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8023
首先根據問題的描述,還是再次解釋一下所謂的“用意不用力”這個說法。因為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已經很多次在一些其他相關問答當中闡述過了的。這句話在太極拳當中是一句大實話。然而這句話誤導了很多的人。尤其是不懂太極拳的人。甚至包括對太極拳一知半解的人。更尤甚的還包括一些練習了很久太極拳,卻練得自欺欺人的人。因為他們總是一廂情願的去認為,既然說用的不是力。那麼應該會有一種比“力”更加神秘的一種神奇的“能量”或者說“內力”或者說其他的什麼神秘東西,好比“查克拉”?這樣的一種東西才是太極拳打人的秘密東西。而這其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練習太極拳的是人,不是什麼神話或者魔術世界的怪物。既然太極拳是人練出來的。本質上一定還是一種人的運動。既然是運動那麼就離不開肌肉,骨骼。那麼就一定是需要力量進行維持。這點是絕對不可能被其他什麼去替代的。
然而為什麼偏偏太極拳會去標榜不用力。實際上這個說法最讓人容易誤解的地方就是在這個所謂的不用力的說法,是在練太極拳主觀上面的,並不是客觀真實的不用力。假如說是客觀角度完全不用力的話,那麼這個人應該是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好比醫學上所謂的“基礎代謝”測試一樣。假如真正所謂絕對的不用力,一個人正常站立還要承受身體幾十甚至上百多斤的體重力量,又怎麼可能說是“不用力”呢?
所以說這個“不用力”是在主觀層面上面的。還是拿普通的站立來說。主觀上可以認為是不用力。但是,假如一直站著,腿還是會酸。因為實際上腿一定是持續在用力的。只不過這個用力並不是主動意識上面的,而是下意識狀態下的。
再比如我曾經舉過的拿雞蛋的例子。一個雞蛋放在桌子上,基本上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隨手就可以拿起來。但這個簡單的動作,假如說是靠機械臂去完成,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作。因為很可能一下子把雞蛋夾碎。再或者就是夾力太小根本拿不起來。這其中的輕重力度,是一個用機械非常難的考驗。但對於人來說,卻是一個很輕鬆的動作,原因很簡單,習慣了。
實際上這才是所謂不用力在太極拳拳理當中的本質問題,也就是所謂不刻意去加力。比如搬一個10公斤的東西,那麼大概估摸一下力度,能夠搬動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給肌肉增加更多的用力指令。這樣顯然是愚蠢的。打太極拳,尤其是實戰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說有一定的力足夠達到搏擊的效果,那麼也就沒有必要施加更多的力氣。
再重申舉例說一下“用意不用力”拿搬東西舉例。一個東西放在這裡,首先頭腦一估計,恩,差不多用這麼大的力氣吧。然後伸手去搬。這就叫用意。然後一搬起來,可以了,那麼就一直讓肌肉保持這麼大的力量輸出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多施加力量。因此這就叫所謂的不用力。如果說實際上需要的力量是大於頭腦估計的力量的。那麼就應該增加,因為不增加是達不到目的的。如果說其實不用那麼大力,那麼強加力量又是費力不討好的。所以說過與不及,都不是一個正確合適的方法。
這是首先關於用意不用力的大概解釋。那麼下面談一下太極拳究竟是怎麼樣在“用意不用力”這樣的主觀前提下去實戰的問題。
實際上很多太極拳實戰用法的答案就在太極拳的套路當中。套路是太極拳的歷代傳人經驗總結流傳下來的實戰用法說明書,也是很好的教材,然而現在非常可惜的是真正其中的用法已經很多流失。甚至於現在尤其是後來改編簡化下來的太極拳套路,從根本上把太極拳真正的實戰和技擊含義給改編的面目全非,因此現在基本上已經造成太極拳失去的實戰的意義。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不過從一些普通的單式套路,還是可以去大概來說一下太極拳的技擊實戰意義。那麼就從一個不是很常見的太極拳動作“海底針”去大概解釋一下太極拳的攻擊方式吧。
在太極拳當中,海底針式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動作。整體的動作是一個下沉形態的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實際上在太極拳當中的技擊意義上,算是一個挺有特點的“勁”。也就是“採”勁。由於雖然這個動作不是很顯眼。但也收集在“簡化24式太極拳”當中,是因為實際上也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質的太極拳動作。那麼這裡為之舉例說一下其中的攻防技擊意義。
在太極拳當中,很多下沉形態的勁都用採勁去體現。海底針也是其中比較明顯的一個。這個動作如果說從外形上面看,似乎很難覺得有什麼攻防意義。因為太極拳的真正技擊上面的意義是體現在招式與招式當中的轉換當中,而並不是已經成型的定式上面。這就和很多其他的拳種動作有著最為明顯的區別。
所謂的採勁,是一種比較冷脆的勁。在這個海底針的技擊意義上,有一層作用是針對對手擒拿我的右手的應對動作的。也就是說假設我伸出的右手被對手抓住。或者打算拽過去,又或者控制住我的右手,那麼這個時候,從右手的手指開始領勁,向下方成為一個弧線下沉,同時身體隨著手的動作同時下沉,是可以達到反制的作用。這其中有兩個情況,一個是如果對手虎口在我手腕上方大拇指處。那麼這個下沉的弧線,是可以作為掙脫的效果的。另一個情況是對手的手掌虎口在我手腕下方,也就是小拇指位置,那麼這個動作是一個反制的擒拿動作,對方的拇指和手掌連接的關節會被下沉弧線的手型壓迫。假如說加上我左手的輔助控制就可以形成擒拿。如果沒有控制,對方被迫鬆手,同樣是掙脫效果。當然這種效果實際上在應用實戰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練習要領,否則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在實際的海底針式的時候,左手是不會閒著的,肯定是需要和右手進行配合。這樣才有技擊效果。
另外一層是當對手衝過來的時候,或者撲擊,或者抓我軀幹肩膀摟抱等,那麼通過這個動作,是可以達到所謂“引進落空”的效果。同時下沉的右手去針對的部位,是“海底穴”所謂“海底針”也是這樣得名。海底穴是什麼穴位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實際上,這也是所謂“太極奸”“江湖黑手”的一個詮釋。
在海底針式之後,會緊接著一個“閃通背”的式子,一般傳統太極拳套路當中這兩式肯定是銜接實用的。
實際上這個就是前面的破解反制之後,用閃通背動作進行反擊追打的動作組合。
通過這個例子,實際上把太極拳的技擊實戰用法管中窺豹的簡單闡述一下。太極拳的技擊用法是“借形”“借勢”“借力”去完成的。用簡單常見的方式來說。我沒有去刻意打他,我不過是完成我該去完成的套路動作而已。而當真的在實戰中把套路動作做完了,那麼實際擊打的攻防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自己的套路動作,就是用意。只要完成,自然達到目的,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刻意“用力”。所以說“用意不用力”。
劍客浪心2017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那是說練架子的時候,不是說用的時候。
大多數人平常看到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在公園裡聽著音樂在那練拳,慢悠悠的。其實這只是太極拳的一個面目。
練習太極拳時講究用意不用力,但也不是不用一點力,而是不用拙力,且處處掤勁不能丟。雖然看似不用力,但如果你用手去按,是按不下去的,這叫不丟;但如果你想引,你又是引不過去的,這叫不頂。不丟不頂,這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要領,看似軟綿綿,其實是綿中有剛,剛柔並濟。
太極難不在練,而在用,在快速而激烈的交手對決中,要首先找到對方的節奏,使自己的節奏合上對方的節奏,進而還要用自己的節奏去打亂對方的節奏,再進而才是引進落空,牽動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等。現在有些練太極的人,把平時推手玩兒勁當成了真的,以為實戰也不過如 此,把太極的不丟不頂神化,絕對化,是很幼稚的。
太極拳的練法不只有套路和推手,還有纏絲功、纏絲棒、抖大杆等等,不只是用意不用力,強化自身功力,強大自身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策馬藍天
這個用意不用力,說的不是不用力,而是不用多餘的力,我想那個部位用力就能那個部位用力。為什麼呢?因為在對抗中,一旦你調動不該使用的肌肉,你的動作就會變得僵硬,你的靈活度也會下降,而且你的體能消耗也會加大。打個比方,拳擊中的滑步大家都該知道,那麼你試試在滑步的時候繃緊你的大腿肌肉?先不說你跳得像個殭屍,就問你累不累??
那麼太極拳到底是怎麼打擊對手的呢?太極的拳綱裡有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些動作,其中掤、捋、擠、按屬於防禦性動作,採、挒、肘、靠屬於進攻性動作。要區分這些動作的發勁原理,必須清楚槓桿原理中的支點定位,太複雜了,這裡暫時不講。
這裡不得不說明一下,太極拳拳架雖然練起來看似雲淡風輕,但實際上是一門陰險毒辣的拳種,它有別於其他大開大合的技擊方式,專門挑軟肉、關節和要害部位下手,而且出手隱蔽,以彈抖勁和擒拿為主。
太極拳只所以名為太極,它表示了這個拳種的特性,陰陽相生,陰陽換轉生生不息的這樣一個特點“掤、捋、擠、按防禦,然後打人,打不到就挒,挒不到就採,採不到就拿,拿不到再打。”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打人用的彈抖勁,挒用的小臂的勁,採用的手指勁,拿用支點定位,手指小臂都要用到(太極的擒拿基本都要松胯來提升速度和力量)。如果你這些動作都把全身的力量都調動起來,你會很累,而且動作極為僵硬。
你必須用意,來提升對每個肌肉的分開控制程度,才能達到想用就用,不用就松的境界。但是這是個長期艱苦的訓練過程,還需要有人給你喂手去體驗這種感覺,如果有條件,三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重慶陳氏太極研究會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是某些著名太極拳大師喜歡說但又沒有加以詳細解釋的表述不清的話。由於所有的太極拳宗師、大師都是隻有很高的太極拳功夫而又都不懂太極拳原理,只會藉助儒釋道的哲理似是而非的解釋太極拳技擊推手技法規律,所以所有的拳論(拳經)都是他們練拳和技擊推手中自己的一些體會感悟的總結,沒有講任何道理,只有他們自己能夠心裡明白,別人只有練到有相同的功夫和相同的體會感悟時才會認同他們的說法,只有相同的功夫而沒有相同的體會感悟時不會認同他們的說法。對“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有的太極拳大師認同,有的太極拳大師則不認同。學練太極拳技擊推手功夫最需要的是明白太極拳原理,而太極拳宗師大師們恰恰又都不懂太極拳原理。所以大家對太極拳的所謂拳經拳論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常常大相徑庭,南轅北轍,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力學是解釋太極拳原理的唯一依據。只有太極拳 力學原理才能正確揭示太極拳的本質和解釋太極拳技擊推手現象。
除了王宗嶽《太極拳論》,其它拳經拳論都算不上拳論。王宗嶽《太極拳論》雖然也沒講太極拳原理,但我們讀了王宗嶽《太極拳論》,從王宗嶽所說的“捨己從人”“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彌長,退之則彌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能何為?”這些話可以知道:太極拳是順勢而為破壞對手平衡並保持自身平衡的防身自衛拳術。而其它所謂拳經拳論既沒有講太極拳原理,也沒講太極拳的技法規律特徵,不過是練套路和練功時的自我感覺和認識的總結而已。
太極仁拳
太極用意不用力只是初學控制自我身心的一種技法,真實的打擊還要依賴於力量。
一、太極拳的創建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必然的聯繫,基中影響最深的應是中醫,而中醫裡面又有很多與哲學有關術語,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思想是“氣一元論”氣的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範疇,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論來認識世界。中國古代哲學關於氣的學說,滲透並融入中醫學理論體系,深刻地影響著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而中醫的理論很多又被武術所套用,這就形成了非常講“感悟”的武學思想。也導致了很多傳統武術的理論並不是可以使用清晰的描述,而是有一種需要個人去“感悟”才獲取的技能,並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有時也就因為這緣故並不能大面積普及開來。
氣的運動,中醫學稱之為氣機。氣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但主要有升,降,聚,散。運動是氣的存在形式及因有屬性。太極拳說,以意行氣,以氣運力,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意氣君來骨肉臣。二、如果換成現代訓練學的概念就是念動,即由運動觀念而引起的運動反應,是通過對運動的想象或回憶來實現的通過想象或回憶某種運動動作,引起神經肌肉的相應變化,從而起到訓練的作用,就叫念動訓練,這是一種運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結合的心理訓練方法。
美國有位籃球教練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第一組被試者在20天內每天練習投籃20分鐘,並把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第二組被試者記錄下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但此間不做任何練習第三組被試者記錄下第一天的成績然後每天用20分鐘時間做想象中投籃練習,如果投籃不中時,要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實驗的結果使人感到吃驚:第一組最後一天成績增加24%,第二組 因未做練習,成績基本未變。而第三組的成績提高最多,進球增加26%這就是為何?這就是“念動訓練”的神奇力量。三、教科書解釋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1、肌肉體積
①肌肉力量增加常伴隨肌纖維增粗(肌肉橫斷面積增大)的現象,肌力增加與肌肉橫斷面積增大成正比;
②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毛細血管增生、肌纖維內其他內含物(肌紅蛋白、CP、肌糖原等)增加,也是肌肉體積增大的原因。
2、神經調節機能
①通過力量訓練,可改善神經系統動員肌肉的能力。神經系統不斷動員更多的肌纖維,使力量增加;
②神經系統改善主動肌、協同肌、對抗肌間的相互協調關係可以增大力量。
福州禪武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一個換力的過程,也就是說,是不用本力,是通過一定的練習,在身體裡出現一種勁,是通過意識來調動用運的,這個勁就是在關節骨絡產生的一種韌勁或膨脹勁,實質也產生了二次加力,大家都知道,打樁機或者人幹活時一手持鐵簪一手拿錘子子,就是二次加力,那麼這個錘子在人體裡就是丹田之氣,丹田氣足形成壓力,催動大關節向小關節發勁,它這個二次加力就有了一定的威力,而且有穿透力,這就是太極拳使用的勁。
高山流水1614869
太極拳在意則活,在氣則滯。不用力,這個力指的是肌肉力,也稱拙力。追求的是根勁和整勁,那麼就要明瞭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三節四稍,五行六合等等!還要了解擒拿點捉的手法。最主要是練我們的脊神經,因為我們在格鬥中是憑觸覺的本能反應。這就提到推手,或稱揉手,訓練我們身體對力的敏感程度和接對方的手,而不是雷雷所說的對敵手段。亂採花也只是訓練到散手階段。要達到有感則應,一觸即發,不思而出的地步,才為入門。豈是六十歲開始學拳,隨音樂比劃兩下的老者所能掌握?以此拳為不能實戰的鍋卻讓真傳太極去背,豈不謬矣?
寂寞梧桐86699918
意是心用,太極拳不用力是對的,因為用力則僵,技擊不靈。用意則活,千變萬化。太極拳練成後,其身與意同作用時就會出現意到氣到而神用。太極拳用意不用力不是有人所說的不用多餘的力,而是不用力。練者練成才知,沒有成就者不會知道,只是根據現有水平解釋之。太極拳就如修道,太極拳成即道成,故練大成者少之又少,十年太極也非妄言。有練一輩子者,不悟道理也是不行。故太極拳成就者,修心第一,……
隨喜喜讚歎
“用意不用力”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階段目標而不是練法。能“用意”的前提是身體達到非常松的狀態。這個狀態中已有內炁產生,並能被意調動,炁隨意走,以炁催形,才能“意到、炁到、形到”,有點像人受到驚嚇時,產生的應急動作,但比之更隨心所欲,更自然。
自律利他
簡單的說,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練拳時追求的一種意境,其目的是為氣血更加暢通。通過長久的鍛鍊,使得這種練拳時的狀態,變成常態,這個時候練拳人的力量是倍增的,對敵時,太極拳按圓理論,引導對方偏離攻擊方向,用最小的力化解對方進攻,這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攻擊對方時,沒有不用力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