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祖母大人(八)

記憶真的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有些事情就封存在記憶的腦海中,不去引爆,不去觸動,也許永遠不會再記起來。一旦觸碰到,記憶深處馬上就會翻湧起來。

回憶我的祖母大人(八)

拆遷之前奶奶的老屋(攝於2014年)

昨天晚上我寫到了回憶我的祖母大人(七),關於奶奶的遠行,一個人從自己家裡步行了2個多小時到我家裡,我的腦海瞬間就翻滾起來。這條路,父親帶著我騎著二八大槓走過了無數回,但是有沒有我自己也親自丈量過呢?當時我依稀記得好像有這麼一回事,我在蠡北大橋上走走停停,又快速衝下去,然後又停下等等母親。但是我又不確定,實在是太過久遠了。當時已經差不多要凌晨了,我就差點打電話跟母親去核實下。

第二天回父母家吃晚飯,我就隨口問了下母親,有沒有這回事,母親的答覆是肯定的。母親自小就不會騎自行車,所以每次出門都只能靠雙腳。母親帶著我跟姐姐出門也是常有的事情。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外婆家。外婆家離我家也不算遠,大概3裡多地。每次母親都帶上我和姐姐一起步行過去。行走在石子土路上,兩旁都是稻田,倒也不覺得乏悶。去外婆家只是單純的走親戚,而去塘北奶奶家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了。當初父母結婚,父親就沒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是父親的戶口仍然一直在莫陽村裡。父親和塘北奶奶兩個人在莫陽村裡有2畝多的耕田。除了口糧田,還有責任田。除了耕種好自己的口糧田,還必須要承包責任田,並上交一部分糧食。父母除了張莊村裡將近1畝的土地需要耕種外,還需要把莫陽村2畝多的土地伺候好。可想而知,在當時父母的壓力是如此的巨大。這種壓力不僅來自於3畝多土地的耕種,更來自於奔波兩地的勞累。

於是,每到農忙時節,伺候好張莊這邊的田地,父母還要去耕種塘北奶奶那邊的田地。那段時間,天不亮,母親就要起床,步行到塘北奶奶家,在天還沒黑的時候,就要起身往回趕,因為家裡還有兩個孩子牽掛著母親的心。而父親也是同樣如此,不過父親有二八大槓可以使用。由於母親身體偏胖,父親無法捎帶母親一起騎車過去。於是每到那時候,母親先出門,父親安頓好我和姐姐,再騎車追趕母親一起往塘北奶奶家趕。等天還沒黑的時候,母親便先動身回家,父親再在田裡勞作一會,然後騎著車再追趕母親。如此往復,一年又一年,終於等到土地被徵用,不需要再耕種。

於是乎,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前行中,總有那麼幾天、那麼幾次,是母親和我以及姐姐一起步行前往塘北奶奶家。沿著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一路前行,走過蠡口大橋,走過蠡口熱電廠,走過蠡北大橋,在橋上走走停停,再一路小跑衝下去,再在橋坡下面傻傻的等著母親走下來。是的,這是一直存在的,是我記憶深處永遠不曾抹去的。只不過,他平時安靜的待著,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被新的事物所堆積,所掩埋,直到沉沒在腦海最最深處。但是,只要有一絲撥動,有一絲驚擾,他就會像燎原的星火一樣,馬上竄出來,直衝腦門,像似馬上要吶喊出來。這是來自於那個年代的回憶,是屬於那個時代永不磨滅的印記。我一直記得,永遠沒有忘卻。

回憶我的祖母大人(八)

國家定購糧油出售證

回憶我的祖母大人(八)

聯產承包合同書

回憶我的祖母大人(八)

農業承包責任書

附註:根據之前遺留下來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手冊以及國家定購糧、油出售證等,我大概整理了下:

1983年,聯產承包土地面積1.18畝,其中口糧田1畝,飼料地0.18畝。油菜地0.16畝。上交油菜籽40斤。派養生豬2頭。全年上交37.24元,其中農業稅13.24元,集體積累20元,管理費4元。

1984年,聯產承包土地面積1.18畝,其中口糧田1畝,飼料地0.18畝。上交油菜籽40斤。派養生豬2頭。全年上交34.32元,其中農業稅14.32元,公積金15元,管理費5元。

1990年,農業承包土地面積2.25畝,其中口糧田1畝,責任田1.07畝,自留田0.18畝。

1991年,上交小麥333斤,上交稻穀592斤,上繳農業稅55.44元。

1992年,上交小麥332斤,上交稻穀613斤,上繳農業稅68.87元。

1995年,上交小麥193斤,上交稻穀518斤,上交菜籽42斤,上繳農業稅93.28元。

1997年,上交小麥130斤,上交稻穀518斤,上交菜籽22斤,上繳農業稅128.31元。

2018年11月06日晚上11點30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