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点阴德吧(民间故事)

早年,有一个姓赵的财地主,是个守财奴,同乡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赵公鸡”,都说他是属铁公鸡的,爱财如命,这年,村里赶上多年不遇的天灾,旱得地都裂了,村里的几口井也成了枯井。唯一赵家门口的井,不但没有干枯,反而水还挺充分,本来,他家那口井正好打在水脉上,那水就是打不尽,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有。这家伙很满意,说这是祖上保佑,每天从井里取完水,他就用一块大石板盖住井口,还拴两条大狗守着,不让任何人取一滴水。

有个老太太真实是渴坏了,想拿个瓦罐打口水喝,水没打着,还被赵家的狗咬伤了。村里人去赵家评理,赵公鸡却说,老太太偷他的井水,活该挨狗咬。咱们恨他恨得牙根痒痒,纷繁说:“这个索赵公鸡咋不早死呀!”“阎王爷咋不把他勾了去呀!”还有人说:“这个赵公鸡,等他死了咱们谁也别给他抬棺,叫他尸体摆在家里,臭了也没人理。”这些话不知怎样传到了赵公鸡的耳朵里,他听到后嘿嘿一笑,故意在大街上说:“赵爷我三五十年的还死不了,到那时候我的财运更旺,还愁没人给我抬棺?只怕都争着给我戴孝呢!”可没想到,说这话还不到三天,他家真就死人了,死的是他爹。这天一早,人们发现赵老太爷死在香案前,脸上还挺光润,身子却早就冰凉了。赵公鸡张开嘴一哭,全村人都知道了。

赵家是大财主,凶事必定不能办寒碜了。棺材用的是最宝贵的木材,还请了寺里的和尚、观里的道士来念经、做道场。但是,除了戴孝的亲人,村里没有一个人来吊祭,灵堂里冷冷清清,同乡们都商议好了,赵家的凶事咱们都别掺和,他平时爱财如命,就叫他爹在灵棚里多躺会儿吧。赵家的凶事没了同乡们帮衬,公然玩不转。最让他发愁的是,请不到人来抬棺材,这样下去,遗体还不得烂在家里呀!这家伙便沉不住气了,他一咬牙,放出话去,谁给他爹抬棺,就给一两银子。抬棺要四个人,这一下就得四两银子,赵公鸡这回也算是下狠心了,这个条件开出去,仍是没有人来抬棺,同乡们这会儿可算是摆开谱了。赵公鸡一咬牙,又开出二两银子一个人的高价,同乡们仍是不来。再往上加,加到四两一个人,都没人情愿抬这个棺材。真实没法子,只好让同乡们自己开价,不管什么价,他都容许,同乡们开出了价—给赵老太爷抬棺材,要一步一文钱,抬到坟场,有多少步就算多少钱。这家伙一听,偷偷乐了:一步才一文钱,从家里到坟场能走多少步呀?就容许了他们。

价钱讲定,同乡们呼呼啦啦地都来了,吊孝的吊孝,帮助的帮助,凶事终于能进行下去了。出殡那天,几个壮汉把赵老太爷的棺材抬起来,亲人们哭着便往外送。棺材刚抬起来,往外走了第一步,便有人喊了一声:“一文钱!”赵公鸡心里这个气呀,棺材还没出灵堂呢,这就开始算啦?再走一步,又有人喊了一声:“两文钱!”就这么往前走着,棺材慢悠悠地刚被抬出赵家的院子,现已数到了八百文钱。赵公鸡暗暗疼爱,这才落发门口,要是走到祖坟,还不定要多少钱呢!同乡们抬着棺材在村子里七拐八弯地走着,用了整整八千步才拐出村子。赵公鸡疼爱得直冒汗,一千文钱就是一两银子啊!这才出村口,要到祖坟得花多少钱呀!他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一步一文钱,看起来少,真要算起来可就多了。同乡们抬着棺材向赵家祖坟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赵公鸡疼爱得都没心思哭了,跟着他们的步子算多少钱。走了半个时辰,世人来到一片荒地,这是片乱葬岗,那些客死他乡的人就在这儿入土为安。赵公鸡俄然喊了一声:“停!”棺材停住了,他说:“棺材就放在这儿,挖个坑埋了吧。”同乡们惊呆了,这还没进赵家祖坟呢!像赵老太爷这样德高望重的人,不光要埋在祖坟里,还要埋在显要位置,怎样能在这乱葬岗入土,成为孤魂野鬼呢?赵公鸡却一屁股坐在地上,说:“我真实撑不住了,现在现已两万五千步了,就是二十五两银子呀!真要抬到祖坟,我还不得把家底都赔进去呀!”已然他决议了,同乡们便就地挖坑,要在这儿给赵老太爷下葬。刚挖了没两下,棺材里却有了响动,如同有人在里边敲打。大伙都吓了一跳,这是不是诈尸了呀?赵公鸡也吓坏了,跪在棺材前哭道:“爹呀,儿子不孝,真实不能把您送到祖坟上了,您就见谅吧。”

这时,棺材里模模糊糊传来一个声响:“快把我弄出来!”正是赵老太爷的声响。有几个大胆的同乡,上前七手八脚地把棺材盖撬开,就见赵老太爷哆颤抖嗦地从里边坐了起来。同乡们吓得不轻,赵公鸡更是跪在地上直打颤抖。一时,人们也分不清老太爷是人是鬼,只见他坐在棺材里咳了两声,说:“咱们都别慌,我不是鬼,我又活过来了。昨日是阴差抓错人了,现在才把我放回来。”

老太爷就对咱们讲那天晚上,他在佛前进香,正在想念着:“我赵公济,一生无愧于六合……”俄然就觉得一阵眩晕,倒在地上。一瞬间,他觉得身子飘飘忽忽地到了空中,周围还有两个人架着。老太爷心里好生奇怪,还以为是被人绑架了,就问:“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其中一个就对他说:“你叫赵公济吗?咱们是牛头马面,专门抓你到阴间的。”老太爷回头一看,公然是牛头马面,他暗想,自己现已八十多岁了,也算是高寿了,便坦然地跟着牛头马面进了鬼门关。不料到了判官面前,判官看了他一眼,对牛头马面说:“错了,你们抓错了。”牛头马面还辩解:“他是叫赵公济呀!”判官说:“错了,叫你们抓的是赵公鸡,不是赵公济。快把他送回去,要是入土为安了,可就难办了。”所以,赵老爷子在牛头马面的相扶下,乘着一阵风就回来了。老太爷说完这段奇遇,赵公鸡在一旁吓得脸都黄了,“赵公鸡”就是他的外号呀!本来牛头马面来抓的是自己呀,要不是错抓了父亲,这会儿自己早已到阴曹地府了。

同乡们听得理解,看来他们成天咒赵公鸡死,阎王知道了,真要来抓人呀!赵公鸡颤抖着问父亲:“爹呀,他们是来抓我的呀,有什么能够弥补的方法呀?”老太爷想了想,说:“我曾经却是听老一辈说过,有些人早逝是因为损了阴德,如果能在三天之内补齐阴德,就能拯救阳寿。”赵公鸡心想,为了保命,多积德吧,自那起便把自家的井打开,同乡们能够随意来吊水。之前他承诺的一步一文钱,也悉数实现,那二十五两银子都给了同乡们,同乡们用这些银子打了一眼深井。赵公鸡在这三天里连着积了几回阴德,到第三天夜里竟然没事,他又活到了第四天。从此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处处与人方便,乐善好施,“赵公鸡”的外号也变成了“赵善人”。几十年后,赵公鸡得了善终,他逝世的那天,全村的同乡都抢着来给他抬棺材,局面非常大。

从此便传出一句话:“积点阴德吧,别死了没个抬棺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