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由於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和沖繩島之戰中日本的殊死抵抗和自殺式襲擊,使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在即將登陸日本的戰鬥中,美軍將會付出100萬人的代價,這樣的代價美國不想承擔。為了促使日本儘快投降,同時震懾蘇聯。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又向長崎投下了另一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

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過第三國向美國政府表示了投降意願,不過是有條件投降。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方案,要求日本馬上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軍對日本下達了最後通牒,若不馬上投降,將在東京投放原子彈。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將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將投降。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標誌著二戰結束。

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代表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正式向代表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誌。

在二戰中,日軍為何投降?

現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紀念從未有過的原子彈爆炸,在兩地還有紀念館,以突出日本在歷史上的“被害”,但是卻從未反省自己對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犯下的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