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為民解憂辦實事的好乾部——張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脫貧攻堅”是當今中國在貧困戰中吹響的“集結號”,是黨和國家謀民福祉、以民之所望為民之所向的“時代最強音”。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朔州中院高度重視駐村扶貧工作,狠抓落實,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市中院包點的右玉縣李達窯鄉范家窯村、馬堡村實現脫貧,群眾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市中院駐馬堡村第一書記張玉成同志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習總書記派來的好乾部”。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張玉成,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督查室主任、副處級調研員。2017年5月,選派任右玉縣李達窯鄉馬堡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期間,他立足崗位,主動作為,堅持用真心扶真貧,用真情扶真困,當好了扶貧政策的“宣傳員”,致貧原因的“分析員”,精準扶貧的“聯絡員”,困難群眾的“服務員”,用心服務群眾,千方百計謀發展,多措並舉做實事。一年來,他團結村“兩委”班子,從加強基層組織,推進精準脫貧,發展產業入手,帶領群眾克難奮進,真正把幫扶村脫貧的措施和任務落到實處。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情繫困難群眾

扛牢幫扶責任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馬堡村位於右玉縣北部,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緩慢,屬典型的貧困村。張玉成上任後,立即投身村務工作,他用不到半個月時間,入農戶、走田間、訪民意、曉民意,將全村的情況摸了個遍:馬堡村總面積3800畝,其中耕地面積2800畝。全村在冊人口205戶,501人,在村常住64戶,13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02人。產業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以胡麻、燕麥、土豆、豆類等小雜糧為主,養殖業以養羊、養驢和養牛為主,但由於該村常年乾旱,交通不變,老百姓收入不高。貧困人口年齡分佈:70歲以上26人,60-69歲35人,50-59歲11人,50歲以下成年勞動力人17人,未成年及轉移就業人13人,成年貧困人員平均年齡65歲。面對窮的現實,基礎設施滯後的條件,張玉成心裡面是五味雜瓶和心潮澎湃。但轉念一想,自己來這裡不是要來享受,而是要來吃苦、鍛鍊、學習,與村民一道建設美麗鄉村的,想到這,他增強了工作熱情、信心。通過一年的駐村,他對全村貧困戶瞭如指掌,每戶貧困戶致貧原因做到心中有數。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深入村組查民情

真心幫扶暖民心

張玉成入村首要解決的就是村民吃水問題,在他的積極幫扶下,馬堡村新建一口飲水井,鋪設了2.5公里飲水管道,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我歲數大了,腿腳也不利索,原先要爬坡去擔水,到了冬天,天冷路滑吃水是生活的一大困難,現在問題都解決了,真是太感謝了”,該村老黨員趙高煥激動地說。像這樣的感人場景,還有很多。朱志剛是馬堡村的一名貧困戶,兒子朱濤去年高考被順利錄取。然而這個喜訊對朱志剛而言則喜憂參半,9月份就要開學,孩子的學雜費接近5000元,再加上生活開支,要1萬多。一籌莫展的朱志剛找到了張玉成,訴說了自己的困難。張玉成了解情況後,積極與右玉縣相關部門聯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玉成的幫助下,右玉縣扶貧辦資助5000元,教育局每年給予助學貸款8000元,張玉成自己資助1000元,朱濤順利上了大學。朱志剛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張書記真是習總書記派來的好乾部”。劉洋就讀於山西農業大學,妹妹在右玉一中讀書,由於父親早年去世,母親陳粉葉為了供養兩個孩子上學,常年在縣城打工,但是微薄的收入很難支撐,張玉成了解情況後,資助了2000元助學款。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為建強支部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作為第一書記他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大會,通報工作情況和下步工作安排,徵求兩委班子和黨員對扶貧工作隊的意見和要求。 “以前村裡幾乎沒有開過黨員大會,更別提集體學習什麼的。我除了一次交清一年的黨費外,似乎感覺不出與黨組織有什麼聯繫,現在村裡活動開展得多了,學習、開會次數也多了,大事小事都把黨員叫來商量,又把黨員的心擰到一塊兒了!”一位老黨員激動的說到。同時,為讓村民更加全面地瞭解政府出臺的扶貧政策,張玉成向貧困戶宣講產業發展、養殖等相關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戶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把脫貧致富變成自覺行動,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造血”能力。宣傳中,他密切關注駐村群眾的生產生活,耐心解答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精心細緻的宣傳,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系列扶貧攻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有些惠民政策我們不理解,張書記就用通俗的語言講給我們聽,有了國家這些好政策,我們一定爭取早日脫貧。”村裡一位貧困戶高興地說。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立足實際真幫扶

緊盯民情促發展

脫貧致富,增加收入是硬道理。多數貧困家庭產業單一,效益不高,如何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銷售價格,成了貧困群眾最關心的大事。在瞭解到馬堡村的特色優勢為旱地綠色有機小雜糧和優質牛羊肉,但由於村裡基礎設施落後,村民商品意識不強時,張玉成提出村委會應拿出“新方案”和“硬辦法”,打造自身品牌,將該村的特色產品更好地推向市場,通過“造血式扶貧”,拓寬村民收入渠道的思路。他幫扶馬堡村建成小雜糧加工廠,自費2000元,幫助村民定製購買商品包裝袋,成功將村裡的9種優質雜糧包裝上市,一年來銷售雜糧及農畜產品收入已達10萬元,產業扶貧人員人均增收2000元。除此之外,張玉成還幫扶馬堡村修繕了村委會,爭取到了交通局規劃維修村中道路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為15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完成小額金融扶貧貸款,金額達75萬元。為11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完成“四位一體”小額金融貸款,金額為55萬元。為28個68週歲以上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人全部申報為低保戶。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經過一年時間的辛勤努力,右玉縣馬堡村55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張玉成就是這樣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兢兢業業的態度,真心務實的工作作風,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和使命。

「扶贫路上」为民解忧办实事的好干部——张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