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步槍曾在二戰期間被蘇聯軍隊大量裝備,後來為何被棄用?

leona518


二戰期間,蘇聯主要使用兩款反坦克步槍。其中一款是PTRS-41,另一款是PTRD-41。這兩款反器材步槍均採用同一種14.5X114mm子彈。其中,PTRD-41採用單發手動式設計,整體看起來像是一根大長管子。PTRS-41採用的是漏夾供彈,短行程活塞式半自動原理。

這兩款反器材武器的精確度和威力大體相同,這裡引用維基百科的數據。14.5mmBS穿甲子彈槍口初速為1006m/s,有效穿甲深度為30-32mm/500m0° 均質軋製鋼板,40mm/100m0°均質軋製鋼板。

這兩款反坦克步槍從紙面數據上看還算可靠,作為步兵反坦克武器算是可以的了。但是作為步兵手中的動能反坦克武器,這兩款武器存在著不小的侷限性。

首先,這兩款反坦克步槍過於巨大,無論是尺寸還是重量。其中PTRS-41半自動反坦克步槍長為2.1米,重約20.3公斤,對於步兵來說過於沉重,即使是人高馬大的蘇聯士兵也受不了。而PTRD-41手動反坦克步槍的長度為2.02米,重量為17.4公斤,雖然相比PTRS-41來說輕了3公斤,但是對於士兵來說依舊非常痛苦。

由於這種武器過於沉重,無法應對機動作戰和進攻作戰,只適合進行防禦作戰或者伏擊,因此在戰術使用上存在著不小的侷限性。

很多人自認為這款武器在二戰之中不入流,並認為放棄使用。實際上,這兩款反坦克武器一直從41年到45年都在使用,可以說是蘇聯唯一一款步兵反坦克遠程武器。蘇聯第一款反坦克無後坐力炮RPG-1直到44年末才開始使用,而且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用。

其實對於蘇聯來說,為何看似雞肋的反坦克步槍還一直使用呢?很多人一提到反坦克就想著反德國引以為傲的各種坦克。誠然,面對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象式反坦克殲擊車這玩意連提鞋都不陪,即使面對3號-4號的萬金油組合也有些力不從心,而1號-2號這玩意早就被淘汰了,因此軍盲們一直都在說蘇聯高層草菅人命,不發明切實可用的反坦克武器。

但實際上,蘇聯在戰略戰術上採用的是大縱深戰略,集團化作戰戰術。除了極為艱苦的戰鬥外,都是坦克機動作戰,發現敵方坦克了,蘇聯有以45mm反坦克炮,76mm野戰炮,85mm加農炮組成的反坦克陣列(這一點可以從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中非常清楚的看到,蘇聯對反坦克作戰是非常在行的,片中講的非常詳實,俄羅斯出品必系精品)

步兵一般面對的裝甲單位是什麼的,一般來說是sd.kfz251裝甲車及其變種,sd.kfz222裝甲偵察車以及大量的歐寶閃電卡車。這些單位平均裝甲10-20mm,而且具有不俗的反步兵能力,讓士兵衝上器扔反坦克手榴彈簡直就是送死,而使用反坦克步槍能夠非常有效的剋制這些高速機動車輛。這也從側面應證了這種武器命不該絕:雖然反不了坦克了,但是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具有較高價值的設備有著非常優秀的遠距離打擊能力。

如果還有人對此有懷疑,認為蘇聯草菅人命,那麼我就要拿出德國的例子了。德國早期也在使用大量的反坦克槍,最早使用的反坦克槍是Pzb.39,一款採用毛瑟7.92長子彈的反坦克步槍。而在發現蘇聯PTRS-41特別好用之後,自己進行了相關的仿製工作(雖然產量不高,大部分依靠繳獲),代號Pzb.784(r),並一直使用到45年,在士兵的口碑中比鐵拳也不逞多讓。另一款PTRD-41也被廣泛使用,代號Pzb.783(r)

值得一提的是,PTRS-41再後來的中國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也被廣泛使用。其中,PTRS-41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手上發揮出了驚人的作用。雖然看起來中國人使用這種武器有些費勁,但實際上戰果非常卓著,對於輕型機動車輛和半履帶車等擁有非常好的壓制效果。

反坦克槍命不該絕,作為步兵遠程動能反坦克武器他已經無法滿足反載具的重任了,繼承他衣缽的是以美國巴雷特M82為首的一系列現代反器材狙擊武器。依靠著大射程,大威力,高精度延續至今。


利刃軍事




這是 抗德神劇《潘菲洛夫28勇士》裡的劇照,裡面的蘇軍戰士正在用反坦克槍(當時叫 戰防槍)抗擊德軍的3,4號坦克,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戰績😂。


他們使用的使用的就是這種型號 PTRS-41的反坦克槍、口徑,彈14.5㎜×114、可以在300米以內擊穿35㎜厚度的鋼板,也可以在800米處打穿0.5米厚的永備性工事。這槍一直生產到1945年1月,成了蘇軍連屬反坦克裝備,參加了歷次的反擊德軍的戰役,一般來說它是三人小組,正副射手和彈藥手。

總得來說這槍在蘇德戰場表現還可以,雖然不能擊穿 虎式、黑豹、斐迪南(象)這樣的重甲坦克裝甲車輛,但是打擊輕型坦克和一般性的運輸車、土木工事還是夠用的,在戰場上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但是二戰結束以後蘇軍迅速的將它淘汰和援助給了其他 亞非拉解放運動組織(曹縣軍隊就拿著它越過了38線)。主要問題還是穿甲能力不夠,二戰後期的坦克裝甲車輛的裝甲越來越厚,它的35毫米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加之本身太重了機動不便、佔編制多,二戰後期單兵反裝甲武器已經大量裝備了,比如 德國的鐵拳、美國的巴祖卡,無後坐力類單兵反裝甲武器的使用效果要大大好於 反坦克槍,所以它必然要被淘汰。

反坦克槍雖然淘汰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根據戰爭的需求它又復活了!首先就是它的14.5口徑被用在了高射機槍上面。

著名的蘇制ZPU-4(2)14.5㎜高射機槍,我軍仿製型號59式,這槍參加過越南戰爭(取得一定戰果,多次擊落UH-1直升機)和兩伊戰爭,甚至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 兩軍將它當平射武器使用,壓制對方火力點的效果好於60迫擊炮!


不但口徑被高射機槍佔了,就連槍本身也變成了大口徑狙擊步槍(也叫 反器材狙擊步槍 打個衛星天線、變壓器…啥的)圖片上就是12.7狙擊步槍之王,美製巴雷特12.7㎜狙擊步槍,大威力加上精密的光學器材,使古老的反坦克槍又煥發了青春,並且 老幹新枝!作為大口徑狙擊步槍它在1200米以外的射程成了軍隊“斬首隊”(狙擊手)首選武器,要是被它打中人就變成兩截了,必死無疑!打不穿坦克裝甲,我打你觀瞄設備行不行?一發200塊錢人民幣不到的子彈打壞一具十多萬美元熱成像儀太划算了!

所以說武器是否老舊、是否被淘汰,是根據戰爭樣式需求而定的,淘汰了的武器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改進會使它重返戰場,也算是“老兵不死”吧!


皇家橡樹1972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一直認為德軍的坦克裝甲很有已經超過蘇聯坦克,所以並沒有大規模裝備反坦克槍,認為其威力已經無法蘇軍的要求,轉而將57mm反坦克炮作為蘇軍的反坦克火炮主力。


隨著德軍大舉入侵蘇聯,蘇軍在一系列的慘敗中損失掉大量的火炮,新生產的火炮數量根本趕不上前線的損耗量,造成了蘇軍火力的嚴重不足。面對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蘇軍的反坦克火力急需加強,可是57mm反坦克炮的生產數量難以滿足蘇軍的迫切需求,於是便將目光瞄向了易於大量生產的反坦克槍。

由於前期德軍坦克主力基本是2號、3號、4號坦克,裝甲較薄,蘇軍的反坦克槍可以有效摧毀2號和3號坦克,對於4號坦克也可以通過射擊履帶和觀瞄設備等處來使其喪失戰鬥力。總得來說反坦克槍基本可以滿足前線的反坦克要求,所以得到大量普遍的裝備。


事實上,蘇軍反坦克槍不僅可以用來反坦克,在對付敵軍的裝甲偵查車、裝甲運輸車等輕型裝甲車輛和土木工事上也是威力巨大。所以即使在後期德軍坦克主力換成4號、豹式以及更厚的虎式坦克時,反坦克槍依舊有一定的作用,只不過不再用於反坦克了,而是其他輕型目標。

1944年末蘇軍已經基本不再生產反坦克槍了,一來反坦克槍的威力越來越不適應新的戰場形勢,可執行的作戰任務越來越單一;二來蘇軍不斷加強的軍工生產能力,足以保證蘇軍對威力更大的75mm反坦克炮的需求。


同時當時各國對於新型坦克的裝甲都是造的越來越厚,反坦克槍的發展前景堪憂,出於對未來的反坦克火力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反坦克槍也基本退出了蘇軍編制。


小小狼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句話就行:反坦克槍根本沒用。

它本質上是大口徑步槍。

它的最大的問題是威力弱,射程近。

以西蒙諾夫PTRS-41反坦克步槍為例,實際射程不超過300米,穿甲能力不超過30毫米。

這麼近的距離使用武器攻擊坦克,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是野戰,攻擊一方一旦遭到反擊,肯定性命難保。

在這麼近的距離內,穿甲能力只有30毫米。而德軍3型坦克以上正面裝甲也超過30毫米,只能攻擊坦克的側面甚至後面,或者射擊

1)所有觀察窗、艙門和觀瞄裝置;

2)火炮及機槍等武器裝備;

3)車體和炮塔的側部,所有車輪,履帶;

4)油箱以及發動機。

這種射擊難度太大,尤其是攻擊運動中的坦克,這種射擊要求幾乎不可能。


實際上,反坦克槍只是對付裝甲車、裝甲汽車或者輕型坦克的。

但它的重量太大,射擊和訓練的難度很大,等到巴祖卡之類火箭筒出現以後,它就迅速被淘汰了。


薩沙


說到反坦克步槍最初是由德國人發明的,在一戰索姆河戰役英國第一次使用坦克後,德國人開始想能在短時間內生產且又方便攜帶又能大規模裝備的武器,於是德國人便在毛瑟步槍的基礎上比例放大,整出了毛瑟M1918反坦克步槍,將7.92毫米步槍彈放大成13.2毫米。該槍長169.1釐米,重達15.9公斤,加兩腳架後重18.5公斤,手動栓式單發射擊,有效射程500米,發射13.2×92毫米鋼芯彈能在100米內射穿22毫米厚的裝甲。因為該槍沉重且後座力大,一個反坦克槍組通常有2人組成,1名射擊手,1名彈藥手。第一批生產的M1918型反坦克槍全部裝備了特別成立的反坦克分隊。


被英國人繳獲的毛瑟M1918型反坦克步槍

在歐戰爆發之前,蘇聯曾經受德國之邀去參觀德國的坦克編組集群攻擊的演習,用的就是2號和3號坦克,但蘇聯人卻覺得德國人是在忽悠他們,覺得他們為了掩蓋什麼才拿這些老古董給他們看(而後來表明確實是德國最好的坦克編組,也是這些蘇聯人所謂的“老古董”在前期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蘇聯從一些情報得知德國坦克裝甲厚度約為50mm,所以蘇聯在1936年到-1938共研製了15種口徑從12.7-25mm的反坦克步槍,在經過一系列實驗後,後面確定一種槍。這種步槍代號為PTRR-39,有1.7米這麼長。其中槍管1180mm,重量大約是24kg 在當日的測試中,在500米外使用普通彈在擊穿了20度擺放的20mm裝甲,在100米擊更是穿了30mm裝甲(初速1010m/s)。, 而後期也針對德國坦克又重新研發新的反坦克槍。



估計其用意也是希望班組單位也能擁有反坦克能力,畢竟當時德國的我1.2.3號坦克裝甲還不是很厚。而且相比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槍的移動速度更快,生存力更強。

至於到後來為什麼放棄了,其實道理很簡單裝甲越來越厚,先不說虎式那逆天的裝甲,光是4號的改進型連反坦克炮都夠嗆。為了對虎式擁用壓倒性,老毛子更是喪心病狂的上120mm的炮。所以反坦克步槍那點傷害不算什麼,但是還是能打一些輕型裝甲車,甚至可以打一些低空飛行的飛機。到後來反坦克就交由RPG和反坦克導彈來解決。這一類武器就可以退休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反坦克步槍在一戰後期就出現了,在上世紀30年代時,它是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在歐洲各國了有不少的裝備,包括:德國,但是到了1939年之後,德軍認為它的威力不足,開始淘汰它了。

蘇軍則在沒有淘汰它,而是繼續發展,在1941年時,更開始大量列裝,主要型號之一:PTRS-41的反坦克槍。這是一種採用14.5毫米槍彈的型號,在二戰之中,為蘇軍步兵的主要反坦克裝備之一。

蘇軍大量列裝反坦克步槍屬於無奈,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軍的坦克及反坦克損失太大,不得不使用反坦克步槍來提升反坦克作戰能力,甚至許多的反坦克炮單位實際被反坦克步槍代替了。這種情況直到1942年才開始有所緩解,反坦克步槍的編制數量開始下到,到了1943年,隨著德軍新一代的虎式、黑豹、斐迪南等坦克出現,反坦克步槍威力不足的問題開展顯現出來,這所以它的編制數量開始減少,但是在它在蘇步兵之中,依然是主要的武器,主要用於打擊輕型坦克和一般性的運輸車、土木工事等。

主要問題就是威力不足,在那時裝甲不斷提升的時代,反坦克步槍到戰爭後期時,已經沒什麼用處了,連37毫米反坦克炮都是被淘汰,它更不用說了。而且到了戰爭後期,蘇軍也擁有更好的反坦克炮等,二戰後期單兵反裝甲武器已經出現了,比如 德國的鐵拳、美國的巴祖卡,無後坐力炮等等,效果更好了,不再非要反坦克步槍了,所以它的裝備數量在中後期是逐步減少,戰後更直接將其淘汰掉,使有其他反坦克武器代替。


南國軍情


反坦克步槍,射擊裝甲目標的專用槍械。舊稱戰防槍。用於裝備步兵,打擊300米以內的坦克和裝甲車輛,也可用於射擊800~1000米以內的土木工事和火力點。它又是現代重狙(如巴雷特)的前身,

其外形似步槍,僅能單發射擊。口徑12.7~20毫米,以大口徑者居多。發射高初速鋼(或硬質合金)彈心穿甲彈或穿甲燃燒彈,全槍長1200~2000毫米,槍重10~60千克,彈頭初速一般為800~1200米/秒,穿甲深度多在35毫米以內。由於彈頭質量大、初速高、後坐力大,常採用高效率的槍口制退器,並在槍托上安裝保護射手的緩衝墊等。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反坦克中被廣泛使用。

缺點在於槍身過重不適合現代戰爭使用,在二戰中廣泛服役於蘇俄紅軍,主要能夠穿透坦克或裝甲車的槍械,不過現代戰車和坦克與二戰時的裝甲並不相同,現代裝甲一般都是採用加固加厚的,然而“實用”的反坦克步槍卻穿不透戰車表面,再加上槍身過重,導致成為了敵軍的活靶子,坦克一直被稱之為“陸戰霸主”之稱,那麼在繁雜的戰場上坦克又是“能移動的堡壘”,其堅不可摧的代表,如若反坦克步槍穿不透現代坦克再加上槍身過重的原因,那麼士兵帶上它們作戰無疑是一種累贅。(記者肖正)


老兵V5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時有了更強大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槍已經嚴重落後,當時的大多數國家也已經淘汰了這種武器,開始裝備其他反坦克武器。

蘇軍在二戰中主要使用的是14.5毫米的PTRS和PTRD反坦克步槍,其威力極強,面對戰爭早期的輕型坦克裝甲車輛有強大的穿透能力,通過殺傷這些載具內的設備或者人員來達成作戰目的。而當時的各國反坦克步槍,比如著名的英國“博伊斯”反坦克步槍,也是這樣的作法,通過大口徑大裝藥的彈藥殺傷坦克裝甲車輛。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戰爭雙方的坦克裝備得到了越來越強的發展,在防護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比如著名的德國虎式坦克,正面裝甲就達到了110毫米,這樣的程度無論如何反坦克步槍也無法擊穿的。而且雙方的坦克都開始或多或少的採取斜面裝甲設計,這又為反坦克步槍的作戰增添了障礙。

而在此時,反坦克火箭等新式反坦克武器開始發展起來,比如英國的PIAT式反坦克拋射器,美國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德國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鐵拳反坦克榴彈等等,不僅攜帶起來相對於巨大無比的反坦克步槍更加方便,而且更為關鍵的是能夠對坦克造成致命傷害,能夠一擊殺敵,而這是反坦克步槍所不具備的能力。

而蘇聯,就在戰爭中得到了很多德國鐵拳反坦克榴彈等武器,並裝備給了自己使用,也開始研發自己的反坦克火箭武器。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戰後的蘇軍在坦克部隊的規模上是世界最強的,而當時更為擔憂迫切需要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其實是北約國家,而不是蘇聯,蘇聯步兵完全不必擔心坦克不足,而坦克其實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


僱傭兵


蘇聯二戰期間步兵用反坦克步槍,最大也是最致命缺點就是後座力問題,據戰後通計,該槍每擊毀一輛德國坦克平均因後座力造成三十二名士兵受傷,均為肩胛骨碎裂,其中十八名附帶脫肛,直腸外噴。戰鬥民族強悍的戰鬥力讓德國元帥古德里安都敬佩不已,但戰時,因反坦克制式武器研製和生產短缺,仍堅持使用到二戰勝利後淘汰。蘇軍中著名的124反坦克步槍戰法,就是一名士兵操槍射擊,兩名士兵操一木撅子頂住前士兵屁股,四名士兵用肩膀抗住前兩名士兵的四隻腳,每開一槍肩胛骨雖然受傷,但解決了直腸外噴問題。


胖子三哥


反坦克槍的後坐力過大,而且只是一號二號坦克有用 ,三號或者四號就需要射擊觀察孔了。在戰場上射擊行進中坦克的觀察孔,估計只有喜劇電影裡出現了。

大量出現反坦克槍是一戰武器的延續和二戰步兵更迫切對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戰爭開始後銷聲匿跡,是因為戰爭證明那東西對坦克是無效的。

現在也有反坦克槍的延續就是反器材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