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聯合評級 工商評級三部 基礎能源組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摘要

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其發展情況對國民經濟具有顯著影響。電力行業作為基礎能源行業,具有公用服務屬性,電力企業對售電價格的制定和調整嚴重缺乏主動性;而動力煤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偏向於市場化運行;在電煤價格變動向電力價格的傳導機制受阻的情況下,煤炭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盈利水平。據此,聯合評級展開了對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通過構建“煤電蹺蹺板模型”,聯合評級在現有相關指導政策及價格穩定的前提下,簡單模擬出煤炭價格與電力行業企業盈利水平的直接關聯關係。針對該模型,聯合評級首先驗證了近年來在不同煤炭價格下,電力企業的經營情況;隨後測算了在電力企業在盈虧臨界條件下,所能承受的煤炭價格;並對模型進行拓展,討論了近年來不同煤炭價格下,電力企業所能承受的電力銷售價格。

最後,聯合評級就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對煤炭和電力行業得出幾點建議,並從信用評級的角度得出幾點啟發。

一、電力行業概述

1.電力行業概述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是第一基礎產業。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火力發電為主,水電、風電、太陽能及核能等新能源發電共同發展的格局,其中火力發電裝機約佔總裝機容量的60%以上;火電行業中,燃煤發電裝機容量佔火電總裝機容量及發電量的比重均超過90%,燃氣和燃油發電量佔比均較小。

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其發展情況會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電力行業作為基礎能源行業,其銷售價格是下游行業的能源成本,電力行業具有公用服務屬性,售電價格的制定和調整嚴重缺乏主動性。另一方面,火力發電的原材料主要為動力煤,原材料成本佔發電成本比重約為70%左右,自1993年至2004年,我國政府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方式對煤、電價格管理模式進行調整,並最終放開煤炭價格,目前國內煤炭價格偏向於市場化運行。綜合來看,電力企業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無法傳導至下游售電價格,煤炭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的盈利水平。

總體看,目前我國電力結構以火電為主,其中火電行業以燃煤發電為主。電力行業作為基礎能源行業,具有公共服務屬性,銷售價格具有行政管制特性;但佔火電企業原材料成本比重較高的動力煤價格處於市場化運行,煤炭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著電力行業的盈利情況。

2.火電行業上游供給

火電企業的原材料構成中,煤炭成本約佔發電成本的70%左右,煤炭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火電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及盈利水平。同時,煤炭行業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行業,其中電力行業耗煤量佔煤炭總產量比重在60%左右。

從煤炭價格走勢來看,自2014年起,受宏觀經濟發展和固定資產投資等增速下滑影響,全國煤炭價格整體呈現震盪下行趨勢。2016年,在煤炭行業去產能、煤炭進口限制以及下游需求企穩的背景下,煤炭價格出現反彈並快速回升;2016年底,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為595元/噸,較2015年底的370元/噸大幅增長60.81%。2017年以來,動力煤價格整體維持高位小幅震盪,2017年底,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為630元/噸,較上年底增長5.88%;2018年9月底,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為580元/噸,較上年底小幅下降7.94%,但仍處於較高位置。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煤炭去產能政策方面,2016年,我國絕大多數礦井均能按照國務院和國家能源局等提出的276個工作日的規定組織生產,煤礦超能力生產得到有效遏制,煤價大幅上漲。為抑制煤價異常波動,保證煤炭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2017年3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發文表示,2016年臨時實施的276個工作日限產措施在2017年寬鬆執行,總體目標是將煤炭價格控制在一個綠色合理區間,抑制過快的大漲大跌。2015~2017年,我國煤炭產量分別為36.8億噸、33.64億噸和34.45億噸,整體波動下降,去產能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煤炭進口限制方面,2017年5月9日,國家發改委與多部委召開會議,討論修改《關於嚴格控制劣質煤炭進口有關措施》,要求限制進口煤同比下降5%~10%(每月進口約1,500萬噸);繼續引導市場煤價下行,力爭迎峰度夏前回落到570元/噸以內。2017年7月1日起,中國禁止省級政府批准的二類口岸[1]經營煤炭進口業務;超過12個港口煤炭進口業務被禁止,多個港口清關條件更加嚴格。2018年初,煤炭保供危機凸顯,政策出現鬆動,多個二類口岸進口煤炭業務陸續開展。2018年4月初,我國首次對一類口岸的進口煤進行限制,煤炭進口限制令繼2017年7月後重啟並有所升級。

總體看,2016年以來,受煤炭行業去產能、煤炭進口限制及下游需求企穩影響,煤炭價格出現反彈並快速回升。但是目前,我國煤炭需求下滑與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供給側改革仍將持續,調結構、去產能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加之國家將適度微調進口政策穩定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預計未來煤炭價格將逐步穩定在一定區間。

3.電力行業下游需求

電力消費結構方面,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效果明顯,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電力消費的主要動力正在從傳統高耗能行業向新興產業、服務業和生活用電轉換,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快速增長。受此帶動,2015~2017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分別為55,500億千瓦時、59,187億千瓦時和63,077億千瓦時,年均複合增長6.61%。其中,2017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6%,增速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分別為1,155億千瓦時、44,413億千瓦時和8,814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7.3%、5.5%和10.7%;城鄉居民生活用電8,6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

上網電價的定價模式方面,目前我國電價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實施政府定價,電價由電力企業或省價格主管部門根據電力商品類別、生產經營成本及其變化情況提出電價制定與調整建議方案,國家價格主管部門綜合考慮電力供求平衡狀態和宏觀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後,提出具體意見,經國務院審批後,通知省價格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執行,我國各省煤電上網電價詳見下表。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上網電價方面,2013年以來,根據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有關規定,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多次下調全國燃煤發電價格,電價持續低迷;2016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價格高企,火電企業經營壓力增加。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調整電價結構的通知》(發改價格[2017]1152號)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向發電企業徵收的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基金,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徵收標準降低25%,騰出的電價空間用於提高燃煤電廠標杆上網電價,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火電上網電價在持續4年下調後迎來首次上調。此項政策有助於緩解電煤價格上漲過快,火電生產企業盈利空間被壓縮的局面。

總體看,我國上網電價嚴格執行政府定價管控。近年來,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等因素影響,社會用電量增速整體有所增長。2016年下半年以來,燃煤價格高企,火電企業經營壓力增加,2017年火電上網電價在持續4年下調後迎來首次上調,有關部門試圖穩定火電企業的經營業績。


[1]一類口岸指由國務院批准開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的部分口岸),二類口岸指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管理的口岸。

二、煤電聯動情況及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研究的必要性

1.煤電聯動相關政策

由於我國電力實行計劃制,煤炭實行市場制,煤炭和電力價格偏離度較高時,電力企業會出現嚴重虧損。為緩解煤電價格矛盾,我國從2004年引入了煤電聯動機制。自煤電聯動機制實施後,我國共經歷四次煤電聯動,但均在2008年以前。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2016年以來受動力煤價格連續上漲影響,煤電企業盈利空間不斷受到擠壓,但2017年初國家發改委表示,根據測算,2017年煤電標杆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應上漲每千瓦時0.18分錢(不足每千瓦時0.20分錢調整線),全國煤電標杆上網電價故此未作調整。2017年以來,煤價維持高位運行,同時直購電試點展開(以山東省電改方案為例,2017年參與市場交易的用電量計劃達全省用電量的30%),火電企業受煤企和市場化用戶兩頭擠壓,盈利水平進一步減弱,火電企業全面虧損,煤電聯動呼聲不斷提高。

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改價格[2017]1152號”文,相當於上調了上網電價,是一次變相的煤電聯動。但2017年下半年以來,煤價再次上漲,儘管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使一部分企業扭虧為盈,煤電矛盾仍然突出,市場對煤電聯動年底啟動預期不斷加強,但考慮到降低企業能源成本為國務院工作重點目標之一,煤電聯動直接啟動可能性不大,但有望繼續出臺變相聯動措施。

2.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研究的必要性

煤炭行業方面,煤炭行業上游供給受供給側改革和進口煤限制政策等因素影響,煤炭供給偏緊,2016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價格在高位波動。

電力行業方面,上游供給端,煤炭採購通常佔電力企業生產成本的七成左右,煤炭價格為電力企業成本控制的最大影響因素;下游需求端,電力銷售價格受國家政策控制,制約著電力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國家電價改革為電力行業盈利水平的最大影響因素。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總體看,在國家相關部門政策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煤炭價格波動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盈利水平,而電力企業的生存情況,雖然在短期內不會影響到煤炭生產企業,但長期上看,電力企業的經營情況也會向上傳導至上游煤炭行業。煤炭行業和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健康發展,才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在煤炭價格波動對電力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的直接影響至關重要。

三、煤電蹺蹺板模型

為了探究煤炭價格波動對電力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聯合評級嘗試構建“煤電蹺蹺板模型”,希望找到煤炭價格與電力企業盈利水平的直接關聯關係。

1.煤電蹺蹺板模型算法

從上面的討論中看到,電力企業[2]的經營,上游供給主要影響因素為煤炭採購價格,而煤炭價格主要受市場波動影響;下游銷售主要受電力銷售價格影響,而電力銷售價格主要受國家政策影響。

煤電蹺蹺板模型的構建目標為,通過模型發現動力煤均價(設動力煤均價為Pc)對電力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模型假設,假想的火電行業典型企業——E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公司”),可以代表整個火電行業企業的經營情況;同時模型也假設E公司的經營情況,不受國際貿易、所在國家政局變化和宏觀經濟基本面等因素影響。

煤電蹺蹺板模型對E公司經營情況衡量的具體指標,主要為毛利率(設毛利率為Rg)和淨利率(設淨利率為Rn)。此外,通過煤電蹺蹺板模型,聯合評級也試圖瞭解,在動力煤均價Pc一定的情況下,電力銷售價格(設電力銷售價格為Pe)對電力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

(1)動力煤採購總額

動力煤採購總額為,動力煤均價Pc乘以E公司動力煤採購量,其中:

動力煤均價Pc為煤電蹺蹺板模型的輸入值;

動力煤採購量為過程變量,不影響最終結果,可取任意值,故動力煤採購量設置為100噸。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2)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為,E公司動力煤採購總額除以動力煤採購額佔營業成本比重,其中:

動力煤採購總額由公式1計算得到;

在火電企業中,動力煤採購額通常佔企業生產成本的70.00%左右,故E公司的動力煤採購額佔營業成本比重假定設置為70.00%。

此外,煤炭運輸成本約佔最終煤炭到廠價的四成左右,煤炭從不同礦井運輸到不同區域火力發電廠的費用較為繁雜,直接對運費進行假設可能造成蹺蹺板模型失真,故在下文模型應用中選取煤炭價格指數時,對煤炭運費予以考量。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3)發電量

考慮到電煤熱值較標準煤熱值有一定差距,E公司發電量為經電煤熱值比率轉化後,動力煤採購量除以供電標準煤耗,其中:

標準煤熱值根據標準煤定義,選取7,000千卡/千克;

火電企業選用的動力煤熱值,根據不同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生產需求,通常採購熱值在5,500千卡/千克上下浮動的動力煤,故在煤電蹺蹺板模型中,選取E公司的電煤熱值為5,500千卡/千克;

聯合評級統計了Wind中,中國每月發電及供電累計標準煤耗,E公司的供電標準煤耗取前述數據2015~2017年的平均值310.50克/千瓦時。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4)發電收入

E公司的發電收入為,其發電量的出售部分乘以電力銷售價格,其中:

發電量由公式3計算得出;

售電量佔發電總量比重方面,模型假定E公司所發電量,扣除E公司廠用變耗電量後,其餘的全部產生收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2017年度全國電力價格情況監管通報》中2017年燃煤發電平均綜合廠用電率為6.88%設置為E公司綜合廠用電率,則E公司售電量佔發電總量比重為93.12%(100%-綜合廠用電率)。

電力銷售價格Pe,選取Wind中,中國2017年燃煤發電平均上網電價0.37165元/千瓦時。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5)營業收入

E公司營業收入為,其發電收入除以其火電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其中:

發電收入由公式4計算得出;

由於E公司電力企業典型代表,火電收入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考慮到公司可能的少部分其他收入,故假設E公司火電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為90.00%。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6)毛利率Rg

根據毛利率的定義,E公司毛利率如下所示,其中:

營業收入由公式5計算得出;營業成本由公式2計算得出。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7)淨利率Rn

關於淨利率的計算上,考慮到電力企業由於自身資產減值和處置規則、多元化經營、行業地位和股東支持等因素的差異較大,其非經常性損益和營業外收支等科目可比性較弱,故聯合評級假設E公司的毛利潤僅由其淨利潤、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和企業所得稅構成,故E公司的淨利率如下所示,其中:

毛利率由公式6得出;

期間費用率取火電行業樣本企業[3]2017年銷售期間費用率平均值;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規定,一般企業所稅率為25.00%,故設置E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00%。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至此,經過前述的推導,煤電蹺蹺板模型建立了電力行業假想典型企業E公司,從輸入值動力煤均價Pc到輸出值毛利率Rg和淨利率Rn的聯繫,協助我們研究煤炭價格對E公司經營情況的影響,進而將E公司的情況輻射到整個電力行業企業,以便討論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的“蹺蹺板”效應。

2.中間值參數設置

在煤電蹺蹺板模型中,涉及到的中間值參數包括動力煤均價Pc、動力煤採購量、動力煤採購額佔營業成本比重、電煤熱值、標準煤熱值、供電標準煤耗、電力銷售價格Pe、火電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綜合廠用電率、期間費用率、毛利率Rg和淨利率Rn;其中動力煤均價Pc為輸入值,毛利率Rg和淨利率Rn為輸出值,其餘為中間值。聯合評級通過假設和選取行業平均值來設置中間值,對於較難找到行業平均值數據的中間值,則通過選取火電行業樣本企業相應指標的平均值取得。

(1)火電行業樣本企業

煤電蹺蹺板模型中,火電行業樣本企業方面,聯合評級選取了國內核心電力企業,以及煤電企業中部分裝機規模靠前的上市公司。國內核心電力企業的樣本企業選取中,部分控股集團母公司由下屬更具代表性的火電板塊子公司,以及數據更易獲取的上市企業或發債企業代替。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2)中間值參數設置

在上述計算模型中,需要進行部分中間值參數設置,具體詳見下表。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3.模型應用

至此,“煤電蹺蹺板模型”已經簡單模擬出煤炭價格與電力企業經營情況的直接關聯關係,下面聯合評級通過設置輸入值,測算輸出值,來驗證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

(1)2016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上漲,聯合評級嘗試觀察不同煤炭均價如何對E公司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產生影響。

價格指數選取方面,動力煤均價選取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發布的CCTD秦皇島動力煤(Q5,500)的綜合交易價格,選取該價格指數主要考慮到煤炭運費和長協合同兩方面因素。煤炭運費上,煤炭運輸主要包括陸運(公路和鐵路)及水運,其中陸運成本比重較大,目前我國煤炭從不同產煤地到消費地,以運量為權重加權平均計算後的陸運運費約為150~250元/噸,而水運最長航線秦皇島至廣州5~6萬噸船舶平均運價不超過50元/噸,該價格指數作為港口價格指數已經包含陸運運費,這樣可以消除煤炭價格成本中比重最大,卻最為繁雜的陸運成本影響。煤炭長協合同上,電力企業煤炭採購長協合同比重約佔六成以上,目前我國主要港口零散現貨交易報價較長協交易報價約高出50元/噸左右,該價格指數統計的價格口徑包括零散現貨交易、大宗現貨交易和長協交易,故可以抵消前述煤炭運費中,未包含的水運運費影響。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以上測算顯示,2016年煤炭均價為472.98元/噸,E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30.56%和18.20%,處於較高水平;2017年,煤炭均價突破600元/噸,E公司毛利率已跌至較低水平,淨利率僅為2.89%;2018年以來,煤炭均價在高位小幅回落,E公司的盈利指標雖小幅提升,但整體經營情況較差。如果未來煤炭價格繼續走高,E公司可能出現虧損情況

(2)E公司盈虧臨界點的動力煤均價

在煤電蹺蹺板模型中,動力煤均價Pc、電力銷售價格Pe、毛利率Rg和淨利率Rn可互換為輸入值和輸出值。

在2017年的電力銷售價格下,假設當E公司淨利率Rn=0時,為E公司的盈虧臨界點,測算此時E公司所能承受的動力煤均價。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經煤電蹺蹺板模型測算得出,當動力煤均價維持在638.29元/噸以下時,E公司尚能維持盈利;反之,當動力煤均價突破638.29元/噸時,E公司將出現虧損。此外,考慮到關於動力煤價格、費用控制能力,規模優勢以及業務外部環境等因素,相關樣本企業及E公司均具備優勢條件,因此當國內動力煤均價突破638.29元/噸後,我國部分火力發電企業實際已出現較大程度虧損。

4.模型拓展

煤炭價格是電力企業盈利水平上游供給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故煤電蹺蹺板模型主要應用於討論煤炭價格波動對電力企業盈利水平的影響。同時,聯合評級也該關注到,電力企業盈利水平的下游主要因素為電力銷售價格,當鎖定動力煤均價Pc和淨利率Rn,可以來觀察電力銷售價格Pe價格對電力企業盈利水平的影響。


「專題研究」煤電價格中樞與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研究


經煤電蹺蹺板模型測算,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11月的動力煤均價下,E公司在盈虧臨界點所能承受的電力銷售價格分別為0.27539元/千瓦時、0.35638元/千瓦時和0.34409元/千瓦時,即相應期間內,在現有電網收費體系下,如果電力管理部門將電力銷售價格繼續下調,E公司將出現虧損情況。

到這裡,聯合評級通過構建“煤電蹺蹺板模型”,簡單模擬出煤炭價格與電力行業經營情況的直接關聯關係。針對該模型,聯合評級首先驗證了近年來不同煤炭價格下,電力企業的經營情況;隨後測算了在電力企業在盈虧臨界條件下,電力企業所能承受的煤炭價格;最後對模型進行拓展,討論了近年來不同煤炭價格下,所能承受的電力銷售價格。

四、關於煤電行業“蹺蹺板”效應的幾點建議和啟發

1.對煤炭和電力行業的幾點建議

作為電力企業上游供給中影響生產成本最大的因素之一,隨市場行情波動煤炭價格波動可以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盈利情況,而電力企業主要銷售產品的電力價格會受到政策控制。2018年年初,國內煤炭庫存緊張、煤價高企,為緩解經營壓力,四大電力集團[4]聯名向國家發改委提交《關於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稱,2017年以來綜合煤價大部分時間位於600元/噸以上的紅色區域,希望國家發改委能夠加強部際協調,安排煤炭企業保障供應,建議發揮進口煤的補充作用;並懇請儘快調控煤價迴歸到綠色區間,同時協調部分鐵路局的煤炭運費漲價行為;隨後,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鐵路總公司已經採取了相關措施。2018年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行有關工作的通知》,鼓勵企業多籤中長期合同,要求2019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定價機制繼續參照“基準價+浮動價”定價機制,下水煤基準價仍按不高於2018年度水平(535元/噸)執行;季度、月度長協以及外購煤長協定價機制,要求原則上保持在綠色區間以內(500~570元/噸),不超過黃色區間上限(600元/噸)。

國家有關部門就穩定煤炭和電力企業的穩定經營不斷努力和探索。

(1)穩定煤炭供給

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的指導意見》及考核辦法,具體的實施時間為2018年至2022年,對煤炭和電力企業的最高庫存和最低庫存標準都做了規定,並明確了考核監督機制,對於考核不達標的企業,將給予相應的懲罰。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圍繞建立煤炭儲備制度和提高庫存水平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規定,意在保證煤炭供應,防止煤價大起大落,是一種穩定煤價的長效機制。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目前部分電力企業的庫存不符合要求,煤炭庫存制度的實施將促使其在年底前集中補庫存,這在短期內將支撐動力煤價格繼續走高。

但應該注意到,煤炭庫存制度執行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有關部門的初衷為抑制煤價而非助漲煤價。明確的考核及獎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於該制度的有效落地,庫存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鼓勵企業逆供需週期調節庫存水平,同時穩定煤炭企業的業績預期,核心目標為穩定煤價,有關部門未來扔將繼續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探索和改革。

(2)改革電力銷售模式

由於我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缺失,導致煤電行業內出現了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和金融市場化定價機制未完全形成等問題,這些還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電改之前,電網企業作為電力市場唯一的電力運行銷售主體,逐步形成了絕對壟斷地位,購售差價成為電網企業收益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在過去按照計劃方式分配發電量和發電小時的格局下,先進機組難以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同時發電側上網標杆電價的固定性也幾乎鎖定了電力行業企業的盈利水平。面對快速增長如煤炭價格,電力企業在當前的產業鏈中較為被動。

隨著電改的推進,2018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預計達到1.4萬億千瓦時,打破省間壁壘,將促進能源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可以通過開放售電端,允許一部分社會資本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為避免重複建設等問題,相關部門明確規定在一個配電區域內,只能有一家售電公司擁有該配電網運營權供配電服務義務,規範了市場化交易電量競爭。通過市場化的競爭給行業內先進機組更好的發展的機會,優勝劣汰,倒逼企業積極進行改造升級,提高產能利用水平。

當前,我國電力市場化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如剛開始放開發電、售電環節,同時調峰補償、價格響應等市場機制尚未建立。電力行業的困境與電力體制改革尚未到位、煤電關係尚未理順以及電網建設滯後等因素有關。未來電力企業需要順應電改趨勢,加大清潔高效能源發展力度,同時提升整個電網的調節靈活性。

(3)煤電聯營

煤電雖是唇齒相依的關係,但是煤炭和電力企業的在經營業績面前卻總是水火不容。基於國家“十三五”改革背景和解決煤電產能過剩、佈局結構不合理的需要,2017年下半年,作為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國國電集團有限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煤炭供應商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本次重組,針對“計劃電”與“市場煤”的體制矛盾,打破了煤電界限,構建了煤電產業鏈,形成了煤電綜合能源集團的新格局。煤電聯營通過煤電一體的協同效應,實現風險的內部消化,或許能夠為舒緩彼此矛盾提供一個不錯的嘗試和選擇。

總體看,目前我國相關政策總基調為保障煤企和電企的穩定發展,嘗試通過圍繞穩定煤價、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和煤電聯營等一系列措施,為煤炭和電力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在政策繼續推進的同時,煤炭和電力企業的管理者,也應該積極採取調整經營管理、優化產能和發展大客戶簽訂長單和拓展海外市場等方式,以保障企業自身穩定經營。

2. 對信用評級的幾點啟發

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震盪會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經營情況。但評價電力企業的信用水平,煤炭價格只是影響企業內部經營的眾多因素之一,考量內容除了企業內部經營因素,還應包括外部環境和其他非經濟因素。

企業內部經營因素方面,首先,煤炭價格是影響火電企業償債能力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然後,行業發展上,雖然我國電力仍以火力發電為主,但國家對全國發電設備總裝機容量控制、電源結構向清潔能源調整和環保等因素,共同制約電力行業增長空間。其次,我國固定資產投資[5]結構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投資比重有所下降,間接體現了電力行業的下游需求增速有所放緩。再次,需求端上,化工、建材、鋼鐵和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發展,成為電力行業工業用電最主要影響因素,同時天氣變化對居民生活用電也有一定影響。最後,產能質量上,擁有較低熱值煤發電設備裝機、較低供電煤耗、較高設備利用小時數的高效率發電的企業,能更好的應對風險。

外部環境因素方面,電力行業經營狀況和融資環境決定了其整體獲得外部資金支持的能力。行業經營狀況上,政策規劃收緊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會降低電力行業景氣度;傳導到融資環境上,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增多,資本對電力行業持謹慎度提高,電力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的便利性降低,企業外部融資可能需要在融資規模、成本和期限上做出讓步,流動性控制能力較弱的企業可能會發生信用風險。

其他非經濟因素方面,電力行業的公用服務屬性導致非經濟因素成為引發企業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電力體制改革通過輸配電電價改革來放開售電端,短期內市場化競爭可能使電價繼續下行,部分企業信用風險或將繼續暴露;但長遠上看,競爭的結果是電力體制的優化,最終留存的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總體看,煤炭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經營情況,但評價電力企業信用水平的考量因素還有很多。電力行業中排名靠前的企業整體在資產規模、收入規模、財務健康程度、裝機規模、電源多樣性,煤炭長協執行率、設備技術、發電利用小時數、供電煤耗、基礎售電量、銷售渠道及半徑、產業鏈、股東支持、直接和間接融資渠道方面都具有較強優勢,能夠平抑煤炭價格波動,化解不同的信用風險,保障企業償債能力。煤炭價格高位震盪時,信用評級機構固然應該加強對電力企業的關注,但或許也應從以上幾點考量其面臨的信用風險,綜合判斷其償債能力,以最終評價電力企業的信用安全程度。


[4]四大電力集團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5]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分電力熱力、燃氣及水,交運倉儲與郵政以及水利環境,以及公共設施三大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