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據港媒報道,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年94歲。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今晚7:15,成都商報記者用微信向金庸女兒查傳訥(查傳訥,1963年生,金庸最疼愛的小女兒,12歲拜水墨畫家丁衍庸為師,2007年開始學油畫。)求證真假,15分鐘後,她僅以兩字“對呀”確認此事。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金庸與其最疼愛的小女兒查傳訥

香港明報出版社社長、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原金庸特招下屬明報接班人潘耀明的助理彭女士表示,自己也是剛剛看到香港媒體報出這一消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希望這一次還是謠言,真心不希望這次是真的。”

兩年前的同一天,2016年10月30日,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去世。在金庸的筆下,有兩位貌美的女子讓人印象最為深刻:黃蓉和小龍女。很多人都猜測,她們有著同一個原型:夏夢。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夏夢

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在金庸遇到夏夢時,金庸已是人夫,夏夢已為人妻。夏夢曾對金庸說:“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2016年10月30日,夏夢去世,享年83歲。2018年10月30日,金庸也離去了。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在世間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愛心找不到比你好。

金大俠這一次是真的離開了,世上再無江湖!!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2004年,金庸坐滑竿遊青城山 成都商報攝影記者遲阿娟

金大俠多姿多彩的一生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他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55年,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在《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後,大受歡迎,隨後其作品陸續面世,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其間共創作了十餘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他也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查良鏞於8歲起始接觸武俠小說,1955年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其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並於《新晚報》連載,引起轟動。

其後兩年他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及《射鵰英雄傳》,並在1959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1967年,查良鏞創辦《明報週刊》,並創作小說《笑傲江湖》。至1972年,查良鏞在《鹿鼎記》連載完畢時宣佈封筆。

查良鏞的作品多次被製作成影視作品、廣播劇、舞臺劇、漫畫、動畫,甚至計算機遊戲,深入全球華人社會的民心,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很多拍攝他作品的演員因此一舉成名。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金庸作品順序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 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號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頂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金庸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金庸作品集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金庸小說人物武功排名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部《越女劍》,金庸以他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生花的妙筆構造了一個奇異、廣博、生動的武俠世界,創造出一大批讓人難以忘懷的栩栩如生的藝術人物:蕭峰、令狐沖、郭靖、楊過、黃蓉、任盈盈、王語嫣、小龍女……

讀過金庸小說的人,誰也不會忘記這些閃光而動人的名字。他們的傳奇故事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與生俱來的英雄情結。多少次我們熱血沸騰,只為那些孤傲的眼神,似水的紅顏……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作為新派武俠小說的泰斗,金庸用他那丹青妙筆刻畫了一個個出神入化的武功,我們可以輕易的說出它們的名字: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獨孤九劍、一陽指、先天功、北冥神功、易筋經、乾坤大挪移等等。這些武功各有各的優勢,均是持一技而可縱橫天下的絕世武學,實在不容易判斷孰優孰劣,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本來無需強排名次,不過作為金庸小說的忠實讀者,還是要滿足一下大家這種好奇的慾望。

1、 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 少林無名老僧:可以彈爛銅鎖的無相劫指和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神功確根本奈何不了老僧厚達三尺的護身氣牆,能一掌就讓慕容播假死,可以潛運神功心到力至的只有這位無名老僧,能讓喬峰自認武功高出自己許多許多的也只有這無名老僧了。如果不是被蕭大俠那一掌打的吐血,我也要以為他是佛陀轉世了…無名老僧當之無愧排名第二。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3、 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 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 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象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象這位大俠的絕代丰姿。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6、 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象!

7、 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從越女劍看來,阿青的武功是快,準,狠,而那位撰寫《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的武功也是如此,這從它的後輩傳人東方不敗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難而這位公公以阿青年齡要達到阿青的境界恐怕仍然是力有未逮。

金庸小說人物內力排名

要弄明白金庸小說中哪些人是內力最強的高手,得先限定範圍。必須得是練過最高深內功的人,或者是玄功通神的最頂尖高手,才能算是內力最強者。只考慮正式出場過的人物。未出場的人物,比如黃裳、逍遙子等人就不計在內了。

12.周伯通

在神鵰俠侶末尾,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小說原文明確提到,黃藥師和一燈自知武力尚遜周伯通三分。這些人武功招式自然是各擅勝場,能在武力上明顯勝過別人,靠的自然是內力了。

所以周伯通的內力勝過黃藥師和一燈,這是毫無疑義的。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11.楊過

楊過練過太多種武功。其內力來源主要是玉女心經、一部分九陰真經和在海潮中練出的霸道內力。在與周伯通的比武較量中,楊過顯示出了更強悍的內力。雖然差距並不大,但楊過更強。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10.郭靖

在射鵰和神鵰時代,世上最高的武學當然是九陰真經。郭靖練了全本的九陰真經,這與其從小練的全真教玄門內功一脈相承。

郭靖此人從不貪多,也不心急,穩紮穩打。其內力不僅雄渾無匹,更是精純至極。論內力總量,郭靖沒有理由輸給楊過,論內力精純度,郭靖更是勝過楊過。在黑沼裡,一燈對楊過內力的評價就是過於霸道,不夠精純。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9. 張無忌

張無忌的內力,主要是靠九陽神功積蓄起來的。

九陽神功是金庸小說中最上乘的內功之一。其不但能讓休息者蓄積大量內力,也兼具護體、療傷、防毒等諸多神奇妙用。

少林寺的覺遠大師絲毫不會武功,但因無意中練過九陽神功,內力就比肩一燈大師。但覺遠大師修習九陽神功並未打通最後大關,所以才在奔逃中力竭而死。

但是張無忌的九陽神功,可是打通了最後大關的。張無忌被明教的說不得捉住,裝在了乾坤一氣袋裡。這乾坤一氣袋材質極為特殊,將張無忌包裹住,助其打通了全身穴道,因而九陽神功徹底大成。九陽神功大成後,才真正具備了內力快速自生的能力。

此時張無忌的內力就已經超越了覺遠,也就是說超越了一燈大師和黃藥師。

由於有了九陽神功的良好基礎,張無忌又迅速練成了乾坤大挪移。這乾坤大挪移不只是借力打力的技巧,更具有激發自身潛力的功效。所以張無忌的內力有一次得到大提升。

此時的張無忌,內力超越了楊過、郭靖一干人。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8. 張三丰

張三丰雖然只學到了一部分九陽神功。但他是不世出的大宗師,武學上的曠世奇才。他的百年修為,可不是後進們靠奇遇和苦練所能超越的。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7. 無崖子

逍遙派門人個個聰明穎悟,而逍遙派武學又是接近玄幻修真。無崖子死時九十多歲,其近百年的內力已經不是普通的武林高手所能比的了。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6. 天山童姥

童姥是無崖子的大師姐。逍遙派的規矩是,武功高者接任掌門。逍遙子奪得掌門之位,但後來一系列變故,必定影響到了無崖子練功。而且無崖子雜務太多,也牽扯了不少精力。所以長時間下來,童姥的功力超越了無崖子,這是合理的推測。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5. 段譽

段譽憑藉著練成了一小部分北冥神功,以及逆天的狗屎運,吸了不少高手的真氣。內力總量一躍成為當世頂尖,明顯超越蕭峰等人。憑藉這渾厚的內力,段譽輕鬆練成了六脈神劍。

後來段譽又盡數吸走了另一位絕頂高手鳩摩智的畢生功力。這樣下來,段譽的內力之強,當真算是震古爍今了。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4. 虛竹

到天龍八部結束時,虛竹的內力是比段譽強的。二人一起去捉耶律洪基,段譽依仗凌波微步之利,卻還落後虛竹一步。可見虛竹的功力還是勝過段譽的。

在段譽吸了很多人內力後,原文對其內力的描述是舉世無匹。可這時虛竹還沒正式登場呢。

虛竹一正式出場,就奇遇連連,吸走了逍遙三老的畢生功力。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3. 喬峰

降龍十八掌是天下陽剛第一的掌法,威力沉猛無儔。但伴隨強大輸出功率的,是極為可觀的能耗。

如果沒有紮實的內功基礎,強練降龍十八掌不但練不成,反而會透支氣血元氣,史火龍就因此而殘廢。即便內力基礎足夠修煉此掌法,實戰中也難以長時間使用。

連蕭峰這樣的絕頂高手,對付遊坦之和慕容復的聯手,使用降龍掌都難以持久,不得不想盡辦法速戰速決。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2. 掃地僧

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最強者。不管是內力、掌法、輕功、武學眼光,無人可及。雖然不知道他練的到底是什麼功夫,但不重要,只要知道他極其強悍就可以了。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1. 石破天

這位仁兄,是個巨大的bug。已經不需要多解釋了。將他排在第一位,想必不會有什麼爭議。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金庸小說人物絕頂高手排名

金庸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人物眾多,要想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總的排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裡我採用分層法對所有人物武功進行排名。本排名榜將在金庸每部武俠小說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書中隱藏的高手,如獨孤求敗,達摩等等。分層法將把所有高手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排名,三個層次分別為絕頂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絕頂高手(入圍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達摩祖師,少林無名老僧——出自《天龍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遙派祖師(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師傅)——出自《天龍八部》,黃裳(九陰真經作者)——出自《射鵰英雄傳》,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及風清揚的祖師爺)——出自《神鵰》《笑傲江湖》;太監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寶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監——出自《笑傲江湖》;歷史傳說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劍》。

絕頂高手入圍理由如下:

1、達摩祖師:《九陽真經》、《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中國佛教的開山祖師爺。

2、少林無名老僧:還用多說嗎?如果不瞭解的話,請詳細閱讀《天龍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圖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二十遍。

3、逍遙派祖師: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

4、黃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陰真經》的撰寫者。

5、獨孤求敗:看看這個名字就能夠想象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了。從神鵰和笑傲中的片斷描寫可以想象這位大俠的絕代丰姿。

6、前朝太監:《葵花寶典》的原創者,東方不敗僅僅練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寶典》的殘本,武功就已達到如此境界,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實難想象!

7、阿青:憑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這樣的人還能夠找出第二個嗎?

絕頂高手入圍人選最終排名:

1、達摩祖師:之所以將達摩祖師排第一名,不光僅僅因為他撰寫了《九陽真經》、《易筋經》等奇書,也不在於他創造了少林72般絕技,而在於他本身就是一位神佛,請問神佛與人有可比性嗎?達摩祖師排名第一當之無愧!

2、無名老僧:可以彈爛銅鎖的無相劫指和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神功確根本奈何不了老僧厚達三尺的護身氣牆,能一掌就讓慕容博假死,可以潛運神功心到力至的只有這位無名老僧,能讓喬峰自認武功高出自己許多許多的也只有這無名老僧了。如果不是被蕭大俠那一掌打的吐血,我也要以為他是佛陀轉世了……無名老僧當之無愧,排名第二。

注:其實以金庸對佛家文化的推崇就不難想象佛家高手的地位,恭喜兩位少林高僧榮獲一二名!

3、逍遙派祖師爺:一位擁有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神功、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諸多絕學的高人我們還能夠要求他些什麼呢?更何況就僅僅看看他三個弟子的武功就可以想象師父的厲害了,何況逍遙派門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從薛神醫等八大弟子不難看出聰辯先生擁有何等智慧,而聰辯先生對他師傅又敬佩不已,以薛神醫等各學一門技能就在這個領域內稱雄就不難推斷出無崖子先生聰明到何等程度,而他的師父呢?難以想象!!而且在金庸小說中也可以看出金庸本人對道家文化的推崇程度僅次於對佛家文化的推崇程度,那麼多高人都是出自道家或者擁有道家思想,所以作為逍遙派的祖師爺絕對能夠勝任第三這個位置!

4、越女阿青:一個憑藉一根竹枝就能夠打敗三千越國甲士的奇女子,她的武功及其富有傳奇色彩,同樣相信金迷裡面有很多阿青的FANS。比比還剩下的三人就可以知道阿青是絕對不辱於第四的排名的,獨孤求敗先生在四十歲後才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而阿青在十六七歲之齡便已經達到了這一境界,而且是一根竹枝打敗一千甲士,一千劍士,武功之高殊難想象,不難看出阿青排名應在獨孤劍俠之上,而從越女劍看來,阿青的武功是快,準,狠,而那位撰寫《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的武功也是如此,這從它的後輩傳人東方不敗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難而這位公公以阿青年齡要達到阿青的境界恐怕仍然是力有未逮。至於為什麼將阿青排名第四,而不是象一些阿青FANS那樣將阿青的地位無限拔高排到第一的位置,那是因為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虛竹和段譽也是赤手空拳直闖萬名遼兵陣中活捉遼王,這不禁讓我對阿青的武功打了個折扣。

5、前朝太監:看看僅僅學了12年小部分殘本《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的武功就不難想象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一小部分,那也就是頂多只有三分之一那麼多,而學了12年三分之一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就有如此厲害,獨戰四大高手而大佔贏面,而這位武功至少比東方不敗厲害3倍的公公大人武功之高你能夠想象嗎?東方不敗使用的是一根繡花針,而這位公公呢?恐怕也是達到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境地了吧。從笑傲江湖中的片斷描述看來同樣僅僅學了一部分武功的令狐沖鬥不過僅僅學了一小部分武功的東方不敗,我想獨孤前輩可能遇見這位太監公公名字也得改改了。

6、獨孤求敗:對於它只能夠通過片斷得描寫來想象這位高人得絕代丰姿了。

7、黃裳:相比於前面六位高手,他排第七

金庸最經典的十部武俠劇

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劇堪稱“經典”二字,可以說其他的武俠劇基本上很難超越金庸先生的武俠劇。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感情線路的糾葛,亦或是各路武功招數等等都是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永遠無法超越的經典。

Top1:《碧血劍》

《碧血劍》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發表於1956年,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2:《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也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射鵰》最經典的一部當屬83黃日華版的,郭靖的憨厚、黃蓉的俏皮都是後面的《射鵰》所不能超越的。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3:《雪山飛狐》

該劇主要以明末清初李自成兵敗九宮山為背景,講述了一代大俠胡斐的成長曆程以及他與程靈素、袁紫衣、苗若蘭之間的感情故事。最經典的當屬孟飛版的《雪山飛狐》,這一版也是高度還原了原著,是小編我最愛的一版陳靈素,此劇最讓人想不到的就是最後和胡斐在一起的人竟然不是甘願為他赴湯蹈火的程靈素、也不是和他兩情相悅的袁紫衣,而是比他小上十幾歲的後起之秀苗若蘭!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4:《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的創作算是比較具有顛覆性的創作,首先楊過和小龍女年齡上的差距並不是傳統意義的男人比女人大,而是當今所說的“姐弟戀”;再一點,古人的貞潔觀點亦是十分強烈,但是此劇裡的愛情早已跨越這些世俗問題,很是前衛啊;最後一點,真愛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縱使這個時間長達16年。當然《神鵰》最經典的還是古天樂和李若彤版。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5:《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續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最經典的、最受觀眾喜愛的莫過於吳啟華、佘詩曼、黎姿的無線版以及蘇有朋、賈靜雯、高圓圓版了。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6:《連城訣》

《連城訣》又名《素心劍》,給大家最深刻的一版應該是88年版郭晉安主演的。“徒弒師、父殺女、為奪連城訣,師兄弟反目成仇;奪人妻、害友命、滿個人私慾,大俠們暴露猙獰。悲乎,天良喪盡,大悲無聲,問世間,情為何物,財有何用?來也空空,去也空空......”這部劇突出的東西就是兩個字“人性”。一塊連城訣竟真能讓人六親不認,可悲!可悲!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7:《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也是被無數次的翻拍,最經典的當屬97版的,黃日華飾演喬峰、陳浩民的段譽、樊少皇的虛竹、李若彤的王紫嫣。《天龍八部》更是金庸先生的巔峰之作,首先,《天龍》是金庸後期的作品,筆法更加純熟;其次,和以往的單人單線不同,天龍有三條線(段譽、蕭峰、虛竹),在場面的駕馭和人物的把握上要求更高;架構的龐大複雜,劇情的變化精彩,人物的鮮明特色,武功的牛逼多樣而言,此劇確實為金庸巔峰之作!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8:《俠客行》

《俠客行》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俠客行》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最經典的當屬吳建版,只是沒想到鄧家佳也在裡面。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9:《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講述了任盈盈和令狐沖歷遍重重波折險阻,令狐沖和任盈盈終排除萬難,逍遙物外,笑傲江湖的故事。個人認為任賢齊版、李亞鵬版都還不錯。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Top10:《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TVB出品的45集古裝武俠電視連續劇。於1998年6月1日在香港TVB首播。為金庸先生最後期作品了,最深入人心、最受觀眾喜愛的當屬陳小春版,該劇由陳小春、馬浚偉、梁小冰、陳少霞、劉玉翠等主演。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的故事。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金庸作品經典電視劇歌曲大全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鐵血丹心

群星 - 生於七十年代(電視)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紀念金庸先生特輯:俠之大者 永別江湖

1.雪中情2.追夢人3.愛你痛到不知痛4.珍惜這一刻5.萬水千山縱橫

6.兩忘煙水裡7.難唸的經8.鐵血丹心9.一生有意義10.世間始終你好

11.叱吒紅人12.頭頂一片天13.滄海一聲笑14.活得瀟灑15.紅花紅顏

16.神話情話17.情義兩心堅18.何日再相見19.歸去來20.天下無雙

21.江湖笑22.隨遇而安23.刀劍如夢24.倆倆相忘25.你給我一片天

金庸與梁羽生、古龍的江湖情

梁羽生、金庸、古龍,是新武俠小說三劍客。如今,隨著金庸的去世,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時代也正式宣告結束。

金庸和梁羽生真的不和嗎?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病逝。金庸為老友獻上花圈,輓聯上寫道:“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輓”。

既是“大先輩”又是“好朋友””,這是金庸對梁羽生的肯定與讚美。金庸以“自愧不如者”落款,既是一種自謙,也暗示了上段“金梁並稱,一時瑜亮”的文壇佳話。

梁羽生是廣西蒙山人,比查良鏞(金庸)晚出生一個多月。其實,他倆在香港《大公報》時就是同事,那時梁羽生叫陳文統,跟查良鏞一個辦公室。陳文統進《大公報》比查良鏞晚一年(1949年夏天),一開始,兩人同在編譯組,翻譯英文電訊稿。不過,陳文統1950年2月調去編副刊了,半年後成了最年輕的社評委員。其間,查良鏞曾一度辭職北上。所以,他們在《大公報》時不是很熟。

1952年,陳文統和查良鏞先後進《新晚報》編副刊,陳文統編的是《天方夜譚》欄目,查良鏞編的是《下午茶座》欄目。他倆都喜歡下棋,但查良鏞只愛圍棋,陳文統則圍棋、象棋都喜歡。這個時期,兩人工作和讀書之餘的樂趣就是對弈,在棋盤上殺得天昏地暗。作家聶紺弩在香港時,也常來找他們兩個下圍棋。金庸自述“我們三人的棋力都很低,可是興趣卻真好,常常一下就是數小時”。以後他們在報上的“棋話”深受棋迷歡迎-.還將棋中三昧寫進了各自的小說中。晚年他們見面,下棋幾乎成了必有的消遣。’

下棋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嗜好就是擺龍門陣,大侃武俠小說,什麼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白羽的《十二金錢鏢》、朱貞木的《七殺碑》等等。他們誰也沒有想到不久以後,自己也會操刀上陣寫起武俠小說。

1954年1月中旬,香港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因門戶之見發生爭執,互不相讓。後陳剋夫向吳公儀下戰書,以比武分高下,兩派掌門人簽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狀。因為香港禁止擂臺比武,所以地點設在一水之隔的澳門。此事在香港引起很大的反響,有將近一萬人赴澳門等候開場,不僅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也是當時報紙爭相報道的題材。1月17日下午,這場引人注目的比武在澳門新花園拉開惟幕,兩派高手在擂臺上只打了短短兩個回合就以吳公儀一拳擊中陳剋夫的鼻子、血流如注而告終。比武觸動了《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既然市民對比武興致高漲,何不趁熱打鐵在報紙上推出武俠小說連載,以滿足讀者需要來擴大發行量呢?《新晚報》從來沒有刊登過武俠小說,羅孚便找陳文統商量。1月19日,即比武結束的第三天,《新晚報》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出了“本報增刊武俠小說”的預告。20日,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就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欄目開始連載了,署名是“梁羽生”——這是陳文統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報紙一出,報社同人就圍在一起看,金庸大讚“好看,很精彩”。

《龍虎鬥京華》連載了七個月,跟著是《草莽龍蛇傳》,引起了意想不到的熱烈反響,大有洛陽紙貴的勢頭。當梁羽生在《新晚報》推出《七劍下天山》時,金庸在《新晚報》連載起了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七劍”與“書劍”各擅勝場,打了個平手。

金庸曾在當年的《新晚報》撰文,談他追隨梁羽生寫作武俠小說的經過:“梁羽生弟是我的知交好友,他年紀雖比我小一點,但寫武俠小說卻是我的前輩,他在《新晚報》寫《龍虎鬥京華》和《草莽龍蛇傳》時,我是忠實讀者。可是從來沒想自己也會執筆寫這種小說。八個月之前的一天,《新晚報》編輯和‘天方夜譚’的老編忽然向我緊急拉搞,說‘草莽’已完,必須有‘武俠’一篇頂上。梁羽生此時正在北方,說與他的同門師兄中宵看劍樓主在切磋武藝,所以寫稿之責,非落在我的頭上不可。可是我從來沒有寫過武俠小說啊,甚至任何小說都沒有寫過,所以遲遲不敢答應。但兩位老編都是老友,好吧,大丈夫說寫就寫,最多寫得不好捱罵。於是一個電話打到報館,說小說名叫《書劍恩仇錄》。老編是辣手,馬上派了一位工友到我家裡來,說9點之前無論如何要寫一千字的稿子,否則明天報紙上有一大塊空白。於是第一天我描寫一個老頭子在塞外古道大發感慨,《書劍恩仇錄》的第一篇就是這樣寫的。”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從1955年2月8日開始在《新晚報》“天方夜譚”欄目連載,每天一段,到1956年9月5日,連載了一年零七個月,引起了極大轟動。

早於金庸成名、素有才子之稱的梁羽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會了儒、釋、道,經史子集,醫卜星相,天文地理,詩詞書畫和民俗風情……他把這些內容貫注於故事和人物之中,塑造性格,營造氛圍,凸現題旨,寄託情懷,編織情節,使得小說的面貌呈現出鮮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後起之秀金庸不僅沿襲了這個方法,在一個傳統氣息被現代商業社會的歐風美雨沖刷得幾無痕跡的香港社會中,自覺地高舉起傳統文化的大旗,在自己的一連串武俠小說中展示了傳統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並著力在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文化精神之間架起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樑,使得今天的讀者如同遇到了一位稱職的導遊,跟著他一步步走進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博物館,去觀摩那些只要拂去歷史的塵埃依然熠熠生輝的民族文化精魄。可以說,金庸用他的武俠小說,把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向了極致。

從1954年到1984年的三十年間,梁羽生寫出了三十五部、將近一千萬字的小說。他自認《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雲海玉弓緣》三部書是代表作。他的小說充分體現出中宵看劍樓主所題的名句之意:“亦狂亦俠真名士,能哭能歌邁俗流”。

梁羽生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他們雖然是好朋友,但也曾發生過一場筆戰。

1966年1月,香港《海光文藝》創刊,登載了一篇近兩萬字的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論》,署名“佟碩之”。這篇文章比較了金庸、梁羽生作品的異同,也分析了二人的優缺點,持論大致客觀公允。例如說金庸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則有濃厚的中國“名士氣味”;雖然二人都“兼通中外”,但金庸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較重,而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的影響較深;雖然同屬“新派作家”,但金庸的故事情節變化多,而梁羽生的寫作手法則比較平淡樸實,雖有伏筆卻不夠曲折離奇。

論及金庸在詩詞、回目方面的“缺陷與不足”,佟碩之拈出“宋代才女唱元曲”來。文章中寫道:“金庸的小說最鬧笑話的還是詩詞方面,例如在《射鵰英雄傳》中,就出現了‘宋代才女唱元曲’的‘妙事’。《射鵰英雄傳》的女主角黃蓉,在金庸筆下是個絕頂聰明的才女,‘漁樵耕讀’這回用了許多篇幅描寫這位才女的淵博與才華。黃蓉碰見‘漁樵耕讀’裡的樵子,那樵子唱了三首牌名《山坡羊》的曲兒,黃蓉也唱了個《山坡羊》答他。樵子唱的三首,一首是‘城池俱壤.英雄安在’,二首是‘天津橋上,憑欄遙望’,三首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這三首《山坡羊》的作者是張養浩,原題第一首是《咸陽懷古》,第二首是《洛陽懷古》,第三首是《潼關懷古》。張養浩元史有傳,在元英宗時曾做到參議中書省事。《射鵰英雄傳》最後以成吉思汗死而結束,成吉思汗死於1227年,黃蓉與那樵子大唱《山坡羊》之時,成吉思汗還未死.時間當在1227年之前。張養浩在1269年才出世,也即是說要在樵子唱他的曲子之後四十多年才出世。宋人不能唱元曲,這是常識問題,金庸決不會不知道……”

平地一聲雷,輿論大譁。而佟碩之,正是梁羽生本人。

梁羽生此舉逼得金庸不得不應戰,他激情寫就一篇《一個“講故事的人”的自白》,回應梁羽生,自謙“之所以寫武俠小說,只當娛人而已”。文中含蓄地對梁羽生的批評提出辯駁,說:“我以為武俠小說和京戲、評彈、舞蹈、音樂等等相同,主要作用是求賞心悅目,或是悅耳動聽。如果一定要提得高一點來說,那是求表達一種感情,刻畫一種個性,描寫人的生活、生命,或是政治思想、宗教意識、科學上的正誤、道德上的是非等等,不必求統一或關聯。有時候,小說就是小說,不必用做古典文獻研究的功夫去苛求它……”

坊間“梁金不和”的傳聞由此而生。

其實,金庸僅僅是“自白”,並未對梁羽生做出激烈反擊。如梁羽生的兒子陳心宇所說,金、梁一直保持著知己朋友的親密關係,兩位老人惺惺相惜,英雄敬英雄。

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的楊健思是梁羽生小說的研究者,也是梁羽生之入室弟子。楊健思對“梁金不和”的傳言相當不滿,斥為“無稽之談”,說那是某些人臆想出來的。

1994年,在悉尼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梁羽生作了一個發言,他說:“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

金庸沒有料到,當年批評他的人如今會給他這樣高的評價。會後,他倆一起吃飯聊天,還在一起下棋——到老他們仍是難得的好朋友。

梁羽生1986年6月退休,次年9月移居澳大利亞悉尼。

2004年,梁羽生迎來八十壽辰,記者專訪他,問他和金庸的關係,他回答:“我現在每次回香港,金庸都會做東請客,他到悉尼來,我也總是會去看他。現在我的家鄉廣西正在建一座梁羽生公園,你知道‘梁羽生公園’這幾個字是誰題的嗎?是金庸。”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去世後,金庸非常難過,他寫了一篇文章悼念老友:“春節剛過,傳來噩耗,梁羽生兄在澳洲悉尼病逝。在剛得到他病逝消息的前兩天,我妻子樂怡和他夫人通了電話,他夫人還把電話交到梁兄手裡,我們說了幾句話。梁兄的聲音很響亮,顯得精神不錯,他說:‘金庸,是小查嗎?好,好,你到悉尼來我家吃飯,吃飯後我們下兩盤棋。你不要讓我,我輸好了,沒有關係……身體還好,還好……好,你也保重,保重……’沒想到他很快就走了。我本來打算春節後去澳洲一次,跟他下兩盤棋,再送他幾套棋書,想不到天人永隔,再也聽不到他爽朗的笑聲和言語了……”金庸的這個電話是梁羽生接的最後一個電話。

金庸談及兩人的友誼:“我撰寫小說,擬訂回目時常得文統兄指教,而他指教時常悄悄而言,不想旁人聽到。有一次,他輕輕地說:你在‘三劍樓隨筆’中提到的‘秦王破陣樂’,這個秦王不是指秦始皇,而是指唐太宗。指點很輕聲,怕人聽到。現在我公開寫出來,好教人知道:梁羽生指教過金庸,而金庸欣然受教。”他說,梁羽生人品非常好,不計較,對輸贏不執著。在金庸看來,梁羽生的每一部小說都有“俠箋”。他說:“梁羽生認為武俠小說中,寧可無武不可缺俠,只要有俠氣,不懂武功都沒有關係。’

梁羽生的弟子楊健思回憶,梁羽生的著作都是在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12月,梁羽生特意回香港參加天地圖書公司的紀念活動,意外中風。金庸知道後,第一時間到香港伊麗莎白醫院看望梁羽生。金庸去的時候,沒有見到梁羽生的家人,只和梁羽生見面交談。走的時候,金庸不放心,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內容大意是梁羽生在香港是在旅途中,如遇到什麼困難,要告訴他,他一定幫忙——金庸是怕和梁羽生說過後,梁忘記了,留下字條是為了讓梁的家人看見。可見金庸對梁羽生多麼關心。

金庸與古龍的“江湖之交”

臺灣坊間有一種傳說:“古龍”是衝著“金庸”去的,“古”對“金(今)”,“龍”對“庸”。

古龍,本名熊耀華,祖籍江西南昌,1938年6月7日出生於香港。14歲時隨家人漂洋過海,定居臺灣。高中時,熊耀華的父親熊鵬聲因外遇拋棄妻兒,熊耀華便離家出走,成為一名叛逆少年。

18歲那年的冬天,熊耀華躑躅在臺北市和平東路的街上,被無邊的寒冷與寂寞包圍著。還好遇到一位古道熱腸的朋友,向他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在朋友的幫助下,熊耀華在浦城街上獲得了一處可以遮風避雨的住處,還在臺灣師範大學找到一份臨時的工作。四年裡,他白天替人謄刻蠟紙、編輯刊物,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夜晚到淡江大學的夜間英語科學習。大學畢業後不久,熊耀華在臺北美軍顧問團裡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那一段日子,他常聽別人開玩笑說:“別怕捱餓,大不了去寫武俠小說。”當時臺灣的租書業鼎盛,武俠小說的市場需求量極大。熊耀華想,我何不試試寫武俠小說,說不定可以賺些外快。熊耀華的父親年輕時曾寫過武俠小說,他的書房裡有不少武俠作品,熊耀華便是在那時受到啟蒙。1959年,熊耀華開始以“古龍”為筆名寫武俠小說,沒多久,他的試驗性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蒼穹神劍》出版了。

接著,古龍又發表了《孤星傳》《護花鈴》等十餘部小說。當時,臺灣武俠小說界以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為尊,“三劍客”在出版界呼風喚雨,結盟開辦武俠作家沙龍,古龍便混了進去。在瞭解了古龍的造詣及文筆後,“三劍客”由於常年稿約不斷,難以一一應付,便邀請古龍為他們捉刀代筆。古龍便頂替上陣,並趁機向“三劍客”請教學習。“三劍客”中的諸葛青雲,可以說是古龍的入門老師。

從1963年起,古龍接連發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六部長篇,超過百萬字,質量也明顯提升,遂躍登為武俠小說“四大天王”之一。被坊間傳為美談的是,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報》向古龍邀稿《絕代雙驕》,自此,古龍與金庸結識。

1967年年初,古龍的《楚留香傳奇》破繭而出,此書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於一體,自立門派,樹立起“新派掌門人”的標杆。那年5月,金庸因故離開香港,前往歐洲長期居住。金庸臨行前要選擇一位優秀的武俠小說作家代替他填補在《明報》副刊中那個本來刊登《倚天屠龍記》的版位。他看了《楚留香傳奇》之後選中了古龍,吩咐副總編輯潘粵生去臺灣商洽此事。潘粵生不認識古龍,便邀《快報》總編輯鄺蔭泉一同到了臺北,約古龍到飯店吃飯。潘粵生誠懇地向古龍道明瞭來意,古龍當然同意,立即答允下來。鄺蔭泉聽說選擇古龍是金庸的主意,認為金庸一定法眼無差,便趁此機會邀請古龍也替《快報》寫一篇武俠小說,古龍也答應了。自此以後,古龍的武俠小說同時在香港兩家暢銷的報紙上刊登,讀者反響非常好,印成單行本後大為風行。古龍為《明報》寫的武俠小說便是《流星·蝴蝶·劍》。邵逸夫看中了這本小說,向古龍買下改編電影的版權,由倪匡任編劇,楚原任導演,拍成電影於1976年在香港上映。該片十分轟動,創造了武俠電影的又一個高峰,也締造了古龍的電影時代。

這個時期,金庸每到臺灣,就會邀古龍一起吃飯、喝酒,聊武俠,說電影。兩人還經常互通電話,隔著海峽訴說寂寞,有時從午後一直聊到天黑。

1972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行將結束,他寫信向古龍約稿,請他長期為《明報》撰寫武俠小說。知名武俠小說研究者陳墨說,古龍的朋友于東樓曾告訴他,古龍接到金庸來信時,於東樓正好在場。那時古龍風頭正盛,來函很多,根本來不及細看。當時他正準備洗澡,就漫不經心地把一封香港來信遞給於東樓,讓於將信拆開。於東樓拆開一看,竟然是金庸的約稿信,急忙把信給古龍看。古龍讀完金庸的信,簡直難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半天不說一句話。此後,古龍即開始為《明報》撰寫“陸小鳳系列”,在《明報》連載時,獲得空前成功。

1985年9月21日,48歲的古龍留下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言後去世。金庸心中哀痛,留下祭奠古龍的手跡:“古龍兄為人慷慨豪邁,跌宕自如,變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復多奇氣。惜英年早逝,餘與古兄當年交好,且喜讀其書,今既不見其人,又無新作可讀,深自悼惜。”

一代劍俠三英豪,如今他們都去世了。或許,在天上,他們會持筆煮酒“華山論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