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有時只是一廂情願

“俠之大者”,有時只是一廂情願

“俠之大者”,有時只是一廂情願

金庸大俠辭世,朋友圈一片哀悼之聲。但我也看到有人弱弱地發問:有沒有誰像我一樣,一本金庸小說都沒讀過?

當然有,但不是我。我讀過他所有的武俠小說,包括他的短篇《越女劍》,所以我算得上不折不扣的“金迷”。

不過,金庸離世的消息並沒有讓我震驚和悲傷。一個年過九旬的老人壽終正寢,在我們鄉下人看來算是“歸去”。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我的一個叔爺在中風數年後去世,家人連續打了幾天幾夜麻將表示慶賀,這就叫達觀。一個老人走了,就讓所有人都中了邪,這種“社交神經質”在我看來並不正常。

所有哀悼金庸的人,都管他叫大俠,這也有點莫名其妙。用比較歷史的眼光來看,金庸其實是個評論員。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在一家報館寫了幾千篇社評,比我們“團結湖三劍客”加起來還多,想想真是驚人。這樣的職業評論家,業餘時間寫寫武俠小說、吸引訂閱者,他怎麼就成了大俠呢?

“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哼出這樣兩句歌詞來。

寫時事評論的人,什麼都要懂一點。寫評論寫了幾十年的人,見慣了白雲蒼狗、人事代謝和輾轉更迭,內心想必是一片寂靜,什麼事情一打眼就懂了個七七八八。我看了金庸先生晚年的照片,每每看到他那和順達觀的微笑,總覺得愧疚和渾身不自在,彷彿隔著十萬八千里,我靈魂裡所有隱藏的掙扎和擰巴都被他看了去。即便有機會接觸他本人,我也不敢上前。倒不是怕他的沾衣十八跌,而是怕自己變得透明。人活一張皮,誰不是努力地掩飾著自己的真相,直到它變成無人繼承的遺產呢?

也許是寫了太多評論的緣故,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古龍、溫瑞安等人有所不同,帶有更濃厚的世相氣息,彷彿隱藏著無上武功秘籍的清明上河圖。古龍所有的主人公,似乎都是同一個人,沒事就喝酒、動不動就咳嗽,但就是死不了。這是一種漫畫化的武俠。而金庸的武俠則是深嵌在歷史、社會和人性之中的,就像藏在燒餅之中的玄鐵令。“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構成了一個蕩氣迴腸的小宇宙。如果你沒讀過他的武俠,你怎麼會懂得,每個張無忌的身後都站著一個小昭呢。

金庸為什麼說他最喜歡小昭?我猜是因為,小昭的人設雖然是個“心機婊”,但她卻突破了這樣的故事設定,堅定地站在了張無忌的“身後”。我猜你們都明白我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別再問了。

金庸的小說之所以吸引了幾代人,讓無數的男青年逃課和熬夜,除了那個奇幻恢弘、想象力驚人的武俠世界之外,還因為他的故事總是飽含反諷色彩,蘊含著出人意料的反轉。巧克力為什麼不容易吃膩?因為它苦啊。小龍女是金庸宇宙中最典型的玉女,是禁慾系的神級代言人,但她竟然被另一個禁慾系的臭道士給玷汙了。說到這裡,我知道無數男中年的心都在隱隱作痛。如果說有人始終恨著金庸,多半是因為這個緣故。他看慣了世道的複雜,從不肯留一片純白。即使是獨釣寒江雪一般的清冷,他也要撒一點慾望的胡椒麵。在金庸的故事裡,有太多這樣的解構,比如他渲染烘托了很久的“慕容神話”,最後被他親手撕開,成為被家族使命所扭曲的瘋癲符號。比如以賞善罰惡著稱的俠客島,不過是被核心真相所困擾的權力中心,他們的一切癲狂舉動,都不過是為了找到李白那首詩所隱藏的權力密碼。而這個密碼,最後被一個大字不識的白痴給解開了。而為了瓦解他所塑造的所有武俠形象,為了解構郭靖和蕭峰,他又寫了一個“俠之小者”韋小寶。

看過了韋小寶的所作所為,你才知道金庸那雲淡風輕的微笑背後,究竟氤氳著多麼高超的評論員式的頑劣。

也許是因為前半生都生活在“島上”,在新聞裡看過太多爭奪遺產的故事,金庸的所有作品都圍繞著“遺產”這個核心結構在運轉。最典型的,就是“武林至尊,寶刀屠龍”。那麼多武功高手,都圍著一把破刀團團轉,說起來是為了一統江湖,但終究不過是被權欲所驅使,反丟了卿卿性命。九陰真經、九陽真經、四十二章經、獨孤九劍、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北冥神功、吸星大法,誰只要奪得了這些“遺產”,馬上就一騎絕塵俯瞰眾生。就連葵花寶典這種慘絕人寰的遺產,同樣也被人爭來搶去,搞得君子劍嶽不群連鬍子都要靠膠水才能粘得住。多少痴呆男兒,因為機緣巧合拿到了“遺產”,從此就笑傲江湖了。有的頂級遺產甚至連秘籍都不是,乾脆就是一隻大鳥,別看它長得醜,但它能帶你裝叉帶你飛,你能忍嗎?

通過這種的核心結構,金庸其實給出了武俠世界的真相,它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樣、是靠著“俠義”這個核心價值在運作的。那個奇幻世界,比吃瓜和吃雞的世界要複雜、功利和殘忍得多。

“俠之大者”,有時只是一廂情願。

寫到結尾處,我想說出一個很容易招人罵的事實,金庸的武俠小說其實是通俗讀物。無論多麼驚心動魄的故事,背後的驅動力永遠都是“巧合”,這就是說書人經常提到的“無巧不成書”。金庸的武俠史,就是一部巧合史。中了玄冥神功的張無忌,本來應該死得透透的,偏偏有個頂級大佬張三丰罩著他,偏偏他還掉進了一個山洞,遇到了一隻腹部感染的白猿。白猿的肚子裡,恰好藏著九陽真經。於是他才活了下來,當上了明教的首席執行官。這便是武俠世界的虛妄之處,如果沒有一百個巧合支撐著,你絕對活不到下一集。可是,現實世界裡哪來這麼多神鵰和白猿,你熬到今天,不全是靠自己打拼麼?

年少時讀讀武俠倒也無妨,但如果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就應該把風清揚和掃地僧忘在腦後,把乾坤大挪移一類的心法拋在一邊。畢竟,能靠金庸小說掙錢的,只有花露水不是。

金庸先生,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