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舵面運動

飛機憑藉位於機翼、尾翼上舵面的運動

瞬間姿態發生變化

靈活安全起降

翶翔於藍天白雲之中

你可知道

是“誰”在推動飛機舵面的運動?

奇妙的舵面运动

動力從哪裡來

奇妙的舵面运动

與作用於機翼上的升力不同,舵面運動時,氣流沿舵面表面運動的力,稱為切向力,與升力方向垂直。若提供大於切向力的動力,舵面就會產生運動。由於舵面偏轉的角度不大,切向力遠小於升力。

早期的飛機,舵面運動主要依靠飛行員手動操縱,腳蹬力就能從容應對。隨著飛機的塊頭越來越大,飛行速度越來越快,飛行員手動和腳蹬操縱越來越力不從心,於是開始通過電機、電動馬達來驅動舵面。由於電機、電動馬達轉速太快,遠大於舵面的運動速度,必須在它們與舵面之間配置高傳動比的齒輪箱或傳動機構。這類電傳動形式在ARJ21、CRJ系列等支線飛機上被廣為採用。

近年來,一種新型的電作動器及大功率電馬達在A380大型客機上嶄露頭角。行業專家表示,電作動器及大功率電馬達很可能取代傳統的液壓驅動。

然而,在現代中大型客機和運輸機中,80%以上的飛機舵面均採用液壓作動器、液壓馬達驅動。液壓動力除了可提供更大的驅動力外,還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改變作動器兩腔壓力,迅速改變運動方向。目前,飛機上已廣泛採用電、液伺服控制,通過與計算機的完美結合實現電傳控制與驅動。

無論是電動還是液動,為它們提供動力的都是飛機上的發動機。發動機除了推動飛機前進外,還帶動2臺以上的液壓泵和至少1臺電動泵,使電機和液壓馬達轉動。

此外,還有一種奇妙的舵面運動動力——氣動力,即巧妙利用飛機前進時產生的氣流推動舵面運動。波音707和我國首架自主研製的“運十”飛機,它們的升降舵均在其尾端設計有一塊小巧而長條狀的、可繞升降舵偏轉的操縱調整片。駕駛員只需輕鬆操縱這小小調整片上下偏轉,它便產生了正升力或負升力,再利用升力與升降舵轉軸距離(力臂)長的優勢,便形成一個大力矩,足以驅動“大塊頭”的升降舵上下運動。

複雜的傳動機構

奇妙的舵面运动

舵面的運動離不開驅動的動力,也少不了舵面的傳動機構。由於飛機上多達20多塊舵面各自承擔的職責、運動方式、角度大小,特別是繞轉軸偏轉的長度不同,帶來了舵面運動的多樣化,也使得傳動機構比較複雜。

例如,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一般連接在它們前面的固定翼面上,轉軸半徑小,故大都採用液壓作動器直接驅動舵面運動,作動器的另一端則連接在固定翼上並可隨舵面轉動。工作時,作動器活塞桿既可伸長,又可縮短,還能偏轉。

相比之下,位於平尾翼面上、轉軸長達1米以上的水平安定面,顯然不適宜採用液壓作動器,取代它的是一種純機械細長型的滾珠絲桿。它主要由與舵面支架相連的滾珠螺母、與電機或液壓馬達相連的滾珠絲桿及鋼球組成。當滾珠絲桿轉動時,藉助鋼球,將旋轉運動轉換為螺母的往復運動。宛如常見的千斤頂一般,它可驅動巨大的、重達幾噸的水平安定面自如運動。它不僅傳載大,而且滾動摩擦力小,傳動效率高達95%以上。滾珠絲桿因具有較高的製造和傳動精度,非常適合飛機上對稱多舵面的襟翼和縫翼傳動,可以精準地完成飛機上難度極高的舵面同步運動。

現代飛機中,為提高襟翼增升的氣動效率,設計師採用了先進的“直線-圓弧形”滑軌,舵面作動器的運動行程與舵面偏角呈非線性變化。這使高精度的滾珠絲桿毫無用武之地。在波音787、空客A380及C919等飛機上,均採用“旋轉作動器+複雜四連桿機構”的模式。顯然,這種傳動機構設計難度很大,安裝精度要求高。它常常還承擔襟翼整流罩與襟翼協調一致地打開、放下或收上的運動,一直被視為襟翼設計中最大的難題之一。

校對|李琰

出品|中國商飛新聞中心

◆ ◆

投稿地址:[email protected]

奇妙的舵面运动
奇妙的舵面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