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新昌身影

2018-10-25 11:16 | 掌上紹興

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新昌身影

“自豪!從材料、設備、施工、質量各方面來看,我都非常滿意,項目的質量世界一流!”擲地有聲的話出自港珠澳大橋橋樑建設中,擔任橋樑工程CB07標項目經理的楊東來,他是一位從新昌縣回山鎮回山村走出去的回山鄉賢,現為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劃開了粵港澳三地共發展的時代新篇章。掛著閃亮的代表證,楊東來的身影也出現在現場。“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一生難得的經歷。”19歲時,楊東來考入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自此結緣公路建設,或者說結緣了廣東公路建設。

作為一項世界級國家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工程全長約55公里,其中,橋面鋪裝面積達70萬㎡,相當於98個足球場,楊東來帶領的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團隊,承擔著其中40萬平米的建設任務。

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新昌身影

如同微信暱稱“專注”,走上路橋建設30餘年,楊東來始終堅持初心:做個“匠人”,修顆“匠心”。從廣州的洛溪大橋到虎門大橋,再到建設中的虎門二橋,楊東來與團隊始終把這份工匠精神刻在心中。

剛剛拿下這個項目標的的時候,楊東來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港珠澳大橋橋面的瀝青混凝土要達到15年的設計使用壽命!而一般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壽命也不過8年。

“這是可能做到的,只要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藝等方面每一個環節到位。”

一如家鄉嘉紹大橋建設中,作為公司總工程師參與建設時的“匠人”態度,楊東來帶領團隊在港珠澳大橋正式施工之前做了3年準備。在珠海口岸人工島的試驗室裡,技術團隊就進行了兩年的試驗,用33個瀝青對比方案,出了一千多噸混合料,做了240米的試驗路段。

“有了這個基礎,在鋼橋面上橋施工的時候,我們才能把握好它的質量和使用壽命。”

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新昌身影

匠心所致,在港珠澳大橋橋面施工中,楊東來團隊有效的施工期僅153天。項目建設中,團隊開創了鋼橋面集料微米級分檔的技術先河;首次引進車載式拋丸機,研發了MMA全幅自動灑布系統、湖瀝青融化混合設備、邊帶攤鋪機等多項配套機械設備,研究並形成了GMA鋪裝成套施工技術,並得以在超大型橋面鋪裝項目成功應用。

“十多年鋼橋面鋪裝經歷,沒有一次是一樣的。” 每一次鋼橋面鋪裝方案,楊東來團隊都會根據相應特點調整改進,而不是照搬照抄上一個項目。施工前,“再改進一下”是楊東來在團隊中說得最多的;施工中,不定期的項目班子總結會成了慣例,看看施工過程中,還有什麼可以改進;施工完,“回頭看”也是團隊多年的習慣。“這是一個持續提高的過程。”

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新昌身影

港珠澳大橋開通了,楊東來已經帶領團隊在虎門二橋的建設現場。“沒有路的地方我們去,路開通後,我們又趕往下一個工地去了。”以匠心築路,楊東來說,港珠澳大橋,他做到了,造質量最好、壽命最長,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橋。

而他始終在路上,“跟著一路一帶建設,我們還將走出國門。”一面是走出去,一面是走回來。回家建設嘉紹大橋的過往歷歷在目,“六塔斜拉橋太美了,大橋開通後,我們在現場又留下了好多照片。”楊東來已經期待下一次與家鄉建設的“不期而遇”。

(原標題《自豪!穿梭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新昌身影》,原作者陳琪。編輯徐添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