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之間的角力,最終還是物流能力的比拼?

電商最怕的是什麼?物流不給力!

“雙十一”過後,最辛苦的當屬快遞哥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電商“購物節”後的3~5天內,是各大快遞公司最繁忙的時候。有了前幾年的經驗,很多物流企業在2013年“雙十一”到來前,就已經做好準備,出動各種運輸工具,用來備戰“雙十一”。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不少快遞滯後配送的情況。

傳統行業笑了:原來電商也有弱點,一旦物流系統“不給力”,就會令其名聲大減,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機會了。

電商之間的角力,最終還是物流能力的比拼?

現實並非預想得那般美好,當電商之間展開激烈競爭的時候,已經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於是,他們轉而開始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對於傳統行業來說,當物流變成電商角力新戰場的時候,你們更應該注意了。

長期以來,電商都不得不依靠第三方物流生存,雖然很無奈,但又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狀況。這時候,有人按捺不住了,開始將資金投入對物流的建設上,不難看出,這會令電商的經營業績更上一層樓。這個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佼佼者,通過建立自己的配送平臺,從而留住顧客。

電商之間的角力,最終還是物流能力的比拼?


想要搶佔更多市場份額,電商便需在物流環節上做足功課,越是能縮短配送時間的電商,越能抓住顧客的心。目前,國內已經有好幾家電商逐步建立起物流系統,雖然能進行獨立操作的屈指可數,但這已然成為不可改變的趨勢:在互聯網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電商之間也開始激烈追逐,做自己的物流便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當傳統行業還在與電商打價格戰的時候,後者已經把重心放在了物流環節上,這更令實體店措手不及,因為它們感覺到互聯網正帶著強大的氣勢走來。

電商之間的角力,最終還是物流能力的比拼?


如今的情況是:未建立物流平臺的電商,開始逐步打造適合自己的配送中心;已經嘗試過自有配送系統的電商,開始減少物流的外包比例,增加本公司物流配送率;對於相類似的電商來說,不斷擴大倉儲能力和提升配送速度,成為他們要考慮的事情。

互聯網企業已經進入競爭白熱化的階段,曾經的“藍海”已經變成“紅海”,此時,傳統行業的壓力更為明顯,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危機感,就有可能陷入更嚴重的災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