投資者的本金在銀行存管,那請問平臺拿什麼來去做所謂的投資給投資者支付高利息?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事實。

所以,有些平臺標榜的所謂銀行存管,只不過是理論上投資者借款給借款人的資金,借款人還款給投資者的資金,都要通過銀行,但實際過程中,投資者對借款人的瞭解都是通過平臺,有沒有想過,所謂的借款人都是假的呢?所謂打給借款人的錢,都有平臺掌控,所謂借款人支付的利息,都由平臺來支付?如果是這樣,即便有銀行存管有什麼用?

所以啊,P2P的高風險,不是銀行存管能抵消的。


鑫財經


不能。


P2P平臺銀行存管是從證券的資金存管延伸而來。簡單而言,就是通過銀行來管理投資者的資金,平臺則負責管理交易,做到資金和交易分開,讓P2P平臺不能直接接觸到資金,就可以避免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P2P原來作為投資者和投資標的資金流動中間人,現在變成了銀行。

沒有銀行存管,投資人直接把資金交給平臺,再由平臺統一結合資金進行投資,平臺作為中間人就形成了一個自我管理的資金池。在沒有監管約束下,P2P很容易對資金池動手腳。

▲沒有上銀行存管的平臺資金流向


有了銀行存管,P2P依然是投資者和項目標的的中間人,不過由資金管理者變成了借款人(項目)和出借人(投資者)的搭線人。而資金的流動則是通過銀行的劃賬,平臺碰不到投資人的錢,自然也不會存在什麼資金池了。

▲上了銀行存管的平臺資金流向


這樣一來,銀行存管的作用也就顯而易見了:平臺碰不到投資者的錢,無法建立資金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平臺自融的風險。


關於平臺倒臺,銀行要不要負責的問題,去年中國銀監會頒佈《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就已經告訴投資者了。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銀監辦發〔2017〕21號》


其實這個存管協議和炒股時去銀行籤的三方存管協議是一樣的。炒過股的人應該都知道,去證券公司開戶後,還要去銀行籤一個三方存管協議。炒股時,運氣好買到了像樂視一樣的“神股”,一封就封好幾月,一解封連賞各位幾個跌停板,讓您褲子都輸光。這時銀行可不會給您買條新褲子啊。


所以,平臺的存管銀行並不是平臺靠山。倒臺的鍋,銀行是不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