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1名士兵每年消耗多少子彈?

在解放軍的部隊裡,一個士兵當兵兩年子彈消耗量不足一百發,是很正常的。按專業不同,部隊士兵的子彈消耗量,從5發到5萬發都有可能,主要看你是什麼兵。

我軍1名士兵每年消耗多少子彈?

例如一個士兵在一年裡能消耗大約3000發7.62毫米並列機槍子彈,發射100發25毫米自動炮的炮彈,但是他一發步槍子彈都沒打過,甚至都沒端過步槍。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因為這名士兵是92式輪式步兵戰車的炮手。

再比如一個機步旅司令部的防化參謀,每年都能打12發99式坦克的穿甲彈實彈,但他一年發射的手槍和步槍子彈也就兩次訓練考核的80發子彈,要知道99式坦克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造價高達5萬元以上,而子彈的價格僅為幾元錢。

所以,單純用子彈的消耗量來比較軍隊的訓練強度,沒什麼意義。現代軍隊的火力打擊已經以炮兵的炮彈和導彈為主,子彈屬於配角。要比較,就要比炮彈和導彈消耗量。在2013年曾有報道,陸軍38集團軍在5個月時間裡,所屬機步、裝甲、炮兵、防空兵、陸航等10多個兵種部隊同步參加基地化演訓,參演兵力佔集團軍兵力數的90%,所有裝備均完成戰鬥實彈射擊,消耗炮彈導彈百萬餘發,由此可見我軍訓練消耗之大。

一個普通的步兵戰士,從新兵訓練開始到下連隊當戰士,兩年間的訓練科目是很多的,不僅僅是射擊,例如共同科目訓練,包括隊列練習,內務、紀律,體能、這就需要佔據很多時間。

射擊練習只是屬於單兵戰術訓練裡的一小部分,單兵戰術訓練是指對單個士兵進行的戰術訓練。目的是培養和鍛鍊士兵在各種情況下完成戰鬥任務的能力。主要內容有攻防戰鬥、警戒,偵察、夜間等基礎課目中的單兵動作。進攻戰鬥中的單兵動作主要有利用地形地物,敵火下運動,準備衝擊與衝擊,打炸敵坦克等內容。防禦戰鬥中的單兵動作主要有防禦準備,防敵原子、化學和火力襲擊,抗擊敵坦克和步兵衝擊,消滅突入之敵等內容。警戒和偵察主要有擔任步哨、潛伏哨、遊動哨和偵察員時的動作。此外還需要訓練著裝與緊急集合,練習武器裝備的使用和保養,練習專用裝具和設備的使用和保養,練習判定方位,簡易通信,觀察與潛聽,靜肅行進,按方位角行進,夜間作戰和夜視器材的使用,以及與敵夜視器材作鬥爭等內容。

我軍1名士兵每年消耗多少子彈?

光是一個普通的臥倒和躍進動作,就要練習無數次,更不要說一個匍匐前進就分為低姿匍匐、高姿匍匐、側身匍匐和高姿側身匍匐。學會了單兵戰術,還要在班長的指導下練習班戰術,如果是一名步槍手,就需要知道如何在步兵班裡發揚自己的步槍火力,需要知道如何掩護機槍和火箭筒,需要知道班戰術隊形,知道步兵班如何進攻何和防禦,如何警戒、偵察。需要知道本班戰術隊形和隊列隊形,還需要知道排、連、營隊形。

部隊有句話:戰術沒有對的,隊列沒有會的。

所以就需要時時練日日練,如果是全訓的步兵部隊,上述這些內容佔據了一個士兵服役期的大部分時間,剩下還有政治學習、業餘文體活動等等。

我軍1名士兵每年消耗多少子彈?

我軍的射擊訓練,大部分時間是練習瞄準和各種射擊動作。真正實彈射擊需要按照訓練大綱的要求,進行單兵實彈射擊。

例如單兵實彈射擊的第一個練習,為有依託,臥跪立三種姿勢對100米距離上固定目標(胸環靶)的單發精度射擊。

第二練習,為無依託,臥、跪、立三種姿式分別在200米、150米、100米距離上,對隱顯目標(半身靶)的概略射擊。

第三練習,為臥姿無依託,對100米距離上夜間閃光目標(半身靶)點射。

第四練習,為掩體內或山地有坡度地形,跪或立姿有依託,對150米距離上運動目標(側身跑步靶)點射。

第五練習,為活動靶練習。由一個戰士在塹壕內隱蔽,舉側身靶模擬敵人活動,每次示靶25秒,距離150米。

第六練習,是普通士兵最高檔次的射擊訓練,又稱特等射手射擊,標準是400米半身靶,250米機槍靶,共6發子彈,只要擊中這兩個靶就算特等射手。

我軍1名士兵每年消耗多少子彈?

步兵全訓部隊應在一年內打完射擊練習一至練習六,第二年從頭再打。一個士兵還需要結合單兵戰術和班戰術進行單槍進攻和防禦戰斗的練習。所以,一個士兵在整個服役期的兩年時間裡,實彈射擊並不多。但這並不影響射擊水平,因為我們軍隊對士兵的射擊水平是有訓練大綱考核,而訓練大綱又是我軍的軍訓部門根據大量基礎數據和資料總結出來的,按照大綱訓練,就完全能滿足訓練一個合格士兵的要求。

在上世紀60年代,我軍步兵部隊的一名衝鋒槍手每年消耗實彈大約只有60發。1964年9月《關於全軍比武大會的情況報告》中提到,少數單位培養尖子以多打子彈代替苦練基本功。有一名衝鋒槍射手,在集訓中打了4500發子彈,等於普通射手年度用彈的70倍。這麼看,在六七十年代,我軍衝鋒槍手年度射擊實彈大約60發。

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軍確實有一段時間訓練荒廢,一年打不了幾發子彈的情況。這主要是軍費投入不足的原因。1990年央視《人民子弟兵》節目,曾有一期介紹神槍手四連的事蹟,打靶時連長拿著鐵盒子,跟幼兒園裡為小朋友發糖豆似的,一人五發子彈。。。。。。。相當可憐!

例如以前在網上見過回憶,1985年左右,裝甲六師,當兵三年也就總共打了100多發子彈,其中一多半還是在蘇尼特右旗(就是朱日和)演習時候打的。這是我軍最精銳部隊的情況,如果是非全訓部隊或地方部隊,那麼每年的實彈射擊數量會更少。

在軍隊要忍耐時期,訓練中節約子彈的是部隊老毛病。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最嚴重,大量子彈炮彈存到報廢都不肯拿來給軍隊訓練。子彈庫存多的要命,可就是寧願壞在倉庫報廢掉,都不願意拿來給軍隊訓練用。計劃訓練用的彈藥沒有按計劃使用,入庫儲存了,美其名曰“節約”。

比如本年度某個步兵團計劃使用訓練用彈藥XX噸,保證每個步兵一百發的實彈訓練消耗。結果每個士兵一年平均只打了五十發子彈,另五十發就入庫用作儲備了。第二年再報計劃打一百發,然後又是隻打五十發。就這樣彈藥儲備越來越多,到了彈藥使用年限,這些彈藥都不得不報廢,這種節約毫無意義。

連軍報都批評此類現象,解放軍報上就有《戰備物資隱形浪費不可小視》文章,罕見批評某些部隊節約子彈是“隱形浪費”,認為彈藥只有消耗在戰場上,命中在目標上,才能體現出最大效益,若是過期不用,人為銷燬在彈藥銷燬站,無疑是巨大的浪費。批評有些單位存在“危不施訓,險不練兵”消極思想,造成本該在訓練場上打的彈未打或者未按規定指標打夠,彈藥在庫房裡“睡大覺”直到過期。

從本世紀初中國軍隊開始加強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以來,部隊加強軍事鬥爭準備,強調實戰化訓練,士兵的子彈消耗量也有很大的提高。2014年國防部網站報道總裝輕武器研究所研製彈道解算儀的事蹟,曾透露我軍步兵部隊培養一名特等射手,通常要2年時間,年消耗3萬發子彈。在近幾年的軍隊報道中,也普遍反映出,我軍狙擊手的訓練強度與美軍不相上下,每一名狙擊手每年都能打出3萬發以上的子彈。部隊培養一名高素質的步槍手,也需要每年消耗子彈5千發以上。由此可見,中國軍隊士兵訓練的子彈消耗量並不低。(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