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前天,白馬股的代表——茅臺股份跌停;

昨天,茅臺股份繼續跌了4.6%。

要知道,茅臺可是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的典範啊,不斷有人在吹捧,說茅臺股份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值得一直持有,這些年來給投資者的回報又是多麼多麼的高……

此時,又爆出來這兩年一直鼓吹茅臺、甚至宣稱喝了茅臺在性方面都很強的但斌的內部講話。

(以下為部分截圖,完整版請在公眾號裡回覆“但斌”)。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就在2017年底的時候,我寫過一篇“白馬股還會不會漲”的文章,把茅臺作為例子,分析它為什麼在2017年看起來那麼牛,其中提到:

每當梅赫塔看準一隻可以炒作的股票,他就會在市場掃貨,掃貨完畢,他會把這些股票以略低的價格轉讓給自己的關聯機構或抵押給銀行,然後用換到的錢繼續在總量已經縮小的市場上買入這隻股票。因為在市場上可供出售的股票越來越少,價格很輕鬆的就可以越拉越高,這和自然界的旋渦越陷越深一樣,梅赫塔買入的股票,自然就呈螺旋式上升……

根據茅臺的2017年三季度季報,你會發現其股東越來越集中,因股權結構分散且大部分為基金持有,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茅臺股票越來越少,而一旦有新的投資者受到茅臺“價值”的吸引而進入,就會造成“旋渦效應”,茅臺股價飛漲。

我當時的結論是——分散式股權結構、標杆式白馬股、基金價值投資標配的茅臺股份,經過“旋渦效應”的影響,價值預期被不斷放大,其股價最終(也就是當時)一定會被髮酵到嚴重高估的境地。

所謂價值投資,就是這麼被玩壞了!

就在2017年年底,但斌、董寶珍以及大部分到2017年底還在鼓吹宣揚茅臺是永遠的大牛股的基金經理們,他們集體用“價值投資”的幌子,讓人們接盤茅臺股份。但以財主的智商來看,在2017年底鼓吹大家買入茅臺股份——要麼是傻,要麼是壞,只有這兩個選項。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A股裡有茅臺,美股裡有蘋果。

蘋果公司是人類第一家達到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也是美股“價值投資”的典範,特別在股神巴菲特宣佈買入之後。

然而,我卻在其公司的股價操作和股份分佈中,看到了與茅臺幾乎相同的套路。

根據蘋果公司最新披露的信息,在總計48.82億股蘋果公司股份中,前20大股東均為機構持股(見下表)。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至於個人股東,蘋果公司最大個人股東股份佔比僅有0.03%,CEO庫克作為第二大個人股東其持股僅佔0.02%——價值2億美元呢!

顯然,蘋果公司股權結構極為分散,且絕大部分股份為基金所持有,這些基金持有蘋果公司的股份一般不會賣出(只要投資者不贖回,指數基金規模不縮水,公司一般就不會賣出),所以,可供市場資金選擇的蘋果股票越來越少。

相比之下,根據2017年11月份公佈的股東情況,當時蘋果股東持股第一也是先鋒集團,但佔比僅為6.5%;第二名是黑巖集團(BlackRock),持股佔比4.29%(現在合計為6.44%);第三名是道富公司(State Street),持股佔比4.11%(現在佔比3.95%);當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佔比為2.52%(現在佔比5.2%),位居第五大股東的位置……

讓市場上的蘋果股票變得更加稀缺和昂貴的,是蘋果公司本身不斷在利用自己的利潤來搞股票回購,推升股票價格。

就在2018年5月,蘋果公司表示將增加1000億美元預算用於股票回購。截至目前,2018年蘋果公司已經出資43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而分析師認為股票回購是近期蘋果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有人估計,自2013年以來,股票回購為蘋果股價貢獻了42%的漲幅,市場上可供新進入者購買的蘋果股份本來就很少,蘋果公司還火上澆油的搞股票回購,這更加劇了股價的瘋狂——要不然,你以為蘋果的市值為何能在今年暴漲至超過1萬億美元市值?

我甚至懷疑,就在最近一段時間,會有不少蘋果公司高管在高位套現。

顯然,和2017年下半年的茅臺一樣,從2017年底到現在,蘋果公司的股權越來越集中,接下來,如果要繼續撐起蘋果公司如此高的市值和並不太低的市盈率(P/E),需要的就是:

更高增速的盈利;

更廣闊的市場;

更誘人的增長點……

盈利上看,過去三個季度蘋果公司的利潤的確在飛速增長。

但高速增長的盈利是假象。

8月份蘋果公司公佈的2018年第三財季,蘋果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已經在降至4130萬部,為全球第三,次於韓國的三星和中國的華為,低於分析師的預期,但其利潤卻大增為299億美元,這是靠什麼魔法呢?

答案是——兩頭壓榨。

消費者這裡,App store的收入基本維持穩定,但蘋果公司通過發佈新品iPhoneX,大幅漲價,提高了整體手機部分的單機利潤;

供應商這裡,自庫克掌權以來,蘋果公司依賴於自身的強勢市場地位,向供應商壓價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這種做法由來已久——2016年蘋果公司要求臺灣的零部件廠商降價20%,遭遇供應商們集體反對。但第三季度又有媒體報道,蘋果又一次在對供應商壓價,造成不少怨言,許多蘋果供應鏈廠商已經開始與其他主流手機廠商(如小米、華為等)勾搭,希望將雞蛋放到多個籃子裡。

從市場前景來看,蘋果公司增長已經到了盡頭。

Iphone一直主打高端手機,歐美擁有iPhone的人群消費能力早已逐漸飽和,其整體的銷量基本維持穩定,而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前景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市場。中國市場是蘋果公司最成功的的市場之一,每年其貢獻的利潤額佔了蘋果海外市場的1/3到1/2,但中國市場iPhone早已基本飽和,印度市場目前卻已經基本被三星、小米、華為和Vivo所壟斷(iPhone售價太高,印度人消費不起)。

至於更誘人的經濟增長點,自從喬老爺發佈iPone4.0以來,蘋果手機的創新能力都一直不咋樣,iPoneX是iPhone十週年的產品,庫克可謂是卯足了勁兒,把壓箱底的技術和產品全都用上,採用了OLED全面屏和Face ID技術。但接下來,有關智能手機領域幾乎沒有聽說什麼特別的創新,想要靠創新來發掘新的增長點,基本也不大可能。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好了,你說,蘋果公司的增長性雖然沒有以前那麼大了,那維持現狀行不行?

不行。

主流大類資產的價格,從來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股票這種極高流動性的資產,一旦其喪失增長性,想要“維持現狀”本身就很難,蘋果公司如此之高的市值,如果它一旦喪失了增長性,無數聰明的投資者會選擇套現離場,選擇更高收益的資產。

更重要的是,作為科技股公司龍頭,如果整個市場狀況不好,其他公司股票下跌,指數基金勢必要應對贖回資產,那麼必須選擇賣出股票——賣誰好呢?當然是賣流動性好、價值高的股票,諸如蘋果、亞馬遜這些高市值公司。

如果整個美國的股市整體是估值高點的話(見“危機又要來了”“賣出美股買入A股”),接下來開始跌的時候,也許那些市值小還有較高增長性的公司還好,但超高市值的蘋果和亞馬遜,一旦投資者確認其增長性喪失,接下來大幅下跌是必然的事情。

亞馬遜股票最近為什麼會連續暴跌,就是“漩渦效應”的反面!

不管怎樣,現階段來看,蘋果公司至少還有堅實的利潤支撐,亞馬遜則是純粹靠預期,當年那些科技類的指數基金,正是因為買蘋果買得太多(一般基金都會有單個公司購入股份佔比限制),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選擇了亞馬遜,現在遇到了問題,不賣你亞馬遜賣誰?

從10月初的高點迄今,亞馬遜已經跌了超過20%,而蘋果公司居然跌了僅有5%左右,這正是我死命看空的核心原因。

很多人並不明白,不管什麼價值投資不價值投資,所有投資和投機的核心,都是預期投資,如果大眾的預期發生改變,那麼所有東西都會改變,連所謂的“價值”也會變得沒有價值——今有茅臺,昨有騰訊,明日還會有蘋果。

所有大類資產的“價值投資”,從來都不如下面這個圖更切合實際。

如果茅臺崩了,我更玩命看空蘋果

2017年,在脫離其基本價值範疇的時候,茅臺編織了一箇中國版的“價值投資”故事,通過玩“漩渦效應”,把股價推升到750元/股以上的高位,經歷了一年之後,終於跌落;

2018年,在2009年以來科技股大潮之下,有股神巴菲特的加持,蘋果編織了一個科技股版的“價值投資”故事,通過玩“旋渦效應”,把蘋果的市值推升至1.1萬億美元的高度,現在我認為也差不多玩到了盡頭。

正如茅臺的股價一直堅挺,一直等到茅臺發佈了季度財報,發現其增長率從30%降低到3%的時候,一切“預期”都發生了改變,價格順勢發生雪崩;

如果蘋果公司下個季度的財報開始停止增長(我個人可以預期一下),所有的預期被打破,那麼就會成為蘋果公司股價崩跌的最佳理由。

有人說,巴菲特老爺子這一年來不斷的加倉蘋果股票,你卻看空,你能比巴菲特更牛逼?

靠,也許正是因為巴菲特這大半年來的不斷加倉,才導致蘋果公司市值暴漲的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我當然不認為自己比巴菲特更牛逼。但我相信,市場上絕大部分打著“巴菲特”旗號而喊價值投資的人,其實並不明白巴菲特背後買股票的邏輯——巴菲特買入蘋果公司,是把它當做一家消費品公司,看重的是其長期現金流和分紅,也是把它作為自己進入科技股市場的敲門磚,最最重要的是,以巴菲特的資金規模,如果不買蘋果,又想跟上整體的市場收益,你說你讓他買什麼?

總之,強烈看空蘋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