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伏瞻:不忘法治初心 牢記學術使命 打造中國特色法學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歷史進程中,如何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更加堅實厚重、更加切合中國實際的法學理論支撐,是科研學術機構及其專家學者的應盡職責。在此,我代表院黨組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建所60週年表示祝賀,對法學所幾代專家學者為中國法治發展、法學繁榮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對法學所幾代專家學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所作的貢獻和贏得的榮譽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法學所全體人員60年來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勤勉盡責、不斷進取的敬業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謝伏瞻:不忘法治初心 牢記學術使命 打造中國特色法學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法治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輝煌道路,取得了不平凡的卓越成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法學所建所以來60年的發展經歷就是其中的一個全息縮影和精彩註解。建所60年來,法學所與中國的法治事業同步前進,為中國的法治發展和法學繁榮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得到了組織肯定、學界稱讚、社會認可和公眾尊重。

法學所在中國憲法制度建設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著名法學家張友漁先生和王叔文先生就出版了《憲法基本知識講話》,開始走出新中國自己的憲法理論的第一步,這在當時需要巨大的理論勇氣和學術責任感。改革開放之後,張友漁和王叔文兩位先生直接參與了1982年憲法的起草工作,對於確立現行憲法制度發揮了重要決策參謀作用。

法學所為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之初,法學所眾多學者積極地加入了宣傳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行列,還最早組織人治與法治的大討論,為確立法治的核心價值地位作出了貢獻。1996年,法學所前所長王家福先生在中南海法制講座中,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建議,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與採納。

法學所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時,法學所就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政策建議,並且直接參與了《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重要民事基本法律,以及知識產權法、商法等專門法律的立法工作。目前國家正在進行民法典編纂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五個參加單位之一,而具體工作仍是由法學所來執行。

此外,法學所在法學各個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法學研究方法創新、法學教育拓展及科研管理機制優化等方面,也都很有建樹。法學所60年發展之路充分說明,法學研究機構及其專家學者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同呼吸,與法治共命運,才能在科研上取得被法治實踐證明的實效,才能在學術上做出黨和人民認可的成就。

“輝煌一甲子,邁進雙百年。”這副對聯寫得好,充分表明了法學所繼往開來、再鑄輝煌的願景與信心,必將激勵全所研究人員在新時代更加奮發有為,開創法學研究的新局面。在此,我對法學所今後的研究工作談幾點意見。

第一,在新時代從事法學研究,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其中有關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是法學研究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要確保把這一思想貫穿到法學研究的全領域全過程,貫穿到法學的學科建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成果評估等各方面各環節。只有學懂、弄通、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在法學研究上取得符合黨的要求和人民需要的新觀點、新結論、新成績。

第二,在新時代從事法學研究,必須以建構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偉大的社會實踐需要偉大的創新理論,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偉大的中國特色法學體系。我們應當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構建我國法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學體系。

第三,在新時代從事法學研究,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實踐。要研究回答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必須立足中國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以中國立場解決中國問題為導向,從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偉大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做出新方案。例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提出了180多項法治改革措施,這些都是堅持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所必須認真加以研究的重大實際問題和必須從理論上系統給予解答的重大法學理論問題,是當前法學研究的重要選題來源和攻關要點。

第四,在新時代從事法學研究,必須恪守正道、勇於創新。恪守正道,就是在法學研究中,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堅持法學研究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為法治發展和法學繁榮盡學術責任。勇於創新,就是在法學研究中,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勇於探索法治規律,勇於提出創新理論和創新觀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勇於和善於提煉出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

第五,在新時代從事法學研究,必須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法學界幾代學人為法治發展、法學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形成了政治立場堅定、學術方向正確、學術素質全面、學界風氣端正的好傳統。法學界的學術前輩包括法學所的學術前輩的學問理念、學術造詣、學風人品乃至學者風範,都是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很好地傳承學習並予以發揚光大。我們要在繼承優秀傳統與勇於開拓創新相結合的學術機制中,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理論成果與學術成就。

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任務、新的使命,也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前所未有的貢獻聰明才智、展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希望法學所及其全體人員,希望所有關心中國法治和法學事業的人,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奮鬥,創新進取,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包括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的建構與發展,做出不負時代要求、不負人民期望的努力與成就。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本文是作者在“法治中國與學術責任——新時代中國法學體系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