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不該發生的90年代大下崗帶給中國被私有的扭曲。國企改革導致大批國有企業工人下崗失業,高等教育產業化以及醫療產業化都加重了弱勢群體的負擔。當年的改革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實際上是中國發展戰略的重大失誤。當時的政策下使得大批的國有企業破產,讓許多的研究機構關閉,使中國的創新能力衰退……

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火災過後的場景

1998年某月某日一大早,重慶特鋼公司總經理趙某穿過一排排灰撲撲的廠房,像往常一樣走進辦公室。他眉頭緊鎖,一路上有好幾人跟他打招呼,他都沒有注意。接手這個廠時間並不長,上級派他來除了搞經營,最重要就是要對廠裡的職工進行下崗分流。廠子裡現在還有18000人,哪些人分流,哪些人退休,分流後怎麼辦,這都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他思索著,正準備反手扣上門,一隻關節粗大、滿布皺紋的手突然從門外伸進來,擋住了門。這是廠裡一個得了肝癌的老職工,為了治病,家裡早已負債累累,要是以前,他的醫藥費廠子還可以負擔,但現在廠子自身也已瀕臨破產,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去,更別說醫藥費了。之前,為了多報銷點醫藥費,老職工已經來找過趙拓山好幾次了,但這一次,趙拓山明顯感覺他不對勁,他仔細嗅了下,聞到了空氣中一股濃烈的汽油味。他大喊著:“我不活了,我也讓你們活不了,要死大家一起死!”同時點燃了打火機。

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破產的企業淒涼

這只是90年代末國企破產、職工下崗熱潮中,一個非常普通的故事,當時,同樣的故事每天幾乎都在各地上演著。事實上,國企的破產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有過。1985年,瀋陽市政府就對3家集體所有制企業實行破產警告。一年後,2家起死回生,但有1家整頓無效,於1986年8月3日宣告破產,這也成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正式宣佈破產倒閉的國營企業。這個企業的名字值得我們記憶一下。它的名字叫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終究還是沒防住啊,它的破產一下子成了全國的爆炸性新聞。同一年,全國人大還通過了《企業破產法》。按照破產法,理論上,國企的破產和職工下崗應該提前十年上演的,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為,許多國企雖早已到了破產邊緣,但都是共和國的長子,同一個爹媽,同一個家,國家哪一個都不願意放棄,即使已經口吐白沫,仍在極力延續每一家國企的生命,哪怕只是多一秒。從1993年到1997年,國企改革的重點是試點建立國有企業股份制。這段時間裡,伴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我們在河裡摸了很多輪石頭。先後有幾千家國企參與了試點,結果有好有壞。直到1995年前後,我們才終於從實踐中總結出來一條深刻的道理:要想把數以萬計的國企每個都搞好是不可能的。為了得出這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我們經歷了快20年的折騰。但還好,至少我們得出的是一個最契合當時實際的結論。

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接下來,就是抓大放小的階段。所謂抓大,就是國家選擇一些有市場競爭力的、處於支柱產業中的企業,予以扶持,使之迅速壯大。1996年,國家宣佈未來幾年將重點扶持寶鋼、海爾等6家公司,力爭使他們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

所謂放小,就是將那些經營業績不好、非支柱產業中的地方中小型國企以關停並轉為名,向民間出售,如果沒有人要,就實施破產。

如果說前面“砸三鐵”算是砸飯碗的話,這一次是徹底把鍋底都砸穿了。其結果就是,從1998年到2006年,國有企業數量減少了一半,而利潤增長了20倍。數學好的可以算一下,這裡面蘊含的深刻數學道理。我雖然數學不好,但也知道,這說明1998年的國企裡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在混日子吃乾飯的。與之同時開展的, 是從1998年到2000年國企改革脫困攻堅的3年戰役。核心就在於甩掉包袱、輕裝上路。當時執行的方針主要有八個字: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八字方針裡,有6個字都是針對國企普通職工的。至於怎麼做到下崗、分流、減員,各地企業基本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實施內退的,有買斷工齡的,有搞停薪留職的,甚至有直接裁員的。於是,國企發展史上最為悲壯但也最為無奈的一幕出現了。

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下崗職工和工廠最後的留影

裁員最多的輕紡工業,光1998年就下崗分流了66萬職工。有一個統計,那幾年前後算下來下崗分流人數達6000萬人。這情況只有60年代因為大躍進導致全國工廠關停近半,2000多萬新招職工被趕回農村可以相比了。不同的是,當時還可以退回農村,現在則無路可退。如果說,八十年代砸鐵飯碗,是砸而未碎。那麼現在,是真的碎了。伴隨著飯碗碎裂的聲音還有心碎的聲音。借用一句詩來描寫:這樣的碎不是轟然一響,而是唏噓一聲。曾經引以為傲的工人身份沒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優越感沒了,寄託了幾代人的廠子,也這麼沒了。這中間的落差,比飯碗砸了更要嚴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老了,離開了生活大半輩子的廠子,立刻顯得無所適從。

90年代“國企職工大下崗”,你是當時其中的一員麼?

《鋼的琴》

有一部電影《鋼的琴》,反映了東北老鋼廠的一群下崗工人一起造了一架鋼琴的故事。準確地說,應該是造了一架鋼的鋼琴。據說,導演拍這部電影就是因為有一次去瀋陽的鋼材市場買建材,發現那裡聚集了大量鋼鐵廠的下崗工人,他們身懷絕技,車、鉗、銑、鉚、電、焊一應俱全,卻都在那裡混日子。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度日如年。

本素材和內容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聊作者!小編的父親也是那時候下崗的,直接被買斷了工齡,買斷工齡的錢還是單位賣房子的錢!你們還記得當時那個不堪回首的時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