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髒亂差”的落後村搖身變成美麗的休閒度假村;違法建築拆除點、倒塌房屋地基變成居民家門口的精緻小公園;亂堆亂放的廢酒缸、老物件成了裝扮村莊的獨特元素……藉著“三改一拆”的東風,新昌縣做活做好“拆後利用”,留住了一代人的鄉愁記憶。
自2013年“三改一拆”工作開展以來,新昌縣始終堅持把“三改一拆”行動和“無違建縣”創建活動,作為提升形象、優化環境、惠及民生的有力載體,尤其是打好“拆後利用”這張牌,讓新昌這個小小的山城在“大拆大整”之後出落成一個“大建大美”的新昌。
在今年的新昌縣“五星達標·3A爭創”、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四邊三化”等重點工作推進中,均涉及拆除違法建築。為了把違法建築控制在萌芽狀態,新昌縣加快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全程充分發揮“四個平臺”作用。通過“四個平臺”系統,實時看到村網格員或其他舉報人員通過手機APP反饋的違建信息,平臺管理員第一時間將信息反饋至村建、國土、綜合執法等部門,及時開展調查處理,真正做到讓各處違建“無處遁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昌縣已完成違建處置2136起,處置違建面積66.93萬平方米。
治理違法建築或違法用地,不僅要用好“拆”字訣,還要注重“用”字訣。新昌縣因地制宜,在不斷創新“拆違”模式的同時,堅持拆為所用,做到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宜建則建,不讓土地空閒,補齊城鄉建設短板,讓這座山城的顏值越發迷人。
那麼,拆出來的空間怎麼利用?
新昌縣沙溪鎮通過全面摸清各村違法建築底數,不斷完善農村“一戶一檔”基礎資料,並結合村莊規劃、旅遊開發、公共設施建設等途徑,防止土地閒置。如位於沙溪村邊上有礙集鎮形象的畜禽養殖場等各類違法建築870平方米,拆除後先後建成了王羲之書聖文化主題公園、停車場、旅遊公廁等,進一步加強集鎮功能性設施建設,提升群眾滿意度。
而在新昌縣新林鄉,為進一步加強違法建築處置和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構建常態化長效機制,該鄉制定出了一套控違拆違“加減法”工作模式。在農村輔房上做“減法”,前期摸清底數,做到應拆盡拆;同時,在民生實事和公益項目上做“加法”,對拆后土地“化零為整”綜合利用,加速推進轄區梅溪湖等大型項目建設、農村公園等民生工程建設和鄉愁博物館等旅遊項目建設。
“無違建縣”的創建,不僅讓新昌城鄉“疤點”變成了民生“亮點”,而且還充分發揮了拆違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截至目前,新昌縣拆後利用面積為25.53萬平方米,拆後利用率達到78.10%以上。
“防止違法建設反彈的最好辦法就是儘快合理利用。”新昌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新昌縣將繼續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做到“即拆、即清、即整、即建、即美”,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讓新昌生態環境更優美、城鄉區域更和諧、人民生活更幸福。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 的文章