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近日,馮小剛十問崔永元的文章在網上瘋傳,但是很少有人發現,這十問存在嚴重的邏輯和常識錯誤。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1段所犯謬誤:混淆概念、語義模糊

影射不是等於,將影射說成是等於,這是混淆概念。日常生活中,人們能意識到影視作品影射某人,不會天真到把作品人物和現實人物完全對應、嚴絲合縫;反而恰恰是通過“突出的共同點”來產生聯繫和對應。看過《手機》的都知道,這個人物的工作、處境,不時能讓人想起崔永元,甚至誤以為這就是根據崔永元的故事改編。這就已經產生了影射效果。因此嚴守一≠崔永元;但是嚴守一明顯影射了崔永元。

這裡馮小剛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混淆了精確概念和大眾理解的概念,進而得出認為“只要不是你,就不存在影射,就不會對你有傷害”。

客觀說,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比較無賴的做法。

這在邏輯裡,是最常見的謬誤之一。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2段所犯謬誤:循環論證、錯誤歸因

循環論證的特點是:預設了一個前提A,得出了一個結論B;然後再用結論B去證明結論A。

錯誤歸因的特點是:事物A和B之間,雖然有一定關聯,但是不是因果關係。

把這兩種謬誤集中在一起,舉個例子,就是:

預設小明是撿來的孩子,所以小明被爸爸打了;因為小明被爸爸打了,所以小明是撿來的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馮導第二段的論證,就是集中了這兩個謬誤於一身。

預設崔永元碰瓷,所以崔沒有起訴法律;因為崔沒有起訴法律,所以崔就是碰瓷。

和剛才小明的例子一模一樣。

實際上,崔不起訴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碰瓷和不起訴之間,沒有因果關係;更不能循環論證,因為沒有起訴,就坐實了“碰瓷”。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3段所犯謬誤:個人懷疑

能出現這個謬誤,有點小可惜。因為個人懷疑謬誤,往往是缺乏專業性的表現。

個人懷疑謬誤,就是由於個人原因、缺乏對專業知識的瞭解,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種謬誤,在現實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外行質疑內行。由於百度了一些零碎的醫學知識,跑去和醫生理論。這就是典型的懷疑謬誤。

《教父》影射意大利黑幫,遭到黑幫威脅和談話,這事兒我以前就聽朋友說起過。不過馮導卻說沒有,並以此得出結論:黑幫沒找過《教父》,你也不應該找我。

這裡又犯了新的謬誤:訴諸權威——即便黑幫不找《教父》,崔永元也有找《手機》的權利。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4段所犯謬誤:訴諸動機、斥之虛偽

這兩個謬誤,日常更是比比皆是,雖然很沒有邏輯,但是很有蠱惑力。

訴諸動機,是人身攻擊的一種。不就事論事進行分析,反而質疑對方的動機、出身、態度等。試圖用抹黑人格的方式,來代替對真相的辨析。

小崔反轉基因對不對是一回事,這個可以討論;但是不能攻擊對方是為了買土雞蛋。這就太下作了。需要說明的是,人身攻擊有時候不是直面攻擊,也會通過暗示、誘導觀眾、背後捅刀子等方式進行,更讓人防不勝防。

當然,這是大家最司空見慣的害人手法。《十問》裡面到處都是,這裡不再多說。

讓崔永元曬自己的稅單,這犯的是“斥之虛偽”謬誤。

斥之虛偽的特點是:面對別人的指責,不去正面回應,反而通過指責別人來保護自己:“你別說我,你也有錯……”可是並不能因為別人也有錯,就證明自己沒錯了啊!

儘管在實際生活中,斥之虛偽很能轉移公眾注意力、很有效,實際上是嚴重的邏輯謬誤。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5段、第8段犯的錯誤:訴諸情感

訴諸情感,就是通過操縱別人的情感,來代替講道理。因為人很難保持理性客觀冷靜,人總是容易被情感衝昏頭腦,所以很容易被煽動。

訴諸情感是發動吃瓜群眾和自己一切帶節奏的拙劣伎倆。只要煽動情緒,吃瓜群眾就會替自己收拾掉對手。這個很可怕。

但是馮導第五段、第八段就發動了群眾,把整個電影產業、股民和自己放到一邊,把崔永元放到另一邊,然後說崔永元抹黑了電影產業、害的股民受損痛苦,把崔永元塑造成是電影產業、股民和觀眾的對立面。於是挑起電影產業明星和股民對崔永元的仇恨、對立。

這一招,損!其實,這是馮小剛自己站在了群眾的對立面,在製造崔永元和群眾的矛盾。崔永元一直是反對三偽文藝的,如今馮小剛站在藝術群眾的對立面,難道是想搞三偽藝術?

《馮小剛十問崔永元》裡的邏輯錯誤和常識錯誤何其多!

第7段所犯的謬誤:謬誤謬誤

謬誤謬誤的特點是:你發現別人的論證水平不高、或者有一個錯誤,進而認為他的觀點都是錯的。

到底劉震雲是否給崔永元道歉,我們不知道;劉震雲對女兒怎麼說,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即便這兩個都是崔永元說錯了,也不會影響小崔的觀點——1、明星漏稅;2、手機對我有影射、傷害到了我。

試圖用論述的不足、知識性錯誤,進而反駁對方觀點,這就是謬誤謬誤。

其餘的第6段、第9段、第10段,就是宣洩情緒、罵大街,就像一些老油條張口閉口他媽的,沒有分析的必要,此處就不再做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