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嘉瑞728


《西汉演义》记载:“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

其实原本是“五不死”,那么这个五不死又是怎么来的?刘邦为什么会承诺这些?

当年韩信帮助刘邦鞍前马后,荡平天下,在与项羽对战的时候,项羽不敌,韩信一路追赶,未曾想,韩信追到荥阳时就按兵不动,下令所有部队士兵原地待命,这可把刘邦急坏了,刘邦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张良和萧何跟刘邦说“韩信这是故意而为,意思是想让主公封赏呢!”

刘邦一听,虽不高兴,但是韩信确实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如今关键时期,先答应了韩信再说吧,于是封韩信为“三齐王”,所谓“三齐王”就是指“与地王齐,与天王齐,与君王齐”,韩信似乎还不满意,刘邦看出韩信心思,就决定赐他“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这下韩信才满意,便下令追击项羽,后刘邦灭掉项羽,结束了楚汉之争,统一天下,然韩信势力过大,刘邦整日忧心忡忡,但是却无可奈何,毕竟君无戏言,答应的“五不死”,现在却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刘邦的妻子吕雉,也就是吕后看出刘邦心中所想,于是对刘邦说“陛下,您这件事就交给我处理吧!”

吕后又是如何破解这“五不死”的?

因有人说韩信谋反,吕后决定召韩信进宫,可是贸然前往,韩信不一定会来,于是派萧何去请,韩信见萧何前来,于是放松了戒备,进了宫中,前脚刚迈进宫殿,就有人将大门关闭。

吕后开口便说:“韩信,你可知罪,你忤逆犯上,犯下谋反罪,陛下念与你有恩,特让我来杀你。”

韩信也懒得解释谋反一事,直接说道:“你怎么杀我,当年陛下允诺我五不死,你可以问陛下。”

吕后:“这我自然知道,陛下没有办法,我可有,你且看看你在什么地方!”

韩信四处打量,发现宫殿阴森,抬头往上看也是不见天日(见天不死),往下看并没有踩在地上而是厚厚的地毯(见地不死),此时刘邦也不在场(见君不死),这时韩信心里有些发慌。

韩信假装镇定称:“那又如何,天下没有捆我韩信的绳,杀我韩信的刀!”

吕后:“杀你自然是用不上这些,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又怎么会召你进来。”

说完吕后就让身边的宫女拿着棒槌,活活将韩信打死,但是这个说法不严谨,说韩信一个大将军岂能被十几个宫女打死?所以也有另一种说法,吕后在韩信进宫后,早已埋好的陷阱瞬间将韩信吊起,就这样,韩信被吊在长乐宫的大钟内,不见天日,脚离地面。

吕后让宫女拿着早已准备好削尖的竹子,对着韩信一顿击杀,最后韩信被竹子刺死。

那么历史上韩信究竟是如何死的?

楚汉之争结束之后,韩信很快就被解除了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有陈兵出入,后被人告发谋反,公元前201年,刘邦采用了陈平的建议,假装游云梦,趁韩信松懈,将其一举拿下,押送至洛阳,赦为淮阴侯。

韩信不满,随着陈豨谋反,刘邦亲自领兵,前去平叛,韩信与陈豨私底下有接触,据说原本想要突袭吕后和太子,结果又被人告发,吕后便于萧何用计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将其斩杀,并灭了韩信三族。


羽评郡主


吕后杀韩信,显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并没有违反所谓的“三不杀”。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确实,这三个限定条件排除了很多的死亡环境。

毕竟只要抬头能看到天,脚下踩着地,你就不能杀我,而且刀兵锋锐之物,也不能加之我身。

但人实在是太脆弱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方法能够致人于死地,并非一定要用铁器。

很显然,吕后就想到了其中一种方法。

吕后把韩信叫到宫殿之中,把韩信吊了起来,并且用竹签把韩信刺死了。

抬头看不见天,看见的宫殿的屋顶。

脚下踩不到地,因为被吊在半空中。

无数尖锐的竹子刺入韩信的身体,足以致命,却没有任何的铁器。

所以韩信虽死,但并没有违背刘邦任何一条赦书。

所以吕后也并不算抗旨。


盗帅夜留香YE


尽管刘邦对韩信允诺了三不杀,也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但是吕雉何许人也,她自然有办法在不违背三不杀的原则下杀韩信!吕雉逼迫萧何写信邀请韩信到宫中述事,然后污蔑韩信造反,命令宫女将韩信眼睛蒙上,装入麻袋,吊在空中,用木棍乱棒打死。韩信双眼被蒙,又吊在空中,因此是不见天,不见地,用木棍打死也满足见铁不死的原则。刘邦在出征途中听闻吕后处死了韩信,他的心态是“且喜且怜之”!

韩信的一生可用一句话概括“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兵仙,韩信可谓千年难得一遇!韩信从小就志存远大,他不是读书练剑,就是谈兵论道,家道中落之后饭都吃不起!韩信作为贵族,不愿意去当农民,也不愿意去当商贾,更不愿意去当乞丐,最终一个洗衣服的阿姨见他可怜,每天给他一点食物充饥,以此维持生计。可以说没有漂母的存在,韩信早就饿死了,存活韩信的那个妇人就是漂母。

吕雉是秦末汉初的重要政治家,她做事果敢,行事毒辣,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狠角色!天下大乱之后,吕雉到处说刘邦是天帝之子,斩的那条小白蛇是妖怪,以此鼓励刘邦起兵反秦,谋一个帝王将相当当。吕雉权谋高超,击败了情敌兼政敌戚夫人,又笼络了朝中实权大臣;汉朝建立后,刘邦忙着平定各地叛乱,消灭各地异姓王,汉朝的内政实际上是吕后在主持。吕后为了保证大汉将山永固,替刘邦诛杀了不少功臣,处死战神韩信就是吕后一手操持的!

韩信最开始投军时跟着霸王项羽,获得了将军钟离眛的赏识,被推荐给项羽做持戟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都被项羽大声呵斥,认为他一个小兵不当谋画军争!最终韩信离开项羽进入汉营,意图扶持汉王夺天下!韩信名不经传,得不到汉王重用,丞相萧何看出了韩信的才能,月下追韩信,并用身家性命推荐韩信做汉军统帅!之后韩信率汉军出关,击败三秦,夺取关中之地;然后刘邦脱住项羽,韩信四处攻城掠地,扩大汉军实力。汉朝三分之二的天下是韩信打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朝!最终功高震主的韩信被刘邦忌惮,暗示吕后处决韩信,吕后逼迫萧何约韩信入宫,最终成功诛杀韩信!


大秦铁鹰剑士


看了这些回答,没有一个是事情的真相。

韩信被杀,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三不杀。而是抓住被夷三族的重刑。

这是秦朝的重刑,非常残酷的刑罚。汉朝初期仍旧用的是秦朝律法,当年刘邦入关中的约法三章只是临时的权宜之计。夷三族就是把韩信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杀死,按照秦法步骤杀的时候程序是:

第一步先脸上刺字,叫黥。

第二步割鼻子,叫劓。

第三步斩断手指脚趾,叫断止。

第四步乱棍打死,叫笞。

第五步砍头,叫枭首。

第六步把尸体剁碎做成肉酱。

彭越也被夷三族,而且彭越的肉酱还送给其他诸侯去吃,最终导致黥布造反。

经常看到说什么刘邦说过,对韩信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金不杀之类的。那是民间杜撰的,不是史实。

韩信受到这么重的刑罚,功成末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乙丙丁6


这是一段民间故事,和《史记》无关,和《资治通鉴》也没有关系,它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韩信的死,可以预见,功高盖主,能力太强,一旦有反心,可能就会颠覆一个王朝。当然,这事刘邦预见到了,吕雉也预见到了。

但是,刘邦下不了手,因为对“功臣”下手,整不好就凉了兄弟们的心。另外,刘邦曾承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所以少了很多的借口和理由。

而吕雉,和韩信的交集少,又不是一个战壕的兄弟,感情分很少。看到韩信的威胁,吕雉想到的是如何杀掉韩信。没有失手,吕雉做到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精彩的故事。

刘邦的“三不杀”承诺

刘邦的成功,和三个人关系非常大,他们是张良、韩信、萧何,但要说谁的功劳最大,可能要数韩信了,因为韩信的启用,扭转了颓势,使刘邦重新崛起了。

可是胜利后,刘邦每每想到韩信得厉害,常常一阵阵的冷汗,如果韩信要造反,自己这边基本是没有可以一战的人,那是兵仙啊!

怎么办?去兵权,降职位。

于是,韩信被去了兵权,从齐王调成了楚王,然后又从楚王贬到了淮阴侯。这还不算,直接把韩信“调”到了长安,让韩信做个闲人,不给任何兵权,整天上朝下朝。

韩信心里头很毛,去兵权,降职,这是要玩“鸟尽弓藏”的意思啊!说不上哪天就要向自己开刀了,怎么办?

此时,在张良的帮助下,韩信让汉高祖写下了赦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有了这个“三不杀”就像有了免死铁卷,韩信很开心。

吕雉打破“三不杀”,用计杀了韩信

刘邦老了,可是国家还不安定,不是平定内乱,就是和匈奴开战。无奈,刘邦只能亲自前去征讨。刘邦不在家,于是吕雉把持朝政。

有一天,吕雉听说“韩信有反心,计划和陈豨里应外合。”听到这个消息,吕雉很愤怒,同时也很高兴,因为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杀韩信的理由了。

公元前196年的某一天,在吕雉的安排下,萧何的配合下,韩信被骗到了长乐宫里。看到吕雉和其刀斧手,韩信笑了:“这是要杀我吗?难道你不知道陛下给过我三不杀的赦书?”

吕雉也幸灾乐祸地笑了:“知道,不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吗?”

“知道,为什么你还要动手?难道你就不怕陛下回来收拾你?”韩信说道。

“我怕!可是,我有办法啊!旁边的钟室,没有光,看不到天。我们这里有一个麻袋,可以让你看不到地,并且把麻袋挂起来,让你脚也不着地。至于见铁不杀,我只要不用铁质刀剑杀你,不就符合要求了吗?”

韩信气的脸色通红:“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真是最毒妇人心。”

“说对了,我就是那个毒妇。”吕雉说完手一挥,韩信就被抓了起来。于是,在钟室里,韩信被装到麻袋里,吊在了空中。接着,吕雉让人拿着竹剑刺死了韩信。

一代兵仙,韩信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了,非常可惜,死时仅仅35岁。

这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少”的赦书下,吕雉用计杀了韩信的故事。


蓝风破晓


关键韩信太年轻了,军事能力超群,所有战例均是以少胜多之战,以三万人击破二十万不是一次,彻底征服齐地(秦始皇项羽等不能完全摆平齐地),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开始所有军事战略俱出自于韩信之手,天下有大半是他打下来的。死时只有三十五岁,而过了两年六十多岁的刘邦也死了,刘邦是真正的不放心这个人的。什么性格问题,都是扯淡!


削铁如泥779


题主所问源自《西汉演义》,其实“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源自流传更广的说法“三齐王”、“五不杀”。在福垊回答吕后是否抗旨前,我们先来看看神马是“”三齐王”、五不杀”。

三齐王、五不杀

当年刘邦被项羽打得撇丫子狂奔的时候,韩信却在齐地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刘邦总算找到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时,韩信的使者赶来,刘邦大喜,以为是雪中送炭,谁知道雪上加霜。使者要求汉王刘邦要封韩信“三齐王”,刘邦大骂,张良就跺他的脚。于是刘邦就封韩信“三齐王”,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国王齐。于是韩信跃马扬鞭,支援刘邦,最终项羽身亡,汉王为皇。张良敬佩韩信的文韬武略,算出韩信将有一劫。就以匈奴为大患为由,要刘邦爱惜人才,并写下赦书。刘邦一向听从张良的,于是就写下了“五不杀”的赦书,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见光不杀,见铁不杀”。

那为什么吕后要杀韩信呢?

三齐王韩信又得到了“五不杀”的赦书,就更加专横跋扈,无法无天了。前200年,韩王信在大同叛乱,并引来了匈奴。汉高祖(汉太祖)刘邦命韩信打韩信(韩王信)。三齐王公然反对,要韩信打韩信,这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的,谁会打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韩信心说,你刘邦咋不打刘邦啊?结果刘邦闹了个白登之围。此时刘邦动了杀机,然而君无戏言,更何况还是玉帛金字的赦书呢?刘邦就找张良,问为之奈何?张良对韩信惺惺相惜,就装病而且还是哑巴病,手哆嗦!吕后看到刘邦陪小三玩得开心,就想让老公回到身边就对刘邦说:“想不想听听妇人之见?”然后如此这般一说,刘邦称妙,大呼:“最好的女人,还是老婆!”

要命的“妇人之见”!

吕后以刘邦打败韩王信还有匈奴为由,邀请韩信庆贺。昔日韩信拒绝刘邦后,当时后悔了,尤其是他听说刘邦得胜归来。就奉命庆贺,一番酒宴过后,韩信走路就摇晃了。吕后表示对韩信另有赏赐,感谢韩信为他老公打下了天下,表示要赏赐金钱,尤其是美女。不过赏赐美女是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在半个时辰内,喝醉酒又蒙上眼韩信在铺有地毯的宫中摸到多少美女就给他多少美女,而且美女的发簪都是金子做的。为了避免偷看,双臂向前伸直,加以捆绑。蒙眼捆绑后,吕后就宣布韩信的罪状。韩信一下清醒了,立即说出了五不杀。吕后大笑,蒙上眼你啥都不见了,再说你脚下还有地毯!而且要杀人你的不是铁就是你喜爱的金子!韩信就这样被50个宫女,用金簪所刺杀。

福垊的看法是:很显然吕后抗旨了,吕后通过一些小把戏就把韩信玩死了。然而这是演义以及福垊杜撰的情节。福垊认为韩信三齐王的传说,应该源自项羽封的十八个王。其中齐国故地细封为临淄王(齐王)、济北王、胶东王,而不是演义所说的三齐王。正史中的韩信的确为吕后所杀,不过根本就没有什么三不杀五不杀,而是杀韩信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反。那么韩信谋反了吗?真谋反了,他试图趁刘邦攻打陈郗放出囚犯,攻入宫廷。结果被吕后发现,萧何就假传刘邦得胜归来,让他来庆贺。然后被吕后所杀,而且夷三族。


福垊


这么文艺范的赦免书肯定不可能是正史。

这是个没有正史出处的故事,史记里没有,其他史料也没有,它出自《西汉演义》,没错,这是个小说里的段子,所以先声明一下,以免大家当正史看,事实上,正史是不可能有这么文艺范的赦免书的。

演义里是这么写的:“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意思是说,在天光下不得杀韩信,君王即刘备本人,其实还有男人的意思,不能杀韩信,各种铁器刀兵不能杀韩信。

也就是说,这三点基本上能让韩信高枕无忧了。

公元前197年,刘邦亲征陈豨和王黄,韩信称病未能同往,而其家中的一个叫乐说的人,与韩信结仇,就跑到吕后那里告韩信有谋反之意。

吕后早就有除掉韩信的意思,现在刘邦不在,正是大好时机,更何况有乐说这个告发之人,不杀韩信,正待何时?

但是她想到了刘邦的这三句嘱咐,不敢轻易带人杀掉韩信,这就有点戏文儿的味道了,说实在的,想杀你,谁还在乎给你的赦免书,丹书铁券都能给你一刀,这明显是文人们的文笔杜撰。

于是就叫萧何去忽悠韩信来宫里见吕后,萧何大家都知道,是韩信的老铁,韩信很信任他,于是就跟着进了宫。

韩信一进宫门,就被吕后命人五花大绑,然后被投入一个大铁笼子,罩上黑布,然后让一群宫女用竹枪拼命往里捅,把韩信活活捅死了。

这不就把刘邦的三个基本点给全破了么,还把韩信弄死了。

但是这样的说法真真是演义的手法,在封建社会,想让你死,别说什么君王许诺,哪怕你有丹书铁券,也能判你个满门抄斩。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女人而兴,因女人而亡。这讲的便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良!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战神,精通兵法,擅于排兵布阵,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汉王朝,并且也为中国迎来第一个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同时成就了他自己的一生功名!

刘邦所建立的汉朝继承了短暂而辉煌的秦朝的江山,消灭了与之争锋的楚霸王项羽。这其中张良、韩信、萧何三人的辅佐功不可没。而其中又属韩信功劳最大,知名度最高。一方面是因为韩信的功绩巨大。善于统兵布阵。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韩信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韩信的前半生可谓是碌碌无为,在秦朝已经被灭亡时,韩信依然只是一个军中小卒。最开始韩信投靠的是楚霸王项羽,但是楚霸王项羽却对其冷嘲热讽。更是不会接受韩信的治军良策。随后韩信前往汉中地区投靠了汉王刘邦。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统领全军准备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出川并且拿下秦地,随后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与楚霸王项羽展开争夺。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楚霸王项羽惨败后自刎乌江。

韩信在刘备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中居功至伟。因此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对韩信赏赐颇丰,被封为异性王。

在韩信为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同时韩信与刘邦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大汉王朝建立的那一天起韩信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不可能善终。刘邦在筹备大汉王朝的未来规划的同时,也开始将屠刀砍向了曾经的功勋们。

大汉十年,公元前197年,与韩信交好的钜鹿郡守陈豨反叛,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平叛,韩信托病未随驾左右。而且韩信暗中与陈豨书信往来,但是试图趁京城之中防务空虚,意图不轨。但是韩信的一个手下因得罪韩信而怕被治罪。因此令自己的弟弟秘密进宫觐见吕后,并将韩信意图谋反的计划和阴谋如数告诉了吕后。以后连夜召集萧何进宫,准备应对之策。

萧何献计,令吕后以皇后之尊传召韩信入宫。就说战争前线传来捷报,汉高祖刘邦已经将反贼抓获。要宴请群臣。不知真相的韩信在传唤官的引导下进入长乐宫之中。随后埋伏在那里的刀斧手将韩信杀死。

民间有着这样的传言。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与这些居功至伟的老部下们有过约法。其中韩信居功至伟,因此刘邦曾向其承诺,即使将来君臣不和,也会对韩信网开一面:承诺其“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原本以为有此约法三章。韩信便可高枕无忧,再无办法可以杀害韩信。

因此吕后在杀死韩信时,令宫女太监们将韩信捆绑后装入麻袋,吊在半空之中,然后用木棍打死。既不见天,下不着地,未用铁器便将韩信杀害。这也就避免了违背刘邦与韩信的约法三章。

当然这只是传闻,不足为信。但是韩信功高震主。确实不为皇帝所容。而且韩信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才。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确实很容易触犯龙颜。也很容易因怨生恨,走上反叛的道路。

韩信的死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跟韩信自身的性格密不可分,同时刘邦作为统治者也有过河拆桥之嫌。

但无论如何,韩信的才能和他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将韩信列为中国古代最知名的战神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兵仙”!


珞珈山的猫


问题的焦点不是吕雉是否违抗刘邦的圣旨,而是韩信该不该杀。

经过千辛万苦拼杀出来的大汉江山,接下来江山的巩固和管理是个更大的考验。

韩信作为一代兵神,以其超凡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一统天下,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功高震主一直是为臣为将的大忌。

刘邦忌惮他,吕雉要杀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皇权的千秋万代,更多的是为了国家的稳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战国时期各国相互攻伐、秦国暴政,有太多的杀戮和生灵涂炭。

韩信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个成功者。然而面对权利名利,没有张良的那份淡泊,他的结局注定是封建王朝的悲剧。

既然韩信的死上天注定,那么吕雉想杀他就有千百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