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牌的微商路,價格比專櫃便宜一半,有人賣假貨年入千萬

文|AI財經社 裘雪瓊

編|梁夜

89歲的世界快消巨頭聯合利華也成為微商大軍中的一員。

10月20日,聯合利華推出售價398元的“夏士蓮雪花系列”美妝產品,計劃通過微商、化妝品專營店或日化產品集合店渠道(以下簡稱“ CS 渠道”)銷售。這組產品預計10 月底上市,目前聯合利華正在招募 100 位微商代理。

據聯合利華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計劃“把CS渠道和微商渠道合二為一,讓CS店的從業者進軍微商,打造實體微商新模式。未來的目標是實現2.5億元的年零售額”。

微商生態是伴隨微信誕生的。早在2013年,韓束、俏十歲等本土面膜品牌就開始悄然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接下來,越來越多的產品發現了微信的強大銷售潛力,微商呈爆發式增長。

微商渠道里,化妝品尤為常見。本土化妝品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國際品牌的身影。

國際大牌的微商路,價格比專櫃便宜一半,有人賣假貨年入千萬

伊麗莎白·雅頓首吃“螃蟹”

聯合利華“夏士蓮雪花系列”的首款產品,是一組售價 398 元的“凍乾粉+精華液”。根據官方介紹,這組產品的靈感來源於“輕醫美”護膚,能夠緊緻皮膚、提亮膚色、祛紋及收斂毛孔。之後,聯合利華還會推出雪花精華水、泡泡清潔面膜、冰淇淋雪花膏、頭皮能量棒等產品。

夏士蓮雪花是聯合利華全球範圍內首個內部創新管理項目。這個項目組規模不大,但自由度非常高,不用執行過於複雜的制度,從而具備更快速、靈活的決策力、創新力和戰鬥力。

已在聯合利華工作8年、擔任清揚高級品牌經理的王雪孺,成為聯合利華內部夏士蓮項目的創業創始人。在她看來,聯合利華此舉,更多地是讓兩個渠道相互借鑑、抱團取暖,迸發出新的火花。

她和團隊的壓力不小,畢竟聯合利華的目標是讓該項目達到 2.5 億元一年的銷售額。

首個進軍微商的國際品牌是伊麗莎白·雅頓(以下簡稱雅頓)。

2015年1月,美國香水及美容產品集團雅頓在上海舉行微商大會,希望借微商渠道接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廣州福仕德商貿公司成為其獨家代運營授權方。

雅頓表示,為線上微商推出專供產品和組合——“3+3”白手套晶致瑩白系列套盒。根據《北京商報》報道,一位雅頓全國總代理處透露,該系列套盒的微商渠道市場價為698元,專櫃價則在2000元以上。

早先試水微商的國產護膚品牌韓束、歐詩漫,微商渠道零售價約為專櫃的50%,而雅頓的微商售價僅為專櫃價的33%。

國際大牌的微商路,價格比專櫃便宜一半,有人賣假貨年入千萬

雅頓創立於1910年,曾與雅詩蘭黛、赫蓮娜並稱為三大貴族品牌。1994年,雅頓以高端定位進入中國市場。

“貴族”為何自降身價?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化妝洗滌用品分會副秘書長谷俊認為,它的做法其實就是換了一個渠道變相促銷。

實際上,自2005年起,雅頓的中國區業務仍舊只佔總銷售的2%-3%,而且2009年開始中國區銷售額不斷下滑。

截至2014年6月30日,雅頓營收11.6億美元,同比下滑13.4%,淨利潤虧損高達1.5億美元,毛利率也從46.8%下滑至40.3%。雖然並未公佈中國區的銷售業績,但此前雅頓方面就表示淨利潤下滑,與歐洲和中國等主要國際市場疲軟影響有關。

彼時有電商人士認為,雅頓押寶微商風險大於機會。但雅頓曾公開表示:“微商渠道如同十幾年前的化妝品專營店、幾年前的電商,會有一個規範、發展的過程,這是每個新興渠道都會經歷的。”

時至2016年2月,雅頓宣佈淨虧損縮窄。根據官方數據,截至12月31日的前一季度,雅頓淨虧損為63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5600萬美元。公司表示,國際市場的營業額增長幅度較大,其中大中華區淨營業額增長18%。

財報中,雅頓並未披露微商渠道對大中華區營業額的拉動作用,但肯定了新上任的全球品牌總裁JuE Wong“在亞洲有強大的市場開發能力”。

2016-2017年,雅頓中國區線上渠道銷售同比增長達到50%以上,佔中國區總銷售額近八成,一下成了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最“尖刀”的部門。只是,有關雅頓的新聞報道中,“微商”失去蹤影,代言人林更新、天貓旗艦店成為頻繁露出的字眼。

猶豫的寶潔、歐萊雅

業內人士認為,微商的商業模式是“直銷模式+信任代理+熟人經濟”的模式。這種商業模式沒有流量與促銷成本,使得微商的利潤遠高於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

面對微商,有些國際品牌還抱著猶豫心態,較早佈局線上的寶潔即是例子。截至2015年,寶潔大中華區電商渠道,在集團全球電商市場已經連續五年保持銷售額第一。

2016年3月,寶潔大中華區傳播與公關部副總裁許有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寶潔對於微商仍在“學習”階段。學習成果包括朋友圈廣告的植入以及2016年春節期間通過微信卡券中發放寶潔生活家商城優惠券。

同樣是2016年,歐萊雅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歐萊雅中國很早就投資電子商務,目前電商是其增長非常快的渠道,“歐萊雅始終以開放的心態關注包括微商在內的行業趨勢”。

即使今天,歐萊雅也未涉足微商,並且放棄了一個重要的微商砝碼。2013年,歐萊雅收購美即控股,後者的美即面膜一度是屈臣氏渠道中銷量第二的產品。被收購的前一年,美即銷售額超10億元,佔據中國面膜市場26.4%的份額。

在2014年至2015年的近一年半里,微商的爆發極大推動了面膜品類的市場教育和滲透率。勢頭最好的時候,全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微商從業者,其中大約有7成在賣化妝品,而賣化妝品的中90%以上又都是在賣面膜。

國際大牌的微商路,價格比專櫃便宜一半,有人賣假貨年入千萬

2014年,上海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以韓束品牌對微商進行初步試水,開啟了中國化妝品行業品牌進軍微商的先河。進入微商渠道第三個月,韓束實現了月度銷售2億元的成績。

2015年8月,上美旗下的一葉子品牌打開微商渠道。13個月後,一葉子的微商代理商突破10萬人,每月回款約4000萬元。

微商渠道之外,據上美品牌總監馮晨介紹,一葉子的天貓復購率是同品類平均值的3.5倍,KA渠道消費者復購率達到35%。而在屈臣氏渠道,上美集團的產品已佔11.7%銷售份額。

反觀被收購後的美即,進行了一系列歐萊雅主導下的改造:升級品牌形象,聘請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設計新Logo,重置品牌定位,還擁有了專門的面膜研究和開發中心。結果在經歷這一系列的升級過程中,美即錯失了微商及電商渠道的增長時機。

根據星圖數據統計,2016年美即線上市場份額已下跌至2.1%,排在國產品牌的第八位,落後於面膜市場的後起之秀一葉子、膜法世家、御泥坊等。

微商混亂與市場下沉

銷售強勁的背後,微商凸顯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2017年微商行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由於法律缺失、消費者維權無門、賣家銷售假貨的機會成本較低,目前微商市場存在“三無”產品氾濫、質量惡劣、價格虛高、虛假宣傳等現象。

質量差一直是消費者在微商購買化妝品需要擔憂的問題。

2015年4月,90後女孩周夢晗被媒體曝光留學回國後製造“網紅”人設,積累10萬粉絲並售賣面膜並發展下線。周夢晗自稱年收入近8位數,但她的三無面膜卻讓一些買家差點毀容。

2016年1月,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結果通告。在抽檢的118家化妝品生產企業中,有35家未履行質量安全責任,其中就包括通過微商打開銷量與知名度的俏十歲與黛萊美。

廣州俏十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法定代表人為武斌;廣州黛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法定代表人為吳召國。

武斌、吳召國被微商從業人員視為鼻祖,倆人短期內上演的暴富神話被津津樂道或當做勵志故事。

央視在曝光“毒面膜”時曾提到,廣州市白雲區有大量的化妝品OEM公司提供全套的產品方案。吳召國也曾對媒體坦承,大部分的微商品牌沒有研發,不管質量,完全交由上游代工廠做,只管渠道。

而改變也正在發生。2018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對美妝企業進行大整頓,不少企業被責令停產整改,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規範微商行業的美妝經營。

國際大牌的微商路,價格比專櫃便宜一半,有人賣假貨年入千萬

而在化妝品牌看來,鋪設微商渠道意味著進一步搶佔下沉市場。

2017 年5月起,聯合利華在就開始進入更多 CS 渠道。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領域,CS渠道即屈臣氏、嬌蘭佳人、唐三彩及其他地區性質的化妝品集合店。

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日化專營店和藥店化妝品渠道銷售額的增速在 10%左右,是最快的線下渠道之一。

低線城市的美妝市場被認為有巨大潛力。根據銀聯和京東發佈的《2017年消費升級大數據報告》,三四線城市去年消費增速達 58%,高於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化妝品的渠道側重與一二線城市並不同。一些地區性的化妝品專營店通過附加服務,以及建立導購和消費者的個人關係來銷售產品。這種維持熟客群體的方式與微商主打的熟人社交有相似之處。

低端城市曾是本土品牌如珀萊雅、韓後、韓束牢牢佔據的市場。2017年在 A 股上市的珀萊雅,1.3 萬多個銷售終端裡,90%為集中於中小城市的日化專營店。

如今,三四線城市吸引了不少國際品牌。

資生堂和歐萊雅在低端市場佈局較早,高絲的中高端品牌澳爾濱於 2015 年前後進入三四線城市的化妝品專營店。強生旗下的護膚品如城野醫生、Aveeno、露得清等,也從2018年7月起下沉至 CS 渠道。

而眼下,聯合利華也加入進來了。

CS店偏因循守舊,但勝在擁有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經營基礎。微商是後來者,創新力和執行力強,發展速度快,但根基不穩。

聯合利華看重的或許就是兩個渠道的合力:CS店員工進軍微商,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媒體,來促成有更高頻次的可持續的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