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鍊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準開鑄。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珠砂還鮮紅的斑,叫硃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子京)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宣德爐放在火上燒久了,色彩燦爛多變,如果長時間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汙泥中,拭去泥汙,也與從前—樣。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宣德爐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內腔亦有欣賞和斷代價值,反映了匠心和時代的審美情趣。感覺明匠更注重內腔的造型設計,尤其想表達爐腔的縱深感(橫向的和豎向的)。橫向的縱深感以弧線大來體現,豎向的縱深感以爐腔深來表達: 爐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間薄; 爐口壁直,向內腔過度有稜角;內腔底低; 內腔底面徑小; 內腔的最凸處低於外形的最凸處。

在銅器的收藏門類中,銅爐因其鑄造精良、工藝考究、造型古樸,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古玩藝術品,併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熱門收藏品類 之一。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中國製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材質、典雅圓潤的造型,可謂優冠諸爐,甚至被明 清文人譽為文玩之首。明代宣德銅香爐,憑藉獨特的冶煉方法、晶瑩的質地、古樸典雅的造型以及存世數量的稀少,成為香爐中的珍品,備受收藏家的青睞。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價格一路攀升。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31件宣德爐藏品,共拍出1179.2萬元,其中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拍出166萬餘元。香爐是古人的焚香用具,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自上個世紀90年代,繼宜興紫砂壺之後,宣德爐成為藝術品市場新寵。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的收藏者競相高價收購,價格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漲了千餘倍。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鑄造的焚香用具,通常用於宮廷、寺廟、權貴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宣德爐基本形狀為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在爐外底部,與宣德瓷器款相似。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明宣德年制”。同時,宣德年間鑄造各式香爐只有3000座,後經戰亂大批又被銷燬,流傳至今的宣德爐真品已非常罕見。因此,如今明代宣德爐已成為藏家可遇不可求的寶貝。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目前,在各大拍賣行成交的宣德爐,多是明中期以後的仿品,而且優質仿品成交的價格也很驚人。 “德”字寫法非鑒別真假的第壹標準為什麼“德”字沒有壹橫?從相關文獻記載看,宣德皇帝喜歡沈度的書法,而沈度的書法是以二王、智永書法為根底的,當時的“德”字基本沒有壹橫。由於宣德爐斷代的問題始終成謎,有年款的歷代宣德爐就成了難得的斷代標準器,文物價值非常高。從近年來的拍賣成交記錄來看,凡是有明確紀年款,並且綜合工藝特徵到代的宣爐,都是高價成交的。如2010年北京匡時秋拍王世襄藏銅爐專場中,壹個“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款的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就拍出了1512萬元,還有其他不少銅爐的價格都超過上古很多青銅禮器了。

市場新寵“宣德爐”價值甚高

本文來源

—— 立信國際 ——

商務合作:18128800534 微信:GJPMy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