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這麼火熱,做工業機器人竟不賺錢,為什麼還那麼多人做

點擊上方“機械設計一點通”關注我們,每天學習一個機械設計相關知識點


近幾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情況

自2013年起,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去年其銷量及增速均創下歷史新高。來自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銷量14.1萬臺(該統計納入了無人運輸車的銷量),同比增長58%。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創出新高之際,國產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去年卻下降至不到27%,這再度引發了自主品牌可能遭遇邊緣化的擔憂。

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繼續成為中國市場的主導力量。去年外資機器人銷量達到10.3萬臺,而國產機器人的發展則相對滯後,增速僅為對手的約四成。ABB機器人中國區業務負責人李剛此前就曾對外透露,去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翻番,但他並未公佈ABB機器人的具體銷量。

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此前數年保持著高速增長,市場佔有率曾在2016年創出歷史新高。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瀋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看來,此次份額下滑是行業的一次反轉,國產品牌再度面臨非常關鍵的發展階段。

他分析稱,外資機器人企業的品牌、技術等綜合能力領先於國內同行,加之此前積累了良好的客戶群體,當市場需求向好的時候,很容易將產能快速釋放。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去年外資品牌在該細分市場的佔有率接近九成。而技術含量較高的焊接類應用中,本土機器人也處於弱勢地位,市場份額不到15%。

對於國產品牌而言,外資品牌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可能是另一個壞消息。今年3月,庫卡宣佈在廣東順德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到2024年,這家公司將把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增至10萬臺。今年6月,安川電機位於江蘇常州的第三期機器人工廠也宣告完成,其年產能由此擴大50%,達到1.8萬臺。

國產品牌機器人佔有率的滑坡,使得政府部門所制定的產業發展目標變得難以實現。工信部前年發佈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曾提出,到2020年,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年產量目標為10萬臺。曲道奎稱,考慮到目前的市場狀況,實現該目標十分艱鉅。

那麼做機器人到底賺錢不賺錢

做機器人到底賺錢不賺錢這件事不少人都有疑惑,特別是行外人。說不賺錢吧,工業機器人是各種關於收購、財報、融資、上市的事情層不出層,每個月都能冒出幾家機器人公司,

前撲後繼;說賺錢吧,似乎也沒有哪家敢坦坦蕩蕩說老子就是賺錢的,而且風起雲湧中有多少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慢慢就不怎麼聽到了。

其實國外的廠家早就知道做機器人是不賺錢的,畢竟人家都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行情是知道的。而國內品牌,因為機器人行業實在打得火熱,頭腦發熱的人一波接一波,直到這兩年才意識到,這樣下去會玩死人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也認同這個理念,做機器人是不賺錢的。這是在機器人大會的共識,是大佬們公開講的。

分清概念

這裡得分清概念。機器人產業分兩個大方向,一個是機器人本體,一個是機器人應用。我們說做機器人不賺錢,是指做機器人本體研發是不賺錢的,而做機器人應用做得好是可以賺錢的。

而國內的自稱機器人公司中,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機器人應用公司,而不是機器人本體公司。而做機器人應用的公司中,只有很小部分能做大,真正能賺錢。

而做工業機器人本體的廠家中,如六軸、DELTA、SCARA的廠家中,單算本體這一塊業務,絕對沒有人敢說自己是賺錢的,四大家族出貨量這麼大,只靠賣本體都不是賺錢的。

把機器人這個概念擴大的話,衝壓機械手,桁架機械手倒是有賺錢的,不過現在競爭越來越大,賺錢是越來越難了。

那些宣稱自己賺錢的機器人公司是怎麼回事

那些宣稱自己做機器人賺錢的公司有哪些呢?

第一、睜眼說瞎話。

第二、錢不是來自賣機器人本體,可能是應用,可能是融資,也可能是補貼。之前就有一個公眾號發佈了一系列中國機器人公司的財報,或多或少都是盈利的,然後不久就有另一個英雄公眾號發佈文章,把政府補貼部分去掉,盈利的公司頓時只剩下幾家,如果再把應用和其他收入去掉,就呵呵了。

第三、前幾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剛起步的時候,還真有少數賣本體盈利的,無一例外,就是抄跟改,挑外型,改結構,降成本,還真的大批量低成本出貨了。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時間會證明一切,穩定性問題爆發,各種麻煩找上門,把賺的又還回去了,或者被收購,或者再也沒聽到過了。然後,國產機器人不穩定這個鍋就大家一起背了。

即使在今天,在大家都意識到低價不是國產機器人出路的今天,低價戰略依然存在,留意新聞就知道了,這裡就不說了。

做機器人為什麼不賺錢

第一、研發成本高。工業機器人是一個綜合性非常高的學科。想要在行業內有立足之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計算、仿真、設計、驗證、測試等等等等。而且製造業從來都是重資產行業,研發設備都比較貴,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很難有年突破。抄?當然可以,也是必經之路,但想要掌握核心技術,老老實實把坑都填平了才是長期戰略。

第二、生產成本高。這一點更多地是針對國產機器人。機器人裡有三大件,電機、減速機、控制系統,這三樣佔了機器人本體的大部分成本。其中使用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的比較多見,而電機跟減速機國產可用的資源非常非常少。做的倒是很多,但是做得好的屈指可數。所以大部分需要依賴進口,而關鍵零部件進口的話,那這個成本跟國產可就差得太多太多了。人家給到大客戶的最低價格可能已經逼近你的成本價了,這根本沒法玩。所以進口品牌一降價,國產品牌就要勒緊腰帶了。

第三、利潤薄。現在機器人本體的價格已經非常透明瞭,也進口品牌的定價越來越低,國產品牌還要再低,那利潤就自然就越來越薄了。

第四、服務成本高。國產機器人總體來說確實不如進口穩定。注意啊,不是說進口品牌一點就不出問題,沒有的事,只是人家工藝成熟,出問題的概率小而已。而且國產品牌主打的優勢就是服務,本土化的團隊更能快速對客戶的一切問題做出反應。而服務質量是與成本直接掛勾的。

既然做機器人不賺錢,為什麼還那麼多人做

第一、資本追逐。很多人以為做機器人可以賺錢,或者根本只是想靠機器人這個名頭圈錢,這個就心照不宣了。

第二、大勢所需。前面提到做機器人是不賺錢的,但是機器人應用是賺錢的。而機器人應用做到比較高的層次的時候,還用第三方的機器人的時候就會出現兩個問題,要麼配合不上,有些高級功能要定製為,人家不一定陪你玩;要麼就是高級功能要價太高了,非得自主研發才能更快更地的滿足自己的應用擴展。當然,行業內的人也經常調侃說,這是一條不歸路,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了。

那做機器人到底要怎麼賺錢

還能怎樣,熬唄。技術上要熬,認認真真把機器人做穩定了;應用上要熬,仔仔細細把工藝吃透了,量就上來了;心態上要熬,別看現在機器人一片大好,實際風起雲湧,有波峰必有波谷,暴風雨來臨的時候,誰都無法獨善其身,熬到洗牌過了,留下來了都是英雄好漢!!

自動化這麼火熱,做工業機器人竟不賺錢,為什麼還那麼多人做


歡迎大家在評論處補充你認為文章中有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閱讀的人就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